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作為電影系畢業的留學生,Ginny就像過去的移民一樣,只有融入當地的生活才能真正留下來,否則就只能選擇回家。在這個地方,Ginny 通過與兩位男性的相處,預見到了她的兩個未來,兩個曼島的未來。”
今年七月初,平遙影展競賽新片《曼島日夜》在廣州放映。95后“廣州仔”黃學鵬(英文名LAZE)在片子飾演Ginny的老同學阿威,曾經一起學習電影專業,卻因彼此方向不同無法激起火花。現實中的黃學鵬從小在廣州長大,高中就讀于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本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攻讀電氣工程專業本科學位,研究生卻是在美國電影學院(AFI)進修制片專業碩士學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黃學鵬在《曼島日夜》里的劇照
“這180度的轉彎源于自己在大學期間確認了對表演的喜愛。”日前,在視頻采訪中,黃學鵬笑著向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分享了自己在美國的8年時間內作為演員和制片人的經歷。在參與了各種不同長片、豎屏短劇、廣告和短片的制作后,他把演員和制片兩方面的經驗和技能結合在一起,打開了第三條發展道路——自媒體喜劇。“未來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多能的喜劇人,在世界的舞臺上為更多的觀眾帶來歡樂。”
談經歷
制片就像一個公司的CEO一樣
從電氣工程到制片專業,回憶自己的選擇,黃學鵬并非一時的心血來潮。“我從小就開始主持,不知道是培養還是印證了我的表演欲,或者兩者都有。”除此之外,他跟身邊的朋友和同學相處時,會經常不是“很地道”地去模仿別人的說話方式和動作。
“就是從小就有的這種比較友善的搞笑方式,讓我感覺能讓大家發笑也是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情,這或許就是我現在想要成為一名喜劇人的影子。”目前黃學鵬創作的喜劇,基本上還是從個人本身的生活經歷出發。“比如說,通過對于自身一些缺點的剖析和自嘲,以此來給觀眾提供一種‘優越感’,使他們發笑。”
相比于制片,黃學鵬最先接觸的是表演。讀高中時,他參加了一個語文的課本劇表演,“具體名字叫什么已經忘了,應該是《傷仲永》,我演的是仲永,這是以喜劇形式去呈現的一個表演。”但早在他七八歲時,他經常跟一幫親戚小孩一起玩耍,有時候就會角色扮演。“我印象非常深刻,小時候我們經常在家里玩蒙眼抓人的游戲,其中一人眼睛會被蒙上然后要去觸碰其他人才能勝利。我抓人的時候就各種表演喜劇逗大家笑,逼他們發出聲音,然后我就可以循著聲音去抓他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可以感受當時把大家逗笑給我帶來的那種快樂。”
黃學鵬的舞臺劇表演劇照
表演和制片這兩個方向,都有黃學鵬所喜歡的。“作為演員,可以釋放自己本性里喜歡為大家帶來快樂的部分,但同時有個弊端,演員處于整個行業、生產鏈里面比較被動的角色。當別人有適合你的角色,別人愿意給你這個角色,你才有工作,才能有機會。”
因此,他認為制片對個人而言也很有意義。“因為制片像一個公司的CEO,所有東西是因你而起。假如我想講一個故事,制片就是發起人,有主動權,可以把一個項目拉動起來。”
拍攝廣告中的黃學鵬
談生活
為克服英語口音曾在宿舍墻上貼上各種小紙條
黃學鵬說,在美國洛杉磯做演員的第一關其實就是語言關。“我在美國已經七八年了,別看我現在的英語講得十分流利,但最初的融入并不容易。”
一開始的時候,他的英語也是磕磕巴巴,“上學時,跟本地的同學溝通交流就有很多口音、語氣上的不一樣,對當地信息也不了解,他們知道的東西我不知道,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我不知道,彼此缺少了很多共同可以交流的東西,更別說要演戲了。”
口音是融入當地的必要,更是他要成為演員必須克服的問題。“硬嗑”就是他的方法。“我當時在宿舍墻上貼了各種小紙條,在網上看美式發音的教學視頻,每天進行音標發音跟單詞的訓練,其實跟國內的方法是一樣的。”
“只是這次的目標更加的激進,必須把口音全部去掉,因為在國內其實只要學英語能用就好了。但是現在的目標不一樣了,必須更加用力一點,每天練習。”直到大三時,黃學鵬終于可以松一口氣。“基本上九成的口音已經去掉了,剩下的部分也可以忽略不計。”他也正式踏上表演之路,從容地投入當地社會,跟大家自如地交流。
說到語言問題,黃學鵬深感,作為“廣州仔”,會講廣州話也在表演上能有更多機會。
多年在外求學,黃學鵬依然保持著在廣州的飲食習慣。“不僅每天喝茶,而且每當我媽開始抱怨我沒有喝湯的時候,我就會去煲一下雞湯。”說起廣東人煲湯的習慣,他忍不住笑了起來。雖然他對搭配繁多的廣東湯水未能完全掌握,但一鍋雞湯就能讓他喝到了濃濃的“家鄉味”。
黃學鵬所在的城市洛杉磯與廣州締結友好城市關系已超40載。他也日益感受到中國文化持續受到更多當地人的喜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喝早茶,除了我們華人,洛杉磯的當地人也會喝早茶。”
他說,“我剛來的時候喝早茶要開車三四十分鐘將近一個小時才能喝上比較正宗的。但現在已經有把早茶快餐化,更加新穎、年輕化的一些店,里面還是早茶一樣的內容,但是你可以打包帶走。這些店開到越來越市中心的地方,這也表明早茶已經打開了更多的餐飲市場,受眾更廣了。”
早茶是中國文化在國外被接納的一個縮影。“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故事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也在尋找更多能夠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始終一直有人在想辦法把這條路打通。”談及未來,黃學鵬計劃用好自己兩種文化背景下成長、求學的優勢,努力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我相信我會回來的。”他笑著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雯雯
圖/受訪者提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