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獲悉,2021年1月至12月,武漢市經濟復蘇勢頭強勁,全社會用電量684.42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別增長20.33%、11.12%。
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11月,武漢第一產業用電2.98億千瓦時,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別增長13.07%、-1.38%;第二產業用電305.75億千瓦時,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別增長20.53%、13.53%;第三產業用電198.67億千瓦時,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別增長32.53%、12.7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17.66億千瓦時,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別增長15.20%、3.30%;工業用電293.47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約46.95%,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別增長20.05%、13.56%。
用電量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2021年前三季度,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2317.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8%。第一產業增加值326.24億元,同比增長13.2%;第二產業增加值4497.76億元,同比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7493.73億元,同比增長19.7%。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加快恢復、質效提升、穩中向好態勢。
用電量創新高的“動能密碼”
武漢用電量增長圖鑒(單位:億千瓦時) 684.42 305.75 293.47 198.67 2021年 2020年 117.66 2019年 2.98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 1月至11月工業用電 1月至11月第二產業用電量 1月至11月第一產業用電量 1月至11月第三產業用電量 1月至11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
武漢電網,是湖北電網乃至華中電網最大的供電樞紐和負荷中心,用電負荷和用電量約占湖北省三分之一。2021年,武漢電網最大負荷1384.97萬千瓦,創歷史新高,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第四,僅次于廣州、杭州、成都。
做好武漢這一特大城市的保供電工作,是難題,也是必答題。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探尋數字背后的動能密碼。
停電零感知
今年武漢城區戶均停電不超50分鐘
2021年12月23日,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人員,在武昌徐家棚正街,開展該公司首例綜合旁路不停電作業。同日,該公司首次采用兩臺發電車并機帶電并網的方式,成功轉出武昌區南湖第一小學全部供電負荷,學校全程未停電。
這只是國網武漢供電公司不停電作業和微電網實踐的“小試牛刀”。
為讓用電客戶“停電零感知”,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持續加大新技術運用。2021年7月10日起,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在漢陽四新片區、漢南陡埠片區試點,在全省率先取消10千伏計劃停電。同時整合全公司帶電作業力量,組建配網帶電作業中心,投資2000余萬元引進先進裝備,全面支撐入網作業“能帶不停”,戶均停電時間同比減少36%。
“我們計劃,2022年在武漢城區范圍內實現年戶均停電不超過50分鐘,2023年控制在半小時之內,對標上海。”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總經理李新國表示,武漢供電可靠率在省內領先,但與東部等發達地區仍有差距,將繼續提升武漢全域供電可靠水平,向國內一線先進城市水平看齊。
同時,該公司將跟蹤對標“獲得電力”國內先進城市的前沿水平和亮點舉措,全面提升服務質效。“全武漢有589多萬戶用電客戶,2021全年,涉及武漢供電公司經查實的投訴為97起。我們將進行經濟上的考核、政治上的問責,明年目標將百萬戶投訴筆數再壓縮一半,推動營商環境優化。”
電能質量治理
助力“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
遭遇電壓的輕微波動,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對普通家庭而言,可能是燈光的瞬間閃晃;但對高科技精密設備而言,即使是幾十毫秒的電壓驟降,也會造成重大影響。
“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對電能質量要求極高。針對此類企業,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積極推進電能質量專項治理工作。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與聯想集團溝通,運用BT模式,為其加裝電能質量治理裝置,安裝后一年內共監測到電壓暫降11次,無一次對企業造成影響,避免直接經濟損失約1100萬元。通過為華星光電安裝電能質量改善裝置、改接線路降低電壓暫降發生概率、加大施工工地巡視力度等措施,避免其直接經濟損失約2.1億元。
國藥中生武漢生物所,具備年產10億劑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的產能。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指導其實施內部電力設施改造,為重要用電設備配置UPS不間斷電源,建設發電機組作為應急電源,同時確保內部線路采用雙回路供電,供電可靠性大幅提高。
推廣武漢模式
目標建設世界一流城市電網
2019年11月,武漢發布《武漢市建設世界一流城市電網建設實施方案》,武漢市政府與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創新探索了全國首創的“政府先行土建建設、電網公司后續電氣建設”的電網共建“武漢模式”。該模式下,變電站建設周期由常規模式的3年時長縮短至1年,電網建設提速50%以上。
2020年9月,110千伏旭日變電站投運,成為“武漢模式”下首座投運的變電站,次月,110千伏東升變電站也送電投運。一個月時間內,光谷區域先后投運了兩座110千伏變電站,極大滿足了光谷未來城、中心城等園區7.3平方公里范圍的用電,為園區內華為、移動、聯想、電信等多家企業供電。
據悉,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運用“武漢模式”計劃建設變電站99座,截至2021年底,已開工三店、龍泉1號等220千伏變電站11座,南京路、朝陽路等110千伏變電站48座。
李新國表示,“十四五”期間,武漢電網建設總投資將達367億元,是“十三五”投資的2.5倍,將推動電網規劃納入城市規劃“一張圖”,為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武漢提供更加堅強的電力保障。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