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朋友圈,免費領玩偶? 套路背后是刷單詐騙

2022-04-11 14:25:47    來源:揚子晚報    

隨著電商產業的飛速發展,一些消費者習慣在網絡平臺購物。網店的好評度成了大家選擇商品的重要依據,然而一些商家為了提升銷量和信譽雇人刷單造勢,不僅嚴重擾亂了商業信用和市場秩序,還滋生出了新型詐騙。據揚州市公安局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統計,兼職刷單詐騙居高不下,發案數和受害人的損失令人觸目驚心,其中女性受害人超70%。近期,網絡兼職刷單類詐騙在我市又呈現高發態勢。警方提醒市民,務必提高警惕。

1

手工活兼職能致富?

小游是一名全職媽媽,想在閑暇時間賺錢貼補家用,正好在微信群看到了兼職廣告。“真實廠家兼職,本人已經驗證。簡單輕易上手,適合有空閑時間人員,在家就能做手工賺錢。”足不出戶就能兼職“副業”,高額回報等條件吸引了小游的注意,她便添加了客服微信,填寫了基本情況和手工件數后,對方把小游拉進“兼職手工聯單任務群”,稱在群里完成刷單任務后,就可以安排拿貨了。

小游計劃賺錢和帶孩子兩不誤,便按照客服要求開始了刷單任務。開始轉36元到對方指定賬號,小游收到了本金加傭金70元。“對方還算信守承諾,不如再接著試試,可能會賺到更多錢。”小游第二單又轉了300元,很快手機短信收到消息,第二單完成后一次到賬537元。

嘗到甜頭的小游,急不可耐地領取下一個任務。接下來的第三單,對方說需要轉3888元,小游按照要求做。對方卻發來消息,“3888元是限量的單子已經沒有了,現在只能做13888元的任務。”小游只好又轉了一萬元,剛轉完客服發來消息:“13888元的名額沒有了,要做30000元的單子才行,且一次性要付清。”思來想去,之前投入的錢不能打了水漂,小游咬牙再次轉賬。

這次客服又有了新花招,“訂單拖的時間太長失效了,要重新再轉一次。”這時候意識到不對勁的小游,終于反應過來被騙了。她立即停止轉賬,并向轄區派出所報案。

2

小玩偶背后藏著大陰謀

“小游的遭遇并非個案,還有位高女士是在賣水果的微信群里看到有人發布廣告,聽信做手工可以賺錢。”民警說,高女士按客服要求關注了公眾號,可左等右等對方一直沒寄貨。她詢問客服,得到的答案是,“因任務沒有全部完成,需要點擊APP上的‘愛心公益’選項,完成相應任務。”

高女士點進去后看到類似博彩的界面,之后便跟著要求進行操作買“福祿壽”,先充值300元,很快提現了。后來高女士陸續充值10多萬,但再也無法提現了。客服讓她繼續充錢,高女士感覺是個圈套遂報警求助。

“轉發微信群可免費領毛絨玩具。”走在街頭,你是否見到過這樣的攤位,分文不要,轉發朋友圈就能免費帶走一個漂亮精美的毛絨玩具。其實,高女士和小游等受害人遭遇的兼職刷單詐騙,和這些攤位脫不了干系。“小玩偶背后其實藏著大陰謀。”據市反詐中心民警介紹,一些市民禁不住誘惑,將“兼職手工”的廣告內容轉發到親朋好友的群里,當即收獲玩偶一枚。殊不知,騙子正是利用這種套路,為刷單詐騙開始打廣告引流。

梳理多起刷單詐騙案,民警發現一個共同點,即不法分子在作案前精心設計,有專人在人流密集場所附近擺攤,打著“轉發微信群,免費領毛絨玩具”的幌子,誘導市民幫其發布信息。而這些微信群,正是電信網絡詐騙團伙日后用以實施詐騙犯罪的平臺。

3

勿因小利外泄個人信息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市民想用閑暇時間賺錢的心理,利用網頁、招聘平臺、聊天軟件添加好友等方式發布兼職信息,以高額回報為誘惑,誘騙被害人下載刷單APP。起初,以小額返利讓被害人吃到甜頭,當刷單交易金額變大后,騙子就會以平臺審核、系統故障、銀行卡凍結為由,拒不返款,隨后拉黑被害人。無論是發案量還是被騙金額,刷單詐騙遠高于其他類別。警方分析,在刷單渠道來源中,QQ、微信群占很大比重。

眾多案件證實,刷單就是詐騙,且女性受害人的比例超70%。警方提醒市民,不要相信先墊付、點贊等“賺取傭金”、“獲取高額報酬”的兼職信息,遇到此類廣告時務必要謹慎,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此外,民警提醒廣大群眾,“微信掃一掃,十個禮品九個坑”,若碰到掃碼領禮品的活動,切不可貪圖小利,泄露個人信息。遇到“手工兼職”“返利”“搶單”等字眼時,需嚴詞拒絕,謹防上當受騙。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