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國家植物園揭牌一周年丨收集1.7萬種高等植物居全球前列

2023-07-11 10:51:57    來源:大洋網    

華南國家植物園。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


(相關資料圖)

2022年7月11日,華南國家植物園正式揭牌。一年來,華南國家植物園在科研和科普方面均取得不俗成績,既體現其在中國植物園體系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展示了廣州對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的支持成果,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美麗圖景。

華南國家植物園內中心大草坪成游客們的休閑勝地。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攝

值得一提的是,華南國家植物園保持全年開放,年均接待人數超15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約20萬人次;年均開展科普活動240場,線上線下受眾約300多萬人次。來自市民游客的支持和肯定,也擴大了該園作為全國領先的科普教育基地的社會影響。

志愿者與親子家庭共同參與科普課程。

“琪林科學講壇”“夜幕下的精靈”“南嶺生態攝影展”“科創筑夢”……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游園賞景還是課程活動,這座似樂園更勝學堂的國家級植物園,不但受到廣大親子家庭的歡迎,更成為廣州首屈一指的“科普打卡地”。

俯瞰華南國家植物園的“世界植物溫室群景區”。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

并進!實現“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共同發展

自揭牌起,光陰荏苒。

作為“中國南方綠寶石”,而今的華南國家植物園規模更大、實力更強,先后入選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名園、國家林草科普基地、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其園內新品種陸續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新品種審定,各類植物理論機制研究成果接二連三被刷新……

去年以來,華南國家植物園新引種植物超過110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8種。我國總共有大約3.7萬種高等植物,其中華南國家植物園已經收集了超過1.7萬種(含種以下單元),居全球前列;500種左右的廣東特有的植物,也收集了相當一部分。

2023年3月22日,以“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為主題的2022年中國植物園學術年會在廣州舉辦,來自北京的國家植物園和華南國家植物園的代表都參加了現場會議。作為本次學術年會的承辦單位,華南國家植物園不僅體現了其在中國植物園體系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展示了廣州對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的支持成果,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美麗圖景。

華南國家植物園從1959年開始科普工作以來,依托植物學、生態學、農學的科技創新成果,在植物園里建立了科普平臺和科普課程體系,創新了科普方法,探索了科研和科普系統發展的模式。

2023年春節期間,華南國家植物園吸引了約11萬人次游客前來參觀游覽,是同期游客數量的“歷年之最”;2023年“五一”期間,游客入園人數105932人次,同比增長47%。在不少廣州市民和游客心目中,這里已經成為廣州獨一無二的“地標”,他們紛紛表示,華南國家植物園是家庭出游首選,在園區內能看到萬千植物世界,是非常難得且令人興奮的事。

創新!“夜幕下的精靈”保持兩項全國紀錄

“螢海漫游”“走進菌類世界”“解鎖植物王國”“探秘荒島”……華南國家植物園科普工作主要依托廣州園區開展活動,無論是科普課堂、公益課程、科普夏令營還是劇本課堂,科普活動形式靈活多樣。

據華南國家植物園園藝中心主任王瑛介紹,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遷地保護及對外開放園區(展示區)建于1954年,是我國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其中,溫室群景區被譽為“世界植物奇觀”,龍洞琪林是美輪美奐的經典園林,新石器時代遺址——“廣州第一村”是廣州最早的人類文明發源地,園區享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美稱,2019年被行業評為中國最佳植物園。

華南國家植物園揭牌后,成立了由23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科學指導委員會,以科學把關的方式來打造國際一流的植物園。“未來,華南國家植物園還將在園景園貌上進一步提升。”華南國家植物園主任任海告訴記者。

擁有景觀得天獨厚和極具歷史感的園區,自然少不了創新的科普傳播形式。近年來,華南國家植物園科普教育充分利用植物專類園區和歷史文化傳承,講述科學故事,注重科學與自然體驗融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吃完端午的粽子,孩子們就來到華南國家植物園里,與黑夜里的小精靈來一場約會;雖然螢火蟲季已近尾聲,一閃一閃的明滅的螢光仍然吸引大小朋友前來“探秘”。之所以成為“流量擔當”,是大自然的魅力使然,也是華南國家植物園的實力造就。記者了解到,華南國家植物園生態教育課程“夜幕下的精靈”至今保持著兩項全國紀錄:最早開展常態化科普性夜觀活動的單位,植物園系統開展科普性夜觀活動持續最久的單位。

專業!以強大陣容打造科普“最優方案”

華南國家植物園擁有由研學課程組、大型活動組、旅游服務組和綜合保障組組成的專職科普團隊,各類講師科普的主題涵蓋了植物學、生態學、昆蟲學、博物學、教育學和美學多個方面。

華南國家植物園常規科普活動分為自然教育、環境教育和生命科學教育三個梯度進行。參加過《“花”樣愛陶藝課》《尋常阡陌草藥香》等科普課程的親子家庭一定都認識歐陽海雁,她是華南國家植物園其中一位自然教育課程導師。身為廣州市十佳科普講解員的她,有著豐富的植物學知識和講解經驗,多次參加業內工作坊學習,耐心細致,幽默風趣,愛好自然手工制作,善于繪本分享、游戲引導。和園內其他科普工作者一樣,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喚起孩子們對自然的熱愛和保護自然的意識。

小學員們在科普活動中。

在展教設計上,華南國家植物園有豐富的科普課程、活動及展覽。有專業導師團隊,也有陣容強大的志愿者隊伍。來自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屈長合是一位教務員,同時也是華南國家植物園680名志愿者之一。在過去的2021年和2022年,她在華南國家植物園服務時長年均都有120個小時左右。

“整體來說,我覺得植物園的活動已經非常成熟。”屈長合告訴記者,自去年7月植物園升級后,課程和活動有更多新的思路,比如“植物之最打卡活動”,通過引導讓游客在園內不同地方看不同植物;“珍稀瀕危植物展”,讓大小觀眾們大開眼界;“煮植物提取染料染布”活動,讓孩子們更直觀地了解植物價值。

近年來,華南國家植物園先后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科研科普基地、全國中小學研學基地等;今年5月,獲評為國家林草科普基地和中國科協的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看實力

科研

自2022年7月揭牌后,華南國家植物園牽頭制定《中國植物保護戰略(2021-2030)》和《國家植物園考核評價標準》,參與編制中國國家植物園體系規劃和《全球植物保護戰略(2021-2030)》(英文)的工作。

科普

截至2023年4月,華南國家植物園共獲評各類科普教育基地稱號36個,其中國家級稱號9個,省級稱號10個,市級稱號11個。

休閑

2023年春節期間,華南國家植物園吸引了約11萬人次游客前來參觀游覽,是同期游客數量的“歷年之最”;2023年“五一”期間,游客入園人數105932人次,同比增長47%。

建設

我國總共有大約3.7萬種高等植物,其中華南國家植物園已經收集了超過1.7萬種(含種以下單元),居全球前列。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嵐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嵐(除署名外) 通訊員李碧秋、何紫瑜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