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平板電腦、家教燈、翻譯筆等各種智能學習設備再迎“銷售旺季”。記者留意到,“是否應當借助智能產品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也再次引發關注和討論。就此,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家長,也邀請了有多年教學經驗,同時任陜西省心理咨詢師協會理事的唐恩厚老師談觀點。
提升效率還是性價比不高?家長們評價不一
8月29日,在西安市雁塔路上的一家電子產品專賣店里記者看到,前來購買學習平板等產品的學生和家長不在少數。店里出售的各種智能學習設備價格不低,最便宜的也要數百元,一臺學習平板則要一兩千元,但家長們大都買的十分“爽快”。對此,不少家長直言,這些“高科技產品”能在解放家長的同時,讓孩子在興趣中高效學習,這筆錢花的值。
“買一臺學習平板,教材同步、語音問答、拍照搜題、坐姿提醒啥功能都有,家長還可以遠程控制,方便管控,很適合給孩子用。”家長劉女士表示,也正是因為體會到了智能學習設備的好處,她還想再給孩子買個翻譯筆,“我學歷不高,輔導孩子英語做不到標準發音,家長群里推薦說這可以省去查詞典的麻煩,我們就想買個試試。”
家長童女士則對一款家教燈贊不絕口。“它可以陪伴孩子閱讀原版英文書,不會的詞句一點就知道,寫作業還有倒計時功能,可以提升效率……”
不過也有家長認為,智能產品固然好,過度使用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一定影響。“市面上的一些電子產品我也給孩子買過,體驗感并不是特別好,比如有的軟件需要充值會員,有些課本內容識別不了,檢查作業的準確率也不是很高,孩子還容易產生依賴。”家長王先生表示,這些都讓自己覺得性價比不高。
專家建議正視電子產品輔助學習的利弊
至于到底有無必要給孩子購買智能產品輔助學習,這樣的輔助方式是利是弊,作為老師兼心理專家的唐恩厚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廠家迎合市場特別是家長輔導作業的需求,紛紛推出一些智能設備,搭載輸題查答案、作業快速批等功能,這確實很方便,但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科學辯證的看待這一問題,正視其中的利弊。“要知道方便之外,孩子長期接觸這類電子產品,可能會傷害視力,還可能滋生‘電子產品依賴癥’,使其學習的獨立性退化。”
其次,唐恩厚認為,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的陪伴督促及必要的指導講解必不可少,親子交流不能依賴機器。“學習知識需要身心手腦合作完成,如果被電腦、手機包辦,缺失的體驗感、自我感悟等會淡化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大腦的保存時間。所以不建議家長買了智能設備就‘自我解放’,而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就一個問題分析原因、尋求方法、總結感受、提出建議等。”唐恩厚表示。
他建議,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主要靠自己,機器僅僅是輔助。“可以讓孩子試想一下,如果每天都利用智能設備寫作業,考試的時候怎么辦?一定不能對這些設備太過依賴。”
唐恩厚認為,要改變智能學習設備“盯上”中小學生的現狀,宜疏不宜堵。“可以先從老師、學校做起。學校首先做到不強制家長下載使用或者購買相關產品,教師減少對輔助類電子產品的依賴,同時倡導更科學有效的作業設計,主動為學生減負,避免將學生變成不動腦筋、只顧埋頭奮筆疾書的作業機器人。 ”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