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考將由市命題向省命題過渡!廣州高中階段招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_環球今日訊

2022-12-12 21:47:18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近日,廣州市教育局研究制訂了《廣州市教育局關于深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并征求公眾意見。《實施意見》明確了廣州市普通高中考試招生工作的總體要求、適用對象、學業水平考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招生錄取與管理、保障措施等內容。

廣州市是廣東省中考改革試點市,2018年12月出臺了中考改革試點文件《廣州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穗教規字〔2018〕8號),該文件實施對象是2021年至2023年的初中畢業生,將于2023年12月屆滿。廣州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現行中考改革試點文件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國家和省近年來關于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教育評價、“雙減”、職業教育改革等決策部署,結合近年來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情況,擬制了《實施意見》,進一步深化改革。

中考政策的“變”與“不變”


(資料圖)

(一)保持穩定的內容

(二)主要擬調整的內容

重點關注

(一)市統一命題逐步向省教育考試院命題過渡

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和改進中考命題工作、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的要求,我市將推進學業水平考試由市統一命題逐步向省教育考試院命題過渡。省級統一命題有利于引導深化義務教育教學改革,鞏固提高“雙減”工作水平,促進減負提質,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不管是省統一命題還是市統一命題,均要求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命題;科學設置試卷難度,按照“兩考合一”“兼顧畢業和升學”的功能定位,增加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堅決防止偏題怪題,促進有效考查學生綜合素質。

(二)優化部分區屬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的比例

“十三五”以來,我市持續加大普通高中學位建設力度。為推動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向全市均衡布局,緩解中心城區因用地限制等因素造成的學位建設壓力,我市加大外圍城區優質普通高中學校建設力度。目前南沙等區學位供給較充裕,為充分發揮學位建設效益,給予學位供給較充裕、辦學條件較好、辦學質量較高的區屬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的機會,適度提高面向全市招生的比例,有利于促進全市普通高中學位供給進一步均衡;有利于促進外圍城區辦好初中教育,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區學位壓力,為不能入讀中心城區示范高中的學生增加入讀示范高中的機會;有利于為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提供教育支持和人才支撐。

(三)隨遷子女升學實現“兩統一”

為更好滿足市民百姓入讀普通高中的需求,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我市多措并舉持續加大基礎教育尤其是公辦學位建設供給,“十四五”期間,我市新增約3萬個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實施意見》繼續優化港澳等隨遷子女入學條件,實現“兩統一”,即各區招收隨遷子女比例的范圍統一,戶籍生和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投檔錄取規則統一,有利于各區根據區域人口結構、經濟社會發展和學位供給等情況確定招收隨遷子女比例;有利于維護招生秩序、促進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戶籍生與隨遷子女升讀公辦普通高中的需求和權益。 

(四)全面清理加分或優待項目

近年來,國家進一步減少和規范了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同時也要求中考規范執行國家規定的特殊群體等加分或優待政策。中考加分關乎教育公平和教育形象,為進一步落實上級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市除保留了國家規定的部隊、公安警察和消防救援人員加分項目和分值以外,進一步清理了加分或優待項目,旨在促進教育公平,回應群眾關切,提高人才選拔水平,引導每一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五)四個增加的內容

為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高中階段教育特色多樣化發展,維護教育公平,一是增加了優秀體育后備人才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和招生辦法另行制定,為優秀體育后備人才拓寬升學渠道;二是增加了高中階段職普融通試點改革內容,為學生發展提供多元選擇,促進高中階段學校特色多樣化發展;三是增加了做好殘疾人中考工作的內容,保障特殊群體入學需要;四是增加廣州市高中階段考試招生負面清單,嚴格招生規范管理。

熱點Q&A

▲問:廣州市什么時間實行省統一命題?

答:根據上級關于加強和改進中考命題工作、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的要求,我市將推進學業水平考試由市統一命題逐步向省教育考試院命題過渡。我市將會繼續加強和上級部門的溝通,按要求推進,2023年將保持市統一命題不變。

▲問:學業水平考試有變化嗎?

答:《實施意見》中學業水平考試錄取計分科目與分值、錄取參考科目與分值、考試方式等均保持不變,為和省統一命題保持銜接,在錄取計分科目分值表說明中刪除了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合考不合卷、物理和化學筆試合考不合卷的相關內容,具體方式在配套文件中予以明確。

▲問:名額分配招生政策會有變化嗎?

答:《實施意見》中名額分配招生比例和考生符合報考名額分配計劃的條件均保持不變。對于大家關心的“限制性分數線”問題,將根據上級要求,在年度名額分配招生辦法中予以明確。

▲問:為什么要增加招生負面清單內容?

