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刮起“玻尿酸”風!玻尿酸食品可靠嗎?真的能有美顏效果嗎?

2022-04-01 11:22:38    來源: 武漢晚報    

對于愛美人士來說,玻尿酸產品一定不會陌生,其常被用來填充面部,用以皮膚保濕補水、塑形、抗衰除皺、美白等,“注射玻尿酸”“玻尿酸面膜”已經風行很久。現如今,市面上又刮起了玻尿酸食品風,奶茶、飲料、酸奶、軟糖等都可以添加玻尿酸用以美容。那么,這些玻尿酸食品可靠嗎?真的能有美顏效果嗎?

玻尿酸真的能吃嗎?

查閱資料顯示,玻尿酸又叫透明質酸,廣泛存在于我們的皮膚之中,填充在人體細胞和膠原纖維之間的空隙里。玻尿酸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可以吸收相當于自身500倍的水分,是一種天然的保濕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玻尿酸會逐漸流失,從而出現一些皮膚衰老的跡象。

透明質酸最早由眼科醫生從牛眼玻璃體中分離提取出,現在可以通過微生物發酵以及動物組織提取獲得。為緩解皮膚衰老問題,醫美領域常將玻尿酸產品注射于皮下作為填充物,來解決皺紋等皮膚問題。

玻尿酸產品除了被應用在化妝品領域,2021年1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關于蟬花子實體(人工培育)等15種“三新食品”的公告》中還顯示,透明質酸鈉于2008年在我國批準為新資源食品,使用范圍為保健食品原料。透明質酸鈉是透明質酸的鈉鹽形式,透明質酸的應用一般也是以鈉鹽形式存在的,通過這種離子形式可以提高水溶性,在食品加工業中更適宜應用。

在2021年,透明質酸鈉的使用范圍擴大到乳及乳制品、飲料類、酒類、糖果等,能添加玻尿酸的食品種類擴大了。繼軟糖、口服液、飲用水后,很多奶茶店也賣起了含有玻尿酸小料的飲品。在社交平臺上,也有博主分享玻尿酸奶茶、玻尿酸酸奶,茶飲界也刮起了“玻尿酸”風。

目前透明質酸鈉及以其為主要成分的產品在日本、韓國、美國、歐盟國家、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巴西被允許添加在食品或膳食補充劑中。基于在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批準使用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批準透明質酸鈉擴大使用范圍為乳及乳制品、飲料類、酒類、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凍飲品,根據相關規定批準其為保健食品原料。

雖然能吃但效果微乎其微

透明質酸鈉被擴大使用范圍后,它在食品行業的想象空間也在逐漸放大。那么,這類產品真的有美容效果嗎?

對于其美容效果,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阮光鋒表示,口服透明質酸不能直接被人體吸收,口服后的大分子透明質酸一樣會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分解,先轉化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靠口服玻尿酸來期望給肌膚補水,效果可能微乎其微。

浙江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醫藥學院盛清教授也介紹,以目前的研究來看,口服高分子量的透明質酸,約76.5%經肝臟代謝會變成能量被消耗掉,僅有約8.8%被輸送到了各個組織器官發揮生物作用。也就是說,口服吃下去的大部分玻尿酸,其實都以能量的形式被代謝掉了。

對于市面上流行的玻尿酸奶茶,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管營養師梁婷婷也曾介紹,玻尿酸被吃下去以后,人體會產生一定的代謝,70%左右會被以能量的形式消耗掉。剩下只有8%-10%可以發揮作用。奶茶里本來含量就很少,如果你想以喝奶茶的方式達到抗衰老、防皺、保濕或者促進體內菌群平衡的目的,這個攝入量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能吃”跟“吃了有用”完全是兩碼事。

相比較口服玻尿酸,注射類和涂抹類或許更有效果。據北京協和醫院整形美容外科副主任龍笑介紹,涂抹類玻尿酸屬于生活美容的范疇,而注射類玻尿酸會破皮進入皮膚深層,可以更直接地補充到需要的部位。但注射類玻尿酸屬于醫療器械的“械字號”產品,在衛生標準等各個方面的要求都更高一些。但正因為注射類玻尿酸是有創的,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建議在正規的美容機構進行。

玻尿酸食品不是人人能吃

相對于醫療、醫美和護膚美容,“吃”無疑具有更大的市場和吸引力。如果拋開玻尿酸食品的效果不說,既然能吃,是不是誰都能吃呢?

對于其安全性,因為我們人體自身也在合成透明質酸(玻尿酸),主要在人體三個部位含量較高,分別為皮膚、關節和眼睛。人體自身組織合成的物質,本身是安全的。所以,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陸文偉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透明質酸分子本身而言,理論上說其安全性沒有問題。

但透明質酸鈉有些人群仍不宜食用。江南大學未來食品科學中心主任陳堅曾指出,玻尿酸食品在嬰幼兒、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資料不足,從風險預防原則考慮,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標簽及說明書應當標注不適宜人群。

對于玻尿酸奶茶等網紅食品,梁婷婷表示,因為大部分奶茶熱量較高,不推薦通過喝奶茶的方式補充玻尿酸。如果有確切需求,最好經過醫生的診斷確定合理劑量。目前,玻尿酸的食用上限為每日200毫克。

對“功能”二字

要擦亮眼睛

除了玻尿酸食品,市場上還有形形色色的“玻尿酸產品”。比如玻尿酸的衣服和褲子,號稱布料中含有玻尿酸,隨著布料與身體的接觸,釋放出玻尿酸并且被吸收;還有玻尿酸的被子,稱在睡夢中就能夠吸收玻尿酸,“睡著就能護膚”的美夢確實很能滿足不少人的幻想;還有玻尿酸的牙膏,宣稱能保護牙齦。

且不說布料里有沒有、有多少玻尿酸,即使是有,也需要跟水結合才“有可能”對皮膚有一定影響。再考慮一下玻尿酸的吸水能力(1克玻尿酸能吸收幾百甚至上千克水),如果穿著這樣的衣服不小心濺了一點水或者遇到下雨,那就是“無法直視的畫面”了。至于玻尿酸牙膏“保護牙齦”就更不知從何說起——牙膏保護牙齦的關鍵是避免牙齒上細菌的生長,而玻尿酸并沒有這樣的能力。

除了“新資源食品”的噱頭,在市場上還經常看到“功能食品”的說法。“功能食品”,總是讓消費者覺得“很高級”“很科學”。其實,在中國的法規中,食品有常規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分別,但沒有“功能食品”的分類。

“功能食品”首先是食品,為人們提供營養成分,在此基礎上會有一些“帶來額外健康功效”的成分。比如強化了維生素A和D的牛奶,就可以算作功能性食品,對于維生素A或者D不足的人群,這個“功能”是有意義的。再比如一些運動飲料強化添加了肌酸、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或者糖類等等,對于滿足特定運動人群的代謝需求或者運動后恢復,是有一定幫助的。這樣的“功能食品”,就有一定的意義。玻尿酸作為一種多糖,也是一種膳食纖維的來源——如果把它作為膳食纖維,那么也可以算是一種“功能成分”,不過人體每天對膳食纖維的總需求是二三十克,即便不考慮玻尿酸的價格,依靠它的那點量(每天最大攝入量0.2克),也只是杯水車薪、毫無意義。

“功能食品”只是針對特定的需求才有意義,而不是許多人理解的比普通食品有益健康。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