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特別是廣州的一些社區陸續出現掛有“廣東省社區青少年宮”牌子的培訓機構。那么,什么是廣東省社區青少年宮?它和我們認識的少年宮又有什么聯系呢?
【資料圖】
據悉,廣東省社區青少年宮(以下簡稱“社區宮”)是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指導,廣東省青少年宮協會、廣東省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共同在全省范圍打造的“家門口有溫度的成長學堂”,服務方圓3公里內的社區居民,緩解廣大職工家庭接送難題。截至目前,全省社區宮達81家,其中廣州43家,數量居全省第一。
近日,記者前往廣州天河區、海珠區和增城區多家社區宮進行走訪。這些社區宮不僅設施齊全、環境優美,還提供豐富的課程、志愿服務項目、充足的公共空間以及社區活動,吸引了周邊不少家長和青少年的關注。
△位于廣州市增城區的社區宮
走訪: 在“家門口”享受優質課外教育
每逢放學、假期,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和孩子像“趕場子”一樣,穿梭于各種興趣班。這也讓不少家長身心俱疲。 90后媽媽楊女士就吐槽:“爺爺奶奶去旅游,這些天我帶孩子去跑各種興趣班,真的挺累的。”
而現在,像楊女士一樣的家長有了一個新選擇,那就是把孩子送到社區附近的社區宮。社區宮里,就有各式的興趣班課程,滿足周邊居民和孩子的“一站式”優質課外教育需求。
記者走訪位于海珠區的一家社區宮時發現,該社區宮設有一個比較寬敞的公共區域,里面整齊擺放著桌椅,書架上有豐富的課外圖書,同時還設有幼兒游樂區域。記者走訪該社區宮時約下午6點,正值下班時間,課室門外坐滿了等待孩子下課的家長。等待期間,有的家長帶著筆記本電腦辦公,有的家長則帶著幼兒在游樂區域玩耍。據來該社區宮的家長介紹,他們就住在附近的社區,聽說這里口碑不錯且離家近,所以選擇來這里上課。
據了解,首批19家“廣東省社區青少年宮”于 2019年掛牌。按照人口密度和規劃,未來廣州每方圓3公里將布局一家社區宮,而廣東其他地級市則每個鎮一家,實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多樣、優質的課外教育服務。
按規定,參考《廣東省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培訓非學科類目錄清單》,每家社區宮須提供不少于三大項課程。此外,為規范教師培訓,廣東省青少年宮協會開展了廣東省青少年社會教育教師崗位證書考評認證工作,多方面考查報考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逾140名學員參加了今年首批培訓,最終104人通過考核評定。
其中,位于天河區的一家社區宮,以古琴等藝術類課程為主要特色,里面設計頗具古風韻味。該社區宮的負責人丁愛華介紹,古琴作為廣東省非遺項目之一,是他們主推的特色課程。每年,他們都會開設古琴公益講座和公益課程。她希望,通過社區宮,讓更多人去了解、去傳承中國非遺文化。
△資料圖:廣東省社區青少年宮
特色:設置志愿服務站服務社區
按照相關規定,每個社區宮的公共服務區域不少于100平方米,用于設立志愿服務站、閱讀區等。而且,每個社區宮都必須有一個在i志愿(廣東省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注冊的志愿服務站,與街道聯合,定時在i志愿發布志愿服務活動,為學生提供參加各種志愿服務的機會。截至目前,社區宮在i志愿注冊的志愿者已有1770名。
△志愿服務站
記者從部分高年級學生家長那里了解到,學校希望孩子通過參加志愿活動,培養社會責任感,所以對于孩子參加志愿服務時長有一定的要求。不少家長認為,社區宮設置了志愿服務站,給孩子提供了更多就近參加服務社區的機會,可謂一舉多得。
“我們志愿服務站目前有500多名志愿者,中學生以上的孩子居多,我們會不定期發布一些志愿服務崗位,如給社區孩子陪讀、輔導作業,維持公共活動秩序,整理圖書。” 海珠區一家社區宮負責人梁華文介紹,通過參加志愿服務,孩子們的自我服務意識、溝通意識有了很大的提升。
據了解,該社區宮設置了“四點半”公益托管課堂,由社區的志愿者組成,其中就包括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為社區里有需求的孩子提供服務。“有的孩子雖然已經上大學了,但他們仍然堅持利用寒暑假時間回來參加志愿服務。” 梁華文介紹。
收費:提供四成普惠價課程
在全省社區宮的推進工作中,廣州推進更快,數量最多。“這是因為廣州的‘少年宮’已經成為一個備受矚目、深受大家認可的品牌,其發展水平在全國范圍內位居前列。” 廣東省青少年宮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劉曉希介紹。
根據今年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廣州市青少年宮布局規劃(2020—2035年)》,2035年,廣州的青少年宮總建筑面積將達到71.4萬平方米,總量至少達到43個,其中市級青少年宮4個,區級39個。此外,街道(鎮)、社區(村)級青少年宮將在遠期規劃中落實。
當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迎來機會的同時,也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在當前‘大教育’背景下,社區宮應勢而生。”劉曉希表示,青少年宮作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點,在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中扮演重要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社區宮的申報對選址、場地面積、課程、師資、收費等有著明確的規定,須兼具社會公益性,如至少設置40%的普惠價課程,與公辦少年宮收費差不多;同時還設置了5%的公益免費學位,有需要的學生可由街道等出示相關證明。據悉,2022年,全省社區宮共提供普惠學位約3萬個,公益學位約4000個。
社區宮的經營主體是民營企業,相比公辦少年宮,更具靈活性。記者了解到,社區宮的學員不僅有學生,還有成人,有的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同時,“順便”也給自己報了興趣班,大人小孩一起來上課。
△公共活動區域
展望:希望更多社會力量加入
如今各社區宮招生情況如何?記者了解到,在今年的暑假,受暑假學生返鄉潮、家庭外出旅游等影響,廣州的青少年校外培訓市場整體低迷。有社區宮表示,暑假新生報名出現了下降,開班率僅為去年暑期的一半左右。
“目前,我們先把招生做好。” 梁華文介紹,他經營的社區宮,是海珠區一當地老品牌,每周可容納3000人次上課,但目前學員只有一半。然而,招生的數量直接影響社區宮的經營。目前,他們正通過舉辦社區公益活動等方式吸引人流,擴大招生。
1989年出生的鄧建明是土生土長的廣州增城人,2015年作為投資者進入教育行業,2022年在增城區一社區籌建了社區宮并通過了驗收,目前正在籌建第二家社區宮。社區宮由民營企業經營,兼具公益性和普惠性,經營上多少存在壓力。為了緩解這些壓力,社區宮要轉變經營模式才能持續運營下去。鄧建明介紹,目前他們在增城區10多所學校開展課后托管服務,根據市場需求適時靈活調整課程,同時還與旅行社合作開發研學路線等,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外教育服務。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社區青少年宮”牌子一旦掛上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廣東省青少年宮協會每年會對社區宮進行資格復審,并逐步提高驗收門檻,如果該社區宮不符合要求且不整改,則會撤銷其社區宮資格。比如,原位于海珠區琶洲街道的一家社區宮便由于老板的經營策略轉變而被撤銷其社區宮資格。
“希望未來有更多力量能夠加入進來,繼續深化社區宮這種模式,進行資源整合,讓其發揮更多社會效益。” 劉曉希表示,目前他們對部分新申請的社區宮不僅采取一對一指導籌建,還對創始人關于理念等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核,希望能早日實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課外教育服務。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黎慧瑩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