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周婷婷)不久前,西安交通大學退休教授、陜西埃恩束能碳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趙玉清的一條朋友圈火了起來:“首個訂單成功交付,初戰告捷,繼續努力。”
“制膜‘神器’終于進入‘江湖’,為趙老師點贊。”“祝賀趙老師,有任何需要請與我們的科技經紀人聯系。”老同事、學生、企業駐地政府工作人員等紛紛為這位72歲高齡的創業者加油鼓勁。
他研發的關鍵技術叫“離子束非晶碳基超硬薄膜技術”,通過離子束調控技術,能夠制備金剛石含量超過85%的碳基超硬薄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22年底,項目落地秦創原,入駐灃東新城,并迅速獲得了秦創原薪火基金及西安樂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千萬元的股權融資,和將近9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目前,企業估值已過億元,發展速度令人矚目。
一大批高科技成果紛紛轉化,一個個產品從書架走向貨架,一個個產業加速聚鏈成群……今年以來,灃東新城高標準落實陜西省“三個年”活動安排部署,圍繞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秉持“科創孵化+先進制造”兩翼發展理念,持續培育壯大創新主體、不斷優化創新環境、加快推進科技賦能,深入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提能級、優結構、育生態,進一步提升創新帶動力和產業支撐力,加速高端智能制造產業集群發展,科技賦能產業發展,讓科技創新由“勢”轉“能”,全面提升區域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從“制造產品”到“智造產業”
灃東制造,不僅在“量”,更在于“質”和“智”。
7月7日,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科統區科創智慧園內,陜西維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柔性衛星制造工廠項目技術人員正在調試相關生產線設備。“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我們已經可以實現相關衛星制造的定制化生產。”技術人員說。
陜西維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是陜西諾維北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諾維北斗是位列中國北斗產業100強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今年初,維星智航智能化柔性衛星制造工廠項目在灃東新城落戶,不久后,位于其產業上下游的多家配套企業也隨之布局落子,一座高水準、現代化的“星星工廠”呼之欲出。
SGS集團則相繼在灃東新城落地了西北區域總部,“5G檢測及車聯網測試認證服務平臺”項目,其中5G及車聯網測試認證服務平臺是西部第一家,也是SGS全球首家5G及車聯網檢測認證實驗室;視源股份西北總部開園和青松光電項目簽約入駐,這家全球知名液晶驅動類產品方案提供商和國內LED顯示行業龍頭,在西北力拓新業務版圖;作為“全球智能芯片先行者”,寒武紀將第二總部落戶灃東,并投建人工智能計算創新中心,依托行業數據、算法等資源為灃東新城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蓄勢添能”……
“智造”潮起,灃東新城因其在先進制造領域可圈可點的表現,成為西安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的重要支撐。
今年以來,灃東制造開始新的布局。繼續強化主導產業中流砥柱作用,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兩大支柱產業為龍頭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綠色化,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依托,形成現代流通及新零售產業為特色的產業體系,聚集發展特種裝備、精密制造、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等產業,全面打造集總部、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的新區綜合性先進智造產業園區和科技創新與智能制造集中區,深入實施產業強鏈行動計劃,力爭全年工業產值實現倍增。
從“聚鏈成群”到“集群成勢”
“我們基地滿產后,將成為日立能源全球最大的電容器和電能質量產品制造基地,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位于灃東創智云谷的日立能源電網全球電容器及電能質量產品生產基地,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道,自去年6月正式投產以來,基地已經明顯帶動相關配套企業協同發展,將全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智能電力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不久前,華添聚能總部研發及生產制造基地項目,正式落戶灃東新城先進制造產業園。
“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8億元,解決就業崗位800余個。我們將借力灃東新城各項利好政策和集聚整合的各類科創資源,吸引帶動相關配套企業入駐園區,進一步強鏈、延鏈,形成全新產業集群。”灃東新城先進制造產業園工作人員表示。
