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住黃河頭,我住黃河尾,日日思君穿金銀,共來河南來比美。當四川三星堆的金面銅人頭像,邂逅陜西博物院的鎏金鐵芯銅龍,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金玉輝映,包金裹銀,鏤金錯彩,浮光躍金,酌金饌玉。12月21日,沿黃九省區的文物,金相玉式——沿黃九省區金玉特種工藝瑰寶展將在河南省博物院開展,匯聚23家文博單位近300件金玉特種工藝文物精品,時代跨越近4000年。展覽將持續至2022年2月20日。
【活動】明天開始、為期三個月、跨度四千年 沿黃九省區近三百件金玉特種工藝文物精品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從河南省博物院了解到,12月21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河南省文物局支持,河南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山東博物館主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博物館、寧夏固原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齊文化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博物館、洛陽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平頂山博物館、新鄉市博物館、南陽市博物館、河南自然博物館協辦的“金相玉式——沿黃九省區金玉特種工藝瑰寶展”在河南博物院展出。
該展覽是自2019年“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以來首次聯合策劃和舉辦的專題展覽,展覽匯聚了沿黃九省區23家文博單位近300件金玉特種工藝文物精品,時代跨越近4000年。
黃河流域豐富的文物藏品,承載著沿黃地區人民的共同歷史記憶,是黃河兒女智慧的結晶。“天時、地氣、材美、工巧”,黃河流域的匠人們癡于藝、良于計,以“金”“玉”為載體,不斷創新工藝,留下了諸多嘆為觀止的藝術瑰寶。作為黃河文化重要物質載體的金玉特種工藝器,體現了東西文化的雙向交流,工藝技術的相互借鑒,蘊含著美美與共、和合共生的文化內涵。
本次展覽設于河南博物院東臨展廳,展覽時間為2021年12月21日至2022年2月20日。借助沿黃九省區文博單位的力量,希冀通過此次“金”“玉”工藝主題的展覽來展示黃河兒女的創新活力和卓然智慧,讓觀眾在品鑒器物之美、技藝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的同時,感知中華民族的文化厚積與自信。
【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 每一部分都與金玉有關
展覽共分五個部分,分別為“金玉輝映”“包金裹銀”“鏤金錯彩”“浮光躍金”“酌金饌玉”。
第一部分“金玉輝映”主要介紹金玉合器、嵌錯玉石工藝。金玉組合使金銅的光芒畢現與玉石的瑩質凝輝相映成趣,從銅與以綠松石為代表的廣義玉石的組合,到黃金與以和田玉為主的真玉及寶石的組合,古人的審美經歷了從神圣華貴之美到奢侈華麗之美的轉變。
第二部分“包金裹銀”主要介紹包金銀、貼金銀工藝。包鑲之美,使器物具有金銀之表。戰國晚期,受中亞草原游牧部族影響的黃金裝飾特征開始融入到中原造型藝術之中。
第三部分“鏤金錯彩”主要介紹和展示嵌錯紅銅、金銀工藝。隨著鐵制工具的出現,以及人們審美的變化,鑲嵌技術從鑄鑲到嵌錯,從紅銅到金銀貴金屬,工匠們不斷突破技藝,鑄造華美之器。
第四部分“浮光躍金”主要介紹和展示鎏金銀工藝。鎏金銀是將金、銀等鍍于銅器等表面。我國的鎏金銀工藝約始于春秋晚期,戰國至漢極盛,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汞齊鎏金銀的國家。
第五部分“酌金饌玉”主要介紹和展示魏晉南北朝以后金玉特種工藝。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來,大規模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加之唐代受拜占庭、波斯、粟特等外來金銀器的影響,與自身特點相融合、創新,形成古代金銀器發展史上的巔峰時期。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