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綢團隊:9.7高分網劇,他們拍的

2022-03-03 05:17:15    來源:河北新聞網    

【閱讀提示】

在豆瓣國產劇評價排行榜上,評分高達9.7的前三名分別是1987年版《紅樓夢》《大明王朝1566》以及《毛騙·終結篇》。

相比另兩部的大制作,《毛騙·終結篇》只是一部低成本網劇。甚至有人會問,這部劇演什么?誰拍的?為什么評分這么高?

網友對這一提問的回復是——這個劇組用一根冰棍的錢拍出了哈根達斯的效果。

拍出這部劇的劇組就在我們身邊,這群年輕人扎根石家莊多年,劇中大量鏡頭采集自石家莊,劇的導演李洪綢還在2020年入選石家莊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名單。

從左至右:楊羽、邢冬冬、李洪綢、邵莊、安寧、紀登超。河北日報記者白云攝

他們拍了什么

2021年在騰訊視頻平臺播放的電視劇《城市的邊緣》,目前有1.2億播放量,在豆瓣網上,觀眾打出了8.4的高分。

《城市的邊緣》由河北優映影視團隊制作,團隊的負責人叫李洪綢。記者和李洪綢團隊聊到這一評分,他們都很平淡。

也是,他們制作的影視劇中,有8.8分的《殺不死》,8.6分的《毛騙》第一季,9.4分的《毛騙》第二季,以及團隊曾創下的網劇天花板——在豆瓣網國產劇排行榜中被觀眾打出9.7分的《毛騙·終結篇》,排名在它之后的可是《武林外傳》和1986年版《西游記》。

“《毛騙·終結篇》的評分排進了國產劇前三,我們其實挺意外的。”李洪綢說,畢竟當初創作這部劇時,他們只是想把故事用鏡頭“講”出來,讓更多人看到。

《毛騙》系列,是李洪綢團隊最為觀眾熟知的作品,從2010年到2015年,陸續拍攝了三部,共44集。

《毛騙》每集講述一個懸疑故事,集集串聯,部部相關,從第一季第一集起,埋下一條條支線,所有的支線邊演邊發展,前面挖的所有坑到最后一季全填滿。劇中大量的反轉、落點卻每每在觀眾的意料之外,劇情跌宕燒腦。

這并不是李洪綢團隊的第一部作品。

2006年,李洪綢從廣東報考千里之外的河北傳媒學院編導專業,一門心思想成為導演。他抱著DV在學校里東拍西拍,也接網絡廣告,卡巴斯基殺毒軟件一款網絡廣告就是他拍的。

前后腳,楊羽從內蒙古考到這所院校學播音主持。本地人安寧也學了這個專業,和楊羽還是同班。紀登超酷愛武術,總想著能拍一部厲害的武打片,他考入攝影專業,又報了學校的特技協會。

在同一所學校,這些團隊現在的主要成員慢慢有了交集。在劇中擔綱女主的安寧,經同學介紹客串了李洪綢的殺毒軟件廣告。李洪綢覺得安寧很有靈氣。外號小寶的楊羽,在北漂中花光了最后一分錢,狼狽回到石家莊,在公交車上和李洪綢偶遇,倆人聊起王小波的一部作品很有共同語言。紀登超協助李洪綢拍攝了畢業作品,覺得李洪綢這個師兄“挺厲害”。

他們從偶爾的合作固定成團隊,是在2008年夏天。

此前,李洪綢用拍廣告的錢租下河北傳媒學院旁小安舍村的一棟民宅,2層,8個房間,這群年輕人聚在這里接拍一些零散的項目。夏季的一天,他們在村內一家餐館里謀劃——要不,咱們也拍個長點的網劇?

2008年,看劇從電視端開始向電腦端轉移,短視頻和網劇有了萌芽態勢。

李洪綢看到了這一點。

他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一部網劇,是關于大學生生活的輕喜劇。2008年6月,這部影視作品登錄網絡后一炮走紅。贊助、電視臺邀約都來了,他們也有了資金連拍了三季。也是在這個時期,同是河北傳媒學院畢業的邢冬冬加入團隊。

2010年,李洪綢團隊的成員大多已經畢業,他們想換一個題材拍拍。團隊在從重慶拍攝結束回石家莊的列車上,有了《毛騙》的創意,定位是懸疑。

石家莊相對論樂隊主唱邵莊因為住在河北傳媒學院附近,偶然到劇組玩的過程中,順路演了個角色。觀眾們今天看到的團隊主要成員,就這樣聚集在一起。

2010年6月,《毛騙》第一季第一集在優酷平臺上線。第二天網站編輯聯系李洪綢,問他是否刷了點擊量,李洪綢才發現一夜之間一集電視劇有了一百多萬的點擊量。

要知道那一年,我國的網絡普及率22.6%,剛剛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網民數量不過2.98億。

