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態化下 如何做好猴痘病毒防控?

2022-08-05 08:48:59    來源:濟南日報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發出的最高等級的公共衛生警報。面對來勢洶洶的猴痘疫情,它的傳播途徑是什么?市民該如何防護?

歷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敏介紹,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它可以通過動物傳播給人類,也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直接密切接觸傳播。猴痘患者通常預后良好,一般2-4周即可痊愈。新生兒、兒童和有免疫缺陷等基礎疾病的人可能癥狀嚴重一些。

猴痘的癥狀通常包括發燒、劇烈頭痛、肌肉酸痛、背痛、精神不振、淋巴結腫大和皮疹或皮膚損傷。皮疹通常在發燒后1-3天內出現。皮疹可表現為斑丘疹、水皰疹、膿皰疹、結痂等不同形態,不同階段的皮疹可同時出現。皮疹往往集中在面部、手掌和腳底,也可能在口腔、生殖器和眼部。皮損數量可以從幾個到幾千個不等。

“接種天花疫苗可能對預防猴痘感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李敏說,1980年天花消滅后,天花疫苗停止接種,所以大部分未接種天花疫苗的年輕人具有感染的風險。當然,感染風險最高的是與猴痘患者或受感染的動物有密切身體接觸的人。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該如何做好猴痘疫情防控?如何做好入境人員的監測?李敏介紹,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中指出,現有入境人員隔離期間,在排查新冠病毒感染的同時,各地應主動對入境人員進行猴痘病毒排查。特別是入境前21天內有猴痘疫情報告國旅居史的人員,密切監測出疹情況,發現可疑人員或疑似病例,應按相關規定及時報告轄區疾控機構并轉送定點收治醫療機構。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區,盡量避免與嚙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動物)發生接觸,不直接接觸動物的血和肉,必須徹底煮熟后才能食用。處理染病動物或感染組織以及在屠宰過程中,應佩戴手套及其他適當的防護用品。疫區歸國人員需注意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皮疹等癥狀時,應主動就醫,并告知接診醫生疫區旅行史,以助于診斷和治療。若在國外有過接觸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現癥狀,可主動聯系當地疾控中心進行咨詢和報備。

同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日常接診發熱伴出疹病人時,應注意詢問病例流行病學史,同時進行病原學篩查,排除水痘、風疹、麻疹或其他明確病因。“猴痘和新冠肺炎屬于不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在兩種傳染病均流行的地區可能存在疊加感染。”李敏說,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預防新冠肺炎的措施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仍然有效。現階段,建議居民不要前往發生猴痘病毒感染的地區旅行。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