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夏天 誰最不怕熱?

2023-08-19 12:36:16    來源:大洋網    

“多少個夜晚,我們默默守護著千萬家庭仲夏清涼夢”“我們多流一些汗,就意味著老百姓能多一份平安”……

廣州的夏天,烈日如炬,城市的運轉離不開許多勞動者的用心維護——他們是高空作業員、城市建設者、搶修人員、消防員,是各個社會領域里默默奉獻的人們。即便陽光灼熱,他們依然堅定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從清晨到黃昏,日復一日,他們不畏酷暑,辛勤勞作,將自己的心血注入到每一個細微的工作之中,守護市民生活安寧。


(資料圖片)

昨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聚龍灣展示中心召開“廣州夏日·暖心故事”故事會,邀請了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分享自己的故事,述說自己對廣州的熱愛和責任。

高空清潔員

成為“蜘蛛人”28年

8月某日的上午10時,五名穿著統一工服的高空作業員來到珠江新城合景國際金融中心樓頂邊沿,大樓總高198米,室外氣溫37℃。他們和往常一樣,將已經準備好的工具依次擺放好,然后熟練地放下主副繩,做好安全措施后雙手扒著頂樓的邊沿開始小心往下掛——這群“蜘蛛人”當天的幕墻清潔工作開始了。

高空清潔作業領班李金連

50歲的領班李金連是湖南人,也是五人中年紀最大的一位,入行至今已有28年。高空幕墻清潔,經常要面臨各種突發情況。如遇到樓層高風大,極端情況下人能被風吹起來在兩扇窗之間晃動。但他在一次次作業中總結經驗,把經驗分享給每一位并肩作戰的隊友和同事,幫助團隊新人克服困難,提升技能。如根據當天天氣情況隨身攜帶玻璃吸盤,通過將安全繩與吸盤連結固定身體,然后根據建筑物情況提前給樓體棱角處加上“護角”阻隔對安全繩的磨損等,這一系列操作使得他在面臨突發情況時,均能憑借過硬的應急能力以及縝密的安全防護措施巧妙化解。李金連的妻子和他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由于工作輪班性質,夫妻兩人很少共同下班,但每當炎熱的夏天下班回家,他妻子都會熬好綠豆湯等他回來,聽他訴說從每座高樓上空俯瞰的城市景色。李金連說,他打算帶著對這個行業的熱愛,以及這個行業給他帶來的成就感繼續深耕直至退休,為廣州美麗的天際線貢獻自己的力量。

救援消防員

夏天“裹棉襖”訓練

“消防救援隊伍作為同百姓貼得最近、聯系得最緊的隊伍,有警必出、聞警必動,奮戰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現場,廣東好人、廣州市荔灣區消防救援大隊水上站一級消防長、船長鄧洪分享表示。

鄧洪分享消防救援隊伍的故事

5月18日,水上消防救援站接到上級調派警情,需前往南沙港增援。現場是一艘油船發生爆炸,燃油漂浮在水面上,有蔓延趨勢,情況十分緊急。當鄧洪他們趕到現場時,現場火勢正處于猛烈燃燒階段,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再次爆炸的危險。

結合前期對火場勘測情況與自身多年作戰經驗,鄧洪對火災情況進行了綜合評估,向上級報告滅火方案:找準著火點,對其集中進攻,爭取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火勢。在獲得上級指示后,鄧洪與隨行隊員對準著火點集中水力進行進攻。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緊張處置,大火被成功控制住。

“消防救援隊伍是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隊伍。” 鄧洪說。

為了能在火場上快速高效施展救援,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消防救援隊伍必須要努力克服炎熱的高溫天氣與火場里高溫帶來的不良影響,常態化開展高強度訓練。“在火災里,戰斗服帶給消防員保護與希望;而穿著戰斗服訓練,就跟夏天裹在棉襖里一樣。” 鄧洪表示, “但對于我們來講,多流一些汗,就意味著老百姓能多一份平安。”

電力工作者

不分天氣隨時出動

每逢夏天,空調幾乎成為每個人的“續命良方”。每年的高溫都會伴隨負荷的新高,電力設施的工作強度疊加高溫環境造成了大量難以預知的故障停電。而這些年來,生活在廣州的市民會明顯感覺到,停電的次數越來越少,夏天依然很“清涼”。而這種“清涼”,離不開每一位電力工作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

供電局工作人員搶修電力設施

現場,廣州黃埔供電局副總經理王毅回憶起在急修班時夜間搶修電力設施的故事。那時候他剛入職,經常扛著長梯穿梭在大街小巷,爬上變壓器臺架,嫻熟地測量著各個分路負荷電流。無論是高溫天氣還是暴雨臺風,為了維護電力的正常運行,他們經常到凌晨三四點才能回家,一有任務便要隨時出動。

今年7月26日,廣州負荷再創歷史新高,度夏期間廣州供電局日均出動工作人員1800余人次、應急發電車40余輛。在高溫應急響應期間,王毅參與了班組的現場應急搶修。“讓我感觸很深的是,這些年來,變化的是我們的自動化水平更高了,大家感知的停電時間更短了。始終如一不變的是,在整個迎峰度夏期間,我們的同事每天堅守在生產的一線,確保度夏期間電網運行安全穩定。”王毅感嘆。

頂著高溫一天工作下來,反復濕透的藍色長袖工作服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鹽斑,仿佛是這座城市授予他們的勛章。

地鐵建設者

以厘米為單位掘進

“我可以非常負責地告訴大家,廣州地鐵非常安全!”廣州地鐵建設公司質量安全部部長仇培云從2006年大學畢業后便加入了廣州地鐵,成為一名廣州地鐵建設者。入行的時候,他的師傅便叮囑他“要讓安全成為習慣”,而這也成為他一直以來的工作信條。

工作中的地鐵建設者仇培云

“盾構推進過程中,我們以厘米為單位,一步一步往前挪,悶熱陰暗的地下隧道,溫度常常高達40℃,進去就跟‘焗桑拿’一樣。” 仇培云說,廣州的夏天十分炎熱,還伴隨著暴雨、蚊蟲多,地下作業并不容易。為了早日通過一個風險點,仇培云和同事們從早到晚扎根在施工現場,檢查地質勘探的情況、了解注漿加固的效果、復核地面沉降數據變化……緊密跟進進度,時刻都不能放松警惕。

一天下來,仇培云的衣服濕得都能擰出水,臉上、手臂經常是黑著出去紅著回來。有天晚上回到家,兒子對他說:“爸爸,你的手怎么像小蛇一樣蛻皮了?”

“哪怕在此刻,數萬地鐵建設者仍夜以繼日地奮戰在近500個建設工點。去年,我們上線了286臺次盾構機,排查消除安全隱患3525次;現在,在大家腳下幾十米深的地下深處,就有52臺盾構機在同步掘進。” 仇培云說,“或許大家沒有感覺,但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把困難悄無聲息地留在地下,把安全與便利實實在在地送給全社會’。”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黎慧瑩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