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學生在體育節上表演武術操。(羅旭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江流有聲 奔涌向前
——寫在湘潭江聲實驗學校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之際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肖中華 通訊員 周玲
在前不久湘潭縣“杏壇之星”賽課中,湘潭江聲實驗學校所有參賽科目都斬獲一等獎的第一名。看到這份成績單,湘潭縣教育局主要負責人對江聲贊嘆道:“江聲地位,無可撼動。”
“八斗丘上,江流有聲,書聲瑯瑯。我們將以改制為契機,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登高望遠再出發,讓江聲盛名長在。”湘潭江聲實驗學校以第一書記、校長聶小波為首的全體教職工對學校的未來信心滿滿。
傳承“拼”的精神
在全市基礎教育界和蓮城人民心中,湘潭江聲實驗學校可謂享譽盛名,這是一批批優秀的江聲教育人“拼”出來的。
物理老師熊立祥2000年調入江聲,剛入校時當班主任,教7個班的物理,每天不是備課就是上課,不是待在教室就是待在辦公室。“在學校的優質管理和激勵下,不僅是我,而是所有的老師都這么拼。”
鄧銀華老師在江聲當了20多年班主任,兢兢業業,心中總是裝著班級和學生。即使生病住院,也是一輸完液就往學校跑,上完課、處理完班級事務后再返回醫院,在醫院與學校之間“打游擊”。為了不給學校與同事添麻煩,江聲的許多老師都這樣干過。
正是如此,江聲“拼”出了成績,“拼”出了地位,“全國優秀中小學校”“湖南省骨干學校”等共27項國家級、省級榮譽紛紛進入學校囊中。
“改為公辦后,我們將繼承優良傳統,在強化教職工主人翁責任意識的同時,努力營造更溫馨的家園氛圍。”校長聶小波說。
江聲順勢而為,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奮斗目標。圍繞這個新目標,江聲新的領導班子繼續發揚“拼”的優良傳統,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校領導、行政人員推門聽課,通過深入聚焦課堂,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和“五育”并舉理念。
從本學期開始,江聲將每周星期一定為校長接待日,校長與師生代表面對面交流,對大家提出的建議與意見及時予以回應,對提出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
“學校作息時間合理,食堂伙食好,老師教育教學有溫度、有干勁,工作責任心都很強,主動犧牲休息時間對學生進行義務輔導。”
“學校活動組織很好,改制后沒有減少,相反更加豐富多彩。”
“學校領導班子工作務實,很關心老師,新老師入職后幸福感很強。”
……
學校的科學管理和領導班子嚴謹務實的作風,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信任與贊美。
堅守卓越品質
改為公辦后,江聲的老師還會那么拼嗎?江聲人以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
今年10月,肖爭乾、帥靜、周李三位老師參加市級思政、物理、生物教學大賽,全部榮獲第一名,都將代表湘潭市參加省級比賽。11月在湘潭縣“杏壇之星”賽課中,江聲的所有參賽老師都獲得一等獎第一名。而讓兄弟學校稱贊的,不僅僅是這份驕人的成績單,更是學校那份協同作戰的團結與和諧。
對待賽課,江聲的老師們都愿為集體榮譽而戰,而且形成了一個個共識:參加國家級、省級比賽的目標就是一等獎,市、縣級比賽目標是鎖定第一名。
“不管是賽前賽中賽后,我們都不是孤軍奮戰。賽前教研組所有成員齊上陣參加磨課,賽中大伙齊到現場服務、觀摹,賽后及時復盤認真總結提高。”學校英語教研組組長鄧金梅介紹,“這么多年了,我們所有教研組都是這么做的,老師們互學互幫互助,早形成習慣了。”
熊立祥已連續15年擔任九年級教務主任,被同事譽為“定海神針”。今年年底即將退休的他仍每天早早來到辦公室,晚上10點多才回家,一日三餐都在學校食堂吃。他笑著說:“這么多年習慣了,就像物理學上講的慣性。”
譚方圓自從踏入江聲的那一年就開始當班主任。新生參加軍訓的第二天,她就能叫出班上所有同學的名字。“記住一個人的名字是對他人的尊重,而很快喊出孩子的名字會讓孩子覺得你很重視他,這樣就能很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譚方圓坦言,“我喜歡當班主任,這么多年,早已習慣跟孩子們朝夕相處,即使待遇下降了仍初衷不改。”