無獨有偶,作為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承載平臺,空天動力創新產業園也將實現年產值超20億元,帶動就業千余人。園區圍繞以航空航天裝備制造、衛星裝備制造、固體火箭發動機及精密零部件制造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和以高性能集成電路、物聯網、5G通信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導產業領域,招引行業領軍企業與上下游配套龍頭企業。
引進一家企業,培育一條產業鏈。礪芯慧感、金信天鈦、萬威制造、鐳神技術等一批先進制造企業相繼落地,這些企業高投資、強科技、高精尖的“智造”屬性,不斷推動灃東新城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裝備、精準醫療等先進制造業產業“聚鏈成群”。抓住秦創原總窗口的建設機遇,灃東新城也在全力搭建起載體集聚、服務完善、資源融通的科技創新生態鏈,賦能多元化的產業鏈轉型升級。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聞泰科技西部研發中心、清華同方西部總部相繼落地,字節跳動西部創新中心戰略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寒武紀設立第二總部,西北地區規模較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建成投運,并吸引中科類腦、云知聲等人工智能企業聚集;檢驗檢測產業,引入法國必維、中國信通院、華測檢測等;精準醫療產業,引入華大基因、佰美基因、貝瑞和康、迪安診斷等業內優秀企業;圍繞日立能源、匯川技術、盛弘電氣等龍頭企業,聚焦工業自動化軟硬件、高端電力裝備等,形成智能電力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串珠、聚鏈、集群、成勢,撐起灃東新城高質量發展的骨架。2021年以來,累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7家、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2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62家,累計引進專業服務機構與孵化器22家,建設科創載體266萬平方米。
從“一枝獨秀”到“熱帶雨林”
6月22日,秦創原(灃東)創智云谷,由西安理工大學米天健教授團隊科研成果轉化的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超精密加工及拋光工藝,而這項技術是我國亟待突破的“卡脖子”技術之一。
“我們一直籌謀進一步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秦創原加速了這一轉化過程。”米天健說,入駐秦創原后他們先后獲得了創業啟動資金、享受三年廠房租金減免,還有來自科技經紀人從“技術端”到“市場端”的貼心服務。目前,公司已建成十余條生產線,去年營業額達到4500萬元,預計三年內總產值可達5億元。
在秦創原創新、產業、資金、人才“四鏈”融合的科創生態體系支撐下,越來越多像金信天鈦這樣的科創企業,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去年6月,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在灃東新城揭牌,這也意味著從頂層設計到落地扎根,灃東新城全面貫通省、市(區)創新資源,形成了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科創生態系統。目前,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已落地寶雞、榆林、商洛等6個地市飛地孵化器,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11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入駐企業西安秦源智科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云在被問到“為什么選擇落地西咸新區”時坦言,“總基地貫通了各類創新資源,科創氛圍濃厚,還有政策、空間、服務等基礎保障,一下子解決了所有的后顧之憂。”
在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趙云的經歷不是個案。
借力秦創原“東風”培育創新生態,灃東新城持續增強內生動力,從創新創業到專業整合,從基礎研究到科技成果落地,灃東新城正推動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向“高能級”邁進。參天大樹與灌木叢林共生共榮的“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已成為灃東新城的顯著特色。
今年1-6月,灃東新城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91家,引進落戶新賽道龍頭企業英孚瑞,新落戶康奈網絡、新型鋰資源、5G物聯網+北斗隧道導航、拓恒智飛等投資5億元以上科創項目8個,漢得信息、綠能慧充、航天科工、盛弘電氣等投資10億元以上科創項目4個,全面完成上半年指標任務。
“下一步,灃東新城將繼續聚焦穩鏈補鏈強鏈,科技賦能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全力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帶動上下游、左右鏈產業集聚,成為區域工業經濟建設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招引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優質項目落地生根、投產達效,為區域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和動力源。”灃東新城相關負責人說。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