“我現在都不敢看《毛騙》第一季,那時的資金和設備都很有限,畫質太粗糙了,有點辣眼睛。”說起這部作品,邢冬冬捂臉苦笑。他認為,“《毛騙·終結版》的評分有前期積累的粉絲的情感因素,他們見證了團隊的成長。”

《毛騙》拍攝現場。 河北優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供圖

非科班團隊的高分作品

2021年12月23日23時,在重慶拍攝的李洪綢團隊異常忙碌。

兩個場景在同時拍攝,安寧恨不得分身有術,因為兩個場景都需要她的鏡頭。

“我這邊正拍洗澡,那邊就喊,‘好了么好了么’,就趕緊擦擦出來,到了必須用臉的鏡頭,趕緊進入畫面。”安寧是劇中主演之一。

之所以這么趕,是劇組在重慶租賃的設備超過24小時要多計費一天,金額數萬。“能省則省。”李洪綢說,盡管現在已經有了投資進來,但劇組習慣把資金留得更充足一點。

“你知道我們曾窮到什么程度嗎?”邢冬冬說,駐扎小安舍村的團隊,一度拍攝地點就圍著河北傳媒學院、小安舍村轉,“到水上公園對于我們來說就是進城了。”而進城的交通工具只有公交車。

有網友發彈幕抱怨一組公交車上的鏡頭太晃,李洪綢尷尬笑笑,為了省錢,那是在如假包換的行駛的公交車上搖晃著拍完的。

2008年底,楊羽拿到了第一筆片酬400元,他感覺太多了,抽出兩張遞給李洪綢。這是讓楊羽念念不忘的“第一桶金”,可見劇組當時的窘況。靠著網劇片尾的貼片廣告,他們頑強拍完了《毛騙》。

這一故事傳到網上后,被網友評論——《毛騙》劇組用一根冰棍的錢拍出了哈根達斯的效果。

《毛騙》的鐵粉在網上向新人傳授經驗:看服化,請走開,看明星,請走開,看特效,請走開,看劇情,請進來。

劇情好,是李洪綢團隊的作品評分高的原因之一。

“我們始終堅持自編自導。”李洪綢說,不管是火爆網絡的《毛騙》,還是新近上映的《非常保鏢》,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轉折,甚至一個標點,都誕生在這里。

2017年,他們成立了“出奇創作組”承擔了團隊的劇本研發,2017年之后拍攝的《殺不死》《異物志》等,就出自“出奇”。

“我們討論劇本的時間相對較長,這可能占據了我們一部劇制作過程的大部分時間。”李洪綢說,奇幻題材《異物志》的劇本創作就打磨了10個月,這在網劇快餐時代,非常罕見。

另外,原班人馬始終捆綁作業,也是李洪綢團隊的一大特點。

不同于其他劇組,為了拍攝某個劇集合在一起,拍完即散。這一團隊有著其他劇組罕見而獨特的運營方式,從主演到編劇、導演、制片等是一個相對固定且穩定的班底,從創意到拍攝到后期剪輯配音配樂,幾乎全部在劇組內完成。

紀登超曾合作過一位在橫店影視城工作多年的攝影師,“他說我們這打光,比大劇組還認真。”這句夸獎,紀登超很在意,“這說明我們并不差,缺的可能是機會。”

讓作品登上大熒幕,是李洪綢團隊的夢想之一。

這個任務,交給的是一批并非科班出身的非專業演員。

邵莊是《毛騙》中的邵半仙,也是《殺不死》中的哨子,還是《異物志》中的石堅,從老謀深算到碎碎叨叨,演啥像啥。實際上,他畢業于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還時不時要彈著吉他咆哮搖滾。經常客串出場的“包哥”,是李洪綢的同班同學,還是宮家莊一家打印店老板。

“這并不代表我們用人門檻低。”李洪綢說,邵莊第一次出鏡時,是一個沒有臺詞的回頭鏡頭,“那個眼神我現在都記得。一個人有沒有戲,一眼就能看出來。包括冬冬,他第一次演醉鬼,雖是客串,但很有亮點,才會一再在劇中作為主演。”