走在如今的江聲校園,一幕幕感人的場景隨處可見。課余時間,在教室、走廊、辦公室,有老師在與學生談心或義務輔導;課間操時,班主任在為學生領跑、領操,以身示范;不管是年輕老師還是中老年教師,個個精神抖擻,腳步輕快,步履匆匆卻很堅定,談到學校、學生時心中有愛眼中有光……
“江聲人早已習慣了高標準、嚴要求的教學教研氛圍,大家都將學校當成了家,將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到學校發展、孩子進步,我們就覺得很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從精神層面講,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江聲都是特別富有!”副校長劉再望動情地說。
帶著信任奔涌向前
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信心比黃金更寶貴。社會的信任,教師的信任,家長的信任,孩子的信任,將激勵江聲開啟新征程,書寫新篇章。
江聲青年教師洪思圓去年罹患急性白血病,學校及時為她組織募捐。經過多方醫治,她終于脫險,醫生囑咐她在家好好療養。
今年秋季,她主動提出返崗上班。
一聽說女兒要去上班,首先父親堅決反對。她做起了父親的思想工作:“爸爸,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是學校、領導和同事、家長和學生幫助了我們。今年學校改制,急缺英語老師。您常教我飲水思源,我要和學校共渡難關。讓我回到課堂上去吧,課堂就是療我病痛最好的‘藥’!”洪思圓質樸的話感動了父親,她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心心念的課堂。
憑著對員工家人般的關心與愛護,江聲贏得了廣大教職工的尊敬與信任。即使學校改制,也盡管有兄弟學校不斷伸出橄欖枝并許以優厚待遇,但學校的名優班主任及骨干教師大多選擇留了下來:“江聲培養了我們,我們喜歡這里的成長環境與生活、工作氛圍。”
班主任張巧平班上曾有這樣一名學生,其父親常年吸毒被關在戒毒所,母親改嫁,他與70多歲的爺爺相依為命,有些內向與自卑。初中三年里,張巧平老師一直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還一直以爺爺的名義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有次他的校服弄丟了,來不及購買,我就從德育處領了一件許久沒人認領的校服,帶回家洗干凈,然后拿給他,并謊稱當天爺爺送來的。孩子眼里沒有了不安,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張巧平回憶說。憑著這份慈母般的愛心和貼心,張巧平時常以孩子爺爺的名義為這個孩子添置書籍、文具,讓他心理更踏實、更輕松,對老師和學校也更加信任和感激,并逐漸變得大方樂觀起來。
“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我認識了美麗的江聲。在這里,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每周班會、藝術節、運動會、社團活動讓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努力向前奔跑,盡情放飛夢想。”七年級2213班一學生這樣開心地說道。
“我家孩子2021年進入江聲。今年下半年江聲改制后,我們家長的心有些忐忑,畢竟交的費用不到原來的10%,學費的降低會不會導致質量的降低?經過半學期,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在學校的點點滴滴,親身感受著孩子們的成長變化,學校真正做到了改制不改質,很慶幸當時的明智選擇!”一個家長如此感慨。
江流有聲,奔涌向前。校長聶小波信心十足地表示,改制后的江聲將矢志培養擁有家國情懷、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有志青少年,矢志建設一所具有遠大教育理想的一流中學,昂首闊步朝著全市領跑、全省一流、全國知名、國際接軌的品牌名校目標奮勇前進。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