(資料圖)
“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時間最久的是鋼鐵時代,‘鐵犁牛耕’論證了工業文化遺產與農業文化遺產的關系,鐵器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使得農業科技有了劃時代的重大變革,也是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3月22日,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文化遺產專業的同學們在梅鋼股份有限公司鋼鐵文化長廊聆聽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專業現場課。科學技術史學專家、學院院長盧勇帶領同學們跨越3000年從隕鐵漫談到煉鋼,還原人類文明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匯流的發展歷程,鼓勵同學們在鄉野調研中感受遺跡的溫度,形成對中華文明理解的深度。
在梅鋼廠史陳列館,學院黨委書記李日葵用一堂《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弘揚者》浸潤式微黨課,帶領學生們切實感受了梅鋼文化傳承的紅色基因和寶貴精神。李日葵激勵在場的青年學生,要深刻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在科研之路上深耕文化的現實價值,開創文化新形態,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據了解,此舉是南農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與梅鋼股份有限公司展開的深度校企聯合育才行動,校企雙方分別合作共建中國地標梅鋼文化研究基地、“黨建+”梅鋼文化教育基地、就業創業實習基地、實踐教學基地。
“學院將通過‘黨建+’的全新形式拓展黨建工作載體,引領學科交叉融合,凝聚師生成長奮進,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李日葵表示。
“觸摸著梅鋼斑駁的紅磚高墻,了解梅鋼人艱苦奮斗又富有激情的歷史,感覺渾身都充滿力量。” 文化遺產專業二年級學生陳琳說,活動讓自己實地認識到文化遺產內涵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希望自己將來能用所學的知識服務中國現代史學理論建構,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
南農科學技術史學科點點長盛邦躍表示,此次與梅鋼的校企深度共建,是人文學院、科技史系以及文化遺產本科專業的一件幸事,是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有益嘗試,是構建“新文科”視角下校企聯合教學、聯合培養人才的新路徑。我們此次合作的圓滿成功,也將進一步推動雙方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在人才供需,技術革新、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
通訊員 王譽茜 ?趙燁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赟
校對 王菲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