如果說,最開始這個團隊的組合是受制于資金的低成本小制作,發展到今天,他們已經用作品證明了什么是專業。

2012年,邢冬冬主演的《那些特立獨行的豬》獲得第1屆瑪克思未來影像季網絡連續劇單元最佳男演員,這是對非科班出身表演者的肯定之一。

李洪綢團隊在拍攝《冤家宜解不宜結》。河北優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供圖

他們做出了一張石家莊名片

《毛騙》火了之后,有人猜度,這個團隊大概率要到一線城市尋找機會。

這個問題,劇組不是沒想過。但他們最終選擇留下來,還是和石家莊這個城市有關。

“石家莊是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2016年起,影視市場進入寒冬,如果去到一線城市,可能我們團隊已經不存在,同時,石家莊還有很多其他讓我們留下來的理由。”李洪綢說。

這個“其他”包含了方方面面。

“我剛來石家莊的時候,并不喜歡這座城市。”邢冬冬說,他第一次吃炒餅,驚奇怎么會有這么硬邦邦的飯,現在,他會嫻熟地先剝兩顆大蒜。

邢冬冬來自安徽,《毛騙》中那一口方言就是安徽臨泉口音,“我們在街頭拍攝,本地阿姨如果從鏡頭后路過,發現我們在工作,都小跑兩步,還會不好意思地說,‘不影響你們吧’?”邢冬冬詫異,在石家莊問路,路人會熱情指路,“趕上對方沒事,甚至還送你過去,我就被送過。”

楊羽的房東在2021年初的疫情中,給他發微信說沒活兒也別著急,還給他免了一個月1800元的房租,這讓楊羽感動不已。

《毛騙》拍攝過程中,需要一個家庭環境,邢冬冬在微博上征集,誰家能借用拍攝幾天?一位熱心網友提供了自家的房子,后來,這位網友還零片酬出演過劇中的高賀勝。

負責外聯場地的張旭到石家莊市園林局跑手續,他們要在滹沱河拍一場戲。他舉著一根手指,“我就去了一趟,管理處的一位工作人員聽說來意后,給他領導打了一個電話,馬上就簽字辦妥了。”

李洪綢還說起一件租用車輛的事兒。因劇情需要,要租一輛豪車。在重慶時,他們聯系的租用價格一天是6000元,猶豫再三,他們放棄了。在石家莊,經朋友介紹,這種車以1000元友情價讓他們用了一整天。

即便是本地人邵莊和安寧,也從沒有過離開這里的打算,“回到石家莊,我更有安全感。熟悉的公交車路線和‘沾沾沾’的方言,都讓我在安全的環境中有更多的創作欲。”邵莊說。

李洪綢也在石家莊安了家,“留在石家莊,是在最合適的地方做最合適的事兒。”

最合適的事兒之一,是他們打造了一張石家莊文化名片。

2020年,李洪綢入選石家莊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名單,他能在2021年至2024年間,每月拿到500元的專家崗位工作津貼。入選這一名單的條件之一,是對宣傳推廣石家莊“名片”發揮了積極作用。

這個積極作用,或許更直接。

2021年,《毛騙》十周年粉絲見面會+相對論樂隊新歌首唱全國巡演,團隊的其他成員有些憂慮——10年了,盡管這些年也有新作品,但一部老網劇還有人記得嗎?

“非常驚訝,巡演的12個城市幾乎場場爆滿。”楊羽最感動的是粉絲小A,在提問環節,小A淚流滿面,拿出手機問楊羽,“你能不能和我的同學說句話?我們當年一起在宿舍追劇,畢業后已經多年沒有聯系了。”

粉絲小C特意趕到現場對邢冬冬表示感謝。他十幾歲輟學后無所事事,《毛騙》中邢冬冬飾演的草根角色冬冬,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系列劇的結尾壞人被懲罰,冬冬開了一家開鎖公司回歸普通人生活。小C受到感染,也開了一家開鎖公司,并有了自己的家庭。

