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AI建模,解決造紙工業生產中的質量預測問題?5月6日,首屆“博依特杯”中新大學生工藝AI建模大賽總決賽在廣州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圓滿收官。來自浙江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的團隊分別斬獲冠亞季軍,12組決賽團隊同時正式入駐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的人工智能青年人才庫。
(資料圖)
開發高手巔峰對決
名校學子,同臺競技。據悉,大賽從去年10月底發布會至今,吸引1176支隊伍參賽,涵蓋全國29個省份,共收集有效作品數量4566份。經過數月的初賽角逐,共有12支隊伍入圍最終總決賽。決賽選手大多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主要來自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城市理工學院等院校。
總決賽評審團更是星光熠熠、分量十足,由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原校長、博依特科技首席科學家劉煥彬院士,原廣東政數局二級巡視員周傳世,維達集團運營總裁王波,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李巍華,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教授、國家特聘專家朱繼忠,博依特科技CEO李繼庚,博依特科技首席工業算法專家黃濤組成。
尋找智慧工業更優解
中國正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行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本次大賽賽題聚焦于造紙工業生產中的質量預測問題,選手需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和建模實現對生活用紙質量指標“抗張強度”的實時預測。
總決賽采用線下+線上答辯形式進行,共評選出冠亞季軍各1名,優勝獎5名,優秀獎4名。經過激烈角逐,來自浙江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的團隊分別斬獲冠亞季軍。當天,12組決賽團隊也同時正式入駐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的人工智能青年人才庫,入庫團隊將享受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優秀人才選派、頂尖導師創業指導、重點項目申報等多重人才福利政策。
工業人工智能是藍海賽道
“技術創新要打通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四個轉化環節,才能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接下來,隨著大賽技術成果轉化工作的開展,將能為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評審組組長劉煥彬提出他的期盼。
在當天的產學研對話中,企業代表王波提到,當下,年輕人不愿進工廠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對于制造業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但也有可能是機遇。“很高興看到同學們參與進來,如果同學們有好的模型,維達集團愿意嘗試落地轉化。”
李巍華表示,“一方面希望有更多的制造企業參與類似大賽,重新塑造傳統制造業科技型的形象;另一方面希望同學們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人不能被AI替代的地方。另外,工業人工智能賽道是藍海賽道,還有大量的場景可以挖掘及創造價值,但需要同學們要瞄準研究目標,結合工業機理原理解決企業實際問題。”
本次大賽是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合作事務辦公室的指導下,由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廣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主辦方表示,大賽吸引了一批人工智能創新人才,通過開展產教融合實現校院企協同育人,拓寬了中新兩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同時,也激發了大學生們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傳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熱情,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正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