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洋網訊 記者12月12日從廣州市公安局獲悉,廣州已建成2.3萬個最小應急單元,應急處置力量25萬人,實現全市基層單位、重點場所、重點部位布建全覆蓋。目前,全市最小應急單元已累計協助公安機關處置突發事件600多起。
廣州市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和超大型城市,城市信息、人員、技術、資本、商品、服務等要素高速流動,如何應對復雜多變的治安形勢,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打通應急處突“最后一公里”,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根據公安部、廣東省公安廳關于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部署,自2021年5月以來,廣州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的統籌部署下,以防范化解影響安全穩定的風險隱患為重點,根據基層場所屬性、安保力量及治安復雜性等劃定最小安全防范區域,依托“廣州街坊”實行編組,形成社會治安突發事件先期處置的機制、平臺、陣地和隊伍。
“最小應急單元是快速有效應對社會治安突發事件的第一道堅固防線。目前,全市已建成2.3萬個最小應急單元。”廣州公安介紹,警方從常見事件的類型、特點、處理方式等方面入手,針對“嚴重暴力犯罪”“一般刑事、治安案件”“安全事故、災害”等各類突發事件,制定最小應急單元多樣化的快速反應處置流程,對全市最小應急單元開展培訓演練,切實提升廣州地區最小應急單元隊伍的業務能力和技能素質,實現“1分鐘自救、3分鐘互救、5分鐘增援到位”目標。
“警察同志,我兒子離家一整天了,我們一直找不到,麻煩你們幫幫我吧!”今年8月底,住在黃埔區的徐先生報稱自己12歲的兒子小強獨自離家玩耍后遲遲未歸。民警立即兵分兩路開展搜尋,一方面將情況通報全市協查,一方面通過對講機發動轄區最小應急單元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尋找,在匯贏最小應急單元的幫助下,最終在云埔轄區找回小強。
類似這樣一起起案事件的背后,是一張無形的警保智能指揮聯動守護網。全市各區根據轄區人流密集商場眾多等特點,依托科技支撐,配置完善專用公網對講設備,滿足本區最小應急單元通信需求,架起了群防共治信息互通聯絡網,進一步整合了基層多元力量,為群眾辦更多實事。
如今,張貼在羊城大街小巷醒目位置的“最小應急單元”標志,學校、大型商場、批發市場等隨處可見的手戴紅袖章、身穿紅馬甲的最小應急單元隊員,正不斷織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安全網,為市民群眾帶來更篤定的安全感。
廣州警方介紹,未來,廣州將繼續探索新時代專業力量引領下的城市群防共治新模式,為建設更高質量的平安中國、加快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廣州貢獻,爭創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丹羊、葉作林 通訊員:劉旭佳、張毅濤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