答:普通高中招生工作關系千萬考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事關教育公平與社會和諧穩定。《實施意見》在梳理上級關于高中階段招生紀律和要求的基礎上,增加負面清單,有利于明確違規招生行為,深化違規招生治理,維護良好招生秩序,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專家分析

▲吳穎民: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兼附中校長

我認為,總的來說,《實施意見》是一個體現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系列文件精神,有比較高的站位又接地氣的好方案,方案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中央、教育部、省教育廳等相關文件精神,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正確方向,正確處理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關系,是一個積極進取且穩妥可行的改革方案。

二是緊密結合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的實際,從廣州區域發展不平衡和外來務工人員眾多的市情出發,與時俱進地對原有規定(如優待人員種類、非戶籍生源報考范圍及錄取比例、部分優質學校招生范圍及比例等)作出優化和調整,體現了促進公平與均衡發展的原則和實事求是的勇氣和擔當。

三是新方案很好地吸收了2018年試點方案實施以來的經驗和國家政策的新變化,在考試科目設置、分數比重、考試及評分方式等方面,既有堅守不變又有調整優化,關注并傾聽了基層學校和老百姓的意見建議,保持了相對穩定性。同時,新方案也將對義務教育學校的人才培養,發揮更加有效的引導作用。

▲譚健文:廣州市人民政府督學,廣州教育學會副會長

《實施意見》和現行政策相比保持政策穩定,在6個方面保持不變,包括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與分值、考試方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和作用;錄取批次和補錄規則;名額分配招生學校適用范圍、比例;自主招生學校適用范圍、比例;隨遷子女報考公辦普通高中“兩個有”條件等。

這6點不變的政策都是聚焦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首先,引導學校變革。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使學、考、招有機銜接,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從方向上引導學生將時間和精力投入不同的學習領域,以實現學生義務教育“達標式”發展和學業水平考試“一考多用”的國家要求。其次,堅持多元評價。繼續保持體育、音樂、美術、理化生實驗操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納入考試招生體系,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愛好和特長,有利于突破“唯智育考試分數”的單向度評價。在關注人、重視多樣化人才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堅持注重對學生全面評價、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第三,體現教育公平。

考試錄取公平有三種類型:平等性公平、補償性公平和差異性公平。通過錄取計分科目學業水平考試難度、信度和區分等的控制,保障高中學校考試錄取的客觀性,確保學生入學機會平等和程序公平,這是平等性公平。但一些學生因為家庭環境或受教育條件的限制,考試競爭無論機會多么平等、程序多么公平,可能很難達到理想狀態。因此,中考制度需要關注補償性公平,要在增加教育機會平等上作努力。《實施意見》中繼續穩妥推進優質高中招生名額計劃指標合理向薄弱學校傾斜,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參加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的政策措施,都是為了讓全體學生有更好的教育發展機會而堅持的改革制度,這是補償性公平。自主招生保障差異性公平,學校可以在政策規則范圍內,依據學科特色提出學科目標的達標要求,合理利用招生自主權;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讓有特長的學生在適合的學校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教研員說

▲鎮祝桂: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南部分院執行院長,英語正高級教師

《實施意見》在考試科目和分值比例等方面將延續2021年開始的廣州中考方案,即考試方案不變,考試要求也與前兩年保持穩定。廣州市過去兩年有實施中考方案的成功經驗,如果實施省級統一命題,學生、家長、教師等無需焦慮。

首先,中考的命題要求保持不變。無論由誰命題,各科教學及中考命題的依據和標準只有一個,即教育部2022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的課程標準。試題都會突出一個共同特點,即強化課程的育人導向,注重情境設置,全面考查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完成真實任務的過程中應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試題會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試題架構、任務情境、題目難度等都會與近兩年的中考試題保持相對的一致與穩定。學生、家長不必擔憂。

其次,依據課程標準優化教學實施。初中學校使用現有的教學方案,嚴格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堅持五育并舉,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課程,提供各類教學與實驗的條件保障。教師要明確,教材只是呈現課程標準內容的載體,使用教育部審定通過的任何一種版本的教材都不影響教學與備考的質量達標,關鍵是教師要深刻理解課程標準的內涵及其“三級(7-9年級)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以活動為途徑,圍繞學科核心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抓好基礎,落實常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按照課程標準提出的評價建議和學業質量標準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實施教學評一體化。

再次,教研備考指導會持續跟進。市、區教研機構在推進新中考方案過程中繼續積極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不斷拓寬教研渠道,進一步加強教學和備考指導。教研機構會引導教師以學科學業質量標準為目標,深入理解考試方案和考試題型所包涵的命題理念和能力要求,讓學生熟練掌握解決學科問題的思路和策略,培養學生完成情境任務的能力,提升教師的評價素養和實施評價的能力,同時,幫助教師發揮好考試對教學的導向和反撥作用。

招考辦意見

▲廣州市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實施意見》對公辦普通高中招收隨遷子女的投檔方法做了調整。廣州市根據國家和省關于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統籌考慮隨遷子女升學考試需求和我市教育資源承載能力,結合我市實際合理制定隨遷子女中考升學政策。公辦普通高中招收隨遷子女投檔錄取從“雙通道”調整為并軌同步,遵循“志愿優先、擇優錄取”基本原則,有利于維護招生秩序、促進教育公平,有利于解決錄取出現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有利于各區各校選定招收隨遷子女計劃比例,更符合填報志愿和錄取普遍預期,有效保障戶籍生與隨遷子女升讀公辦普通高中的需求和權益。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曉星,通訊員:市招考辦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莊小龍(2022年中考執信中學考點)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