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展紅(右一)與村民鄭春燕開展親切交談。
(資料圖片)
大洋網訊 “咚……咚……咚……”望著掛在墻壁上的時鐘連續打了五下聲響,花都區梯面鎮“梯面客家嫂”黨支部書記吳展紅意識到又到了“鄉約5點”時間,她連忙整理好手頭剩下的工作,約上客家嫂成員藍慧青,一同前往聯豐村入戶探訪。
2月15日當天的行程安排是隨機走訪兩家農戶。她們首先來到村民洪運妹家,只見小院干凈整潔,花草錯落有致,處處體現著主人的勤勞與用心。還沒進門,遠遠就從屋內傳來了一句句清脆悅耳的歌聲。吳展紅告訴記者:“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洪運妹的客家山歌唱得非常好,每天她都堅持在家練習,希望有更多機會向大家展現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
“運妹姐,我們來了!”在家門前,吳展紅笑著朝屋內喊道。“哎呀吳書記到了,歡迎歡迎!” 洪運妹停止了練習,熱情地招呼著我們一行落座沏茶。
“這是吳書記第二次來我們家走訪了!作為一名客家人,近幾年我養成了學唱客家山歌的愛好,雖然我很想把客家山歌分享給更多的人,但是一直沒有合適的平臺和渠道。吳書記第一次來得知我的想法后,就積極邀請我加入客家嫂山歌隊。本來我還擔心自己唱不好,但是山歌隊里的每一個姐妹都細心幫助我,吳書記還特地為我們舉辦山歌培訓班,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現在我的客家山歌越唱越好,整個人也越活越自信。”洪運妹黝黑的臉上露出淳樸的笑容。
隨后,洪運妹向吳展紅提出建議,希望定期舉辦客家山歌墟日,讓更多年輕人和旅客了解客家山歌,愛上客家山歌。對此,吳展紅深表贊同,并把洪運妹的提議認真記錄下來,準備向鎮街有關部門匯報。
在洪運妹的再三挽留聲中,我們踏上了前往第二家農戶的路程。一路上,吳展紅給記者介紹起了“鄉約5點”的發展歷程。
“作為花都區首個農村特色基層黨建服務品牌,‘梯面客家嫂’一直力求打通‘最后一米’,為群眾排憂解難。在了解到梯面村民一般下午5點后在家的生活習慣后,我們就發起‘鄉約5點’常態化入戶訪民情活動,每周不少于3次,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村情熟’的優勢,認真傾聽群眾的心聲訴求,用真心打動群眾,以真情贏得理解。”
據吳展紅介紹,自從2021年9月“鄉約5點”活動開展以來,“梯面客家嫂”累計走訪群眾3872戶5849人次,收集問題建議288件,已解決281件,辦結率為97%。
“只要‘梯面客家嫂’存在一天,‘鄉約5點’就會一直開展下去,這樣老百姓可以切實在家門口、于細微處感受到黨組織的關心和溫暖。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鄉約5點’想要自發加入我們隊伍中來,為共建美好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吳展紅說。不遠處,第二戶村民鄭春燕發現了我們一行,熱情地朝著吳書記揮手示意。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董業衡、耿旭靜攝影報道)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