“聽完我很震撼。”邢冬冬說,表演中他從未想過,影視作品對觀眾有如此大的教化效果。

2021年,石家莊煤機街墻體標語“我們如此熱愛石家莊”走紅。

生活在石家莊多年,李洪綢團隊用鏡頭,把這份熱愛拍了進去。

李洪綢打開電腦調出《城市的邊緣》,用鼠標拖拽著畫面來到第三集楊羽釣魚的一場戲,他指著畫面讓記者猜,這是哪兒。

畫面中夕陽西下,水面遠景是一道跨河的大橋,橋上車輛徐徐通過。鏡頭又順著水面橫向搖動,極具辨識度的冀之光塔出現其中。

“其實石家莊很美的。”李洪綢默默盯著畫面。

有人說,《毛騙》把石家莊拍得很土,劇中充斥著城中村、小吃店。那不如說,當時李洪綢團隊的預算有限,能選擇的拍攝地和角度也就那么幾個。

但即使這樣,《毛騙》依然帶火了石家莊。貼在李洪綢團隊和《毛騙》劇上的標簽之一,就是那個“石家莊的劇組”。

很多人從萬能青年旅店樂隊的歌詞中,記住了這座號稱搖滾之都的城市,也有很多人從《毛騙》劇情中,刷新了對石家莊的印象。如果說萬能青年旅店用歌詞和音樂給石家莊畫了一張二維圖,那么《毛騙》劇組則用畫面和劇情,給石家莊畫了一張四維圖。 (河北日報記者 白云)

相關

“不亦樂乎”里的李洪綢

位于石家莊北二環的一處住宅小區,一層的門臉各賣其貨,比如朝北的一排,左邊一家飄出濃郁的中藥味,右邊的小喇叭一直在重復播報——排酸肉排酸肉。中間那間門牌上寫著“不亦樂乎”,進進出出的年輕人一度引起鄰居們的好奇,李洪綢和他的團隊就在這辦公。

“不亦樂乎”里并不寬敞,順著逼仄的臺階上到二樓,劇組的剪輯和后期制作大部分在這里完成。

這里可能24小時燈火通明。有人喜歡傍晚鉆進機房,戴著耳麥剪一夜素材。也有人喜歡按部就班早九晚五。附近的小區散住著劇中的主演、制片、攝影、劇務等很多成員。

李洪綢說,幾年前準備搬到這里時,要給門口掛一塊牌子,想了想,就叫不亦樂乎吧。

“不亦樂乎”出自論語,形容非常喜悅。

其實這些年一路走來,李洪綢和團隊的艱難,網友也略有耳聞。

困難時,李洪綢跟女朋友家人借過2萬元給大家發工資,還私人借過100萬元維持劇組運轉。網劇遲遲不能更新,也是幾次卡在了資金鏈上,而一有了錢,他就投入到拍攝中。

李洪綢成名很早。

2005年,他寫的小說就曾經出版。知乎有一個帖子,把大鵬、叫獸易小星、盧正雨、李洪綢列為“四大草根網劇導演”。

前兩位拍攝的電影搬上了大屏幕,斬獲了過億的票房時,李洪綢在耗時近一年打磨一個原創劇本。

“我不認為這是消耗,所有的積累都是為了將來的爆發。”這是李洪綢的不亦樂乎之一。

李洪綢團隊被網友戲稱為三無劇組——無錢、無宣發、無流量明星。

他非常真誠地說:“每次接受采訪,都是因為新劇要上線了。大家吃雞蛋,不必要認識下蛋的雞。這次接受媒體采訪,是我們的《異物志》即將上線。”

這種刻意和當下的影視圈有些違和。

事實上,不只是宣傳,在與平臺合作上,李洪綢也有著和娛樂圈不合拍的執拗。

市場化的影視劇場,大多是流行什么拍什么。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個團隊固執地堅持,打造原創劇本再去找平臺合作,而且為保證制作質量,不讓平臺插手他們的創作過程。

這讓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保持著“窮”。

當天接受采訪的幾位主演鮮有出演其他導演的作品,大家好像困在了團隊的自制劇中。

沒有演員不想紅。

李洪綢說起這一點有些自責,“我沒把大家拍紅,倒是把大家拍老了。”

《毛騙》大獲好評后,李洪綢和團隊有過不少機會。

某一線影視公司負責人曾親自到“不亦樂乎”來談合作,他看好李洪綢的導演天賦。有人想讓李洪綢去執導某部作品,他考慮到不能帶團隊一起,放棄了。

就連這次對劇組的集體采訪,也是李洪綢堅持的。

“我記得在小安舍村,大家每天起床就去拍,晚上回到出租房邊吃邊討論劇情。”李洪綢一字一句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他不想走著走著走散了。

采訪結束走出“不亦樂乎”,門前的通道上,夜市開始出攤,哈著白氣的攤販整理著西紅柿白菜,賣麻辣串的推車上已經熱氣裊裊,下班的、接孩子的來回穿梭。

“不亦樂乎”里燈火通明。

文/河北日報記者 白 云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