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原本就是做個小生意,沒想到突然就成了被告。”漯河市臨潁縣某肉夾饃小吃店的老板王芳(化名)介紹,自己于2018年在當地注冊了肉夾饃小吃店,因為店名帶了“潼關”二字,今年11月被“潼關肉夾饃協會”以侵犯商標權為由告上法庭。
記者調查了解到,因為“潼關”二字被一紙訴狀告上法庭的,并非個例。
鄭州多家“潼關肉夾饃”店鋪收到“涉嫌侵權”通知
11月24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隨機走訪帶有“潼關肉夾饃”字樣的店鋪了解情況。
在鄭州市高新區的一家名為“老潼關肉夾饃”的小吃店,店主張先生介紹,自己前幾日也收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名自稱律師的人的電話,“他就告訴我說,我家店因為帶有‘潼關’二字涉嫌侵權,要我們進行賠償。”
電話里也提及可私下和解,但是張先生并不打算私下和解。“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們店原本也是以賣土豆粉為主,回頭把‘潼關’這兩個字去掉就可以了,總不至于我叫肉夾饃,他也要起訴我吧。”張先生說。
隨后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又走訪了多家“潼關肉夾饃”店鋪,不少店主表示,近兩個月確實收到過來自各地的“因涉嫌侵權”而被“潼關肉夾饃協會”控告的律師電話,且大多律師都授意“可以私下和解”。
“但是明明就不是我們的錯,我們也沒有這個侵權的主觀意愿,如果他真的要告我們的話,我愿意出庭。”鄭州經三路一家“潼關肉夾饃”店的老板說。
至于如果店名取消“潼關”二字是否會對生意造成影響,大多數老板表示“不會受到影響”。
潼關肉夾饃協會近5年司法案件,2021年的占比為99.01%
企查查顯示,潼關肉夾饃協會成立日期為2016年6月6日,截至11月24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發現,潼關肉夾饃協會共涉及203個司法案件,關聯354條開庭公告信息,其中99.51%為原告,72.91%為侵害商標權糾紛。
司法案件涉及河南、浙江、貴州等多省,其中14.78%的案件屬地為河南,且近5年里,2021年的案件占比為99.01%。
據了解,潼關肉夾饃協會持有方便食品類“潼關肉夾饃”商標,該商標于2014年4月申請,并于2015年12月完成注冊。
“潼關肉夾饃協會”如何看待此事呢?11月24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多次嘗試撥打潼關肉夾饃協會相關負責人電話,并發送短信進行詢問,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
律師
該協會注冊商標雖然合法,但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
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付建律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細則》的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稱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及其他特點,或者含有地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因此,付建認為,該協會注冊“潼關肉夾饃”的集體商標雖然合法,但“潼關”作為地名,商標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所以該協會以商戶侵犯商標為由進行維權,并不符合法律規定。
河南予瑞律師事務所李華陽律師也認同,潼關雖然屬于縣級行政區劃,但是“潼關肉夾饃”注冊為集體商標并不違法。他建議被起訴的商家還可以如下抗辯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規定:“商標注冊人申請商標注冊前,他人已經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先于商標注冊人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該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圍內繼續使用該商標,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適當區別標識。”故該法規定了“在先使用權”。即在訴爭商標注冊前,就已經有他人使用該商標的事實存在,在先使用人持續、原使用范圍內繼續使用該商標并不侵權。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1999年12月下發的《關于商標行政執法中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善意地使用自己的名稱或者地址,善意地說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用途、地理來源、種類、價值及提供日期,不屬于商標侵權行為。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