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問診數量激增!10歲左右孩子占一半候診大廳

2022-09-13 08:13:25    來源:河南商報    

暑假結束了,新的學期已開始。然而最近這幾天,擔任鄭州市金水區某小學二年級班主任的王老師卻發現了一個情況,“戴眼鏡的學生又增加了四五個,班里一半多孩子都是‘小眼鏡’。”

越來越多的孩子戴眼鏡,一方面是因為家長開始重視給孩子進行定期視力檢查,而另一方面則是一個無法逃避的現實——兒童青少年近視高發。

說起剛剛過去的暑假接診情況,河南省立眼科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眼科)角膜接觸鏡科副主任醫師呂天斌坦言,今年近視問診數量激增,10歲左右孩子近視的非常多。

今年因近視就診的患者激增10歲左右孩子占一半

候診大廳滿是等待的孩子和家長,每次診室開門都有一批人擁進去……這是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在河南省立眼科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眼科)近視門診大廳看到的景象。

“感覺今年近視問診數量激增的情況比較明顯。”呂天斌介紹,近視的人每年都會較前一年高出20%左右,且呈現出低齡化、發展快、高度近視高發等特點。

呂天斌稱,因近視來就診的患者年齡多集中在10歲左右,占就診總人數的一半。同時,7歲左右孩子的近視比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今年近視人數激增,可能與孩子戶外活動時間變少,以及在線上網課有關。”呂天斌分析。

“我家孩子一個假期度數就漲了小100,原來近視76度,現在馬上200度了。”診室外,一名家長滿臉愁容,“天天不是上網課,就是拿手機看視頻,用眼習慣也不好。”

雖然遺傳因素影響很大,但環境因素是孩子近視的主導因素

來呂天斌診室就診的孩子中,不少陪同前來的父母也戴著近視眼鏡。

近視會遺傳,尤其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其遺傳的概率會更高。關于這一點,許多家長都已經知曉。

然而,在專家看來,相較于遺傳因素,共生環境才是孩子近視的主導因素。呂天斌說,如果父母是近視眼,就很可能喜歡近距離用眼,孩子在這種環境影響下,也就很可能養成近距離用眼的習慣,再加上戶外活動時間不夠,很容易導致近視的發生。

“雖然父母的遺傳因素影響很大,但對大多數孩子來說,目前環境因素是主導因素。”呂天斌說。

別迷信護眼“神器”,有效緩解孩子近視還得靠這些

隨著近視防治需求的增加,市場上出現了各種護眼“神器”,如護眼食品、護眼貼、護眼膏、防藍光眼鏡等,從內服到外用可謂是樣樣俱全,其宣稱的效果也是五花八門。對此,呂天斌稱,絕大多數護眼產品在改善淚液質量、緩解視疲勞方面有效,但在減緩近視進展方面,目前仍然沒有確切的臨床療效。比如,很多家長熱衷購買的藍莓、葉黃素等都屬于保健品,臨床上尚未發現它們有近視防控的作用。

呂天斌介紹,目前醫學界公認能延緩近視發展的手段有三種:一是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二是角膜塑形鏡(OK鏡),三是功能性框架眼鏡。

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通過減緩眼軸增長來延緩近視的發展,但減緩的效率在50%左右。作為處方藥,用藥前要經過眼科醫生的全面評估,對于有眼壓異常、眼部疾病、眼位不正、敏感等情況的孩子不建議使用。

角膜塑形鏡,是在夜間佩戴經過特殊設計的鏡片以重塑角膜形態,起到延緩近視的作用。其適用于8歲以上人群,成人亦可佩戴,近視控制效率在40%~60%。但國家要求角膜塑形鏡最高只能配到600度,600度以上近視不建議佩戴。

功能性眼鏡就是周邊離焦型框架眼鏡,通過特殊的光學設計改變視網膜前的光信號,以達到減緩眼軸增長的目的,起到延緩近視發展的作用,目前臨床控制效率在60%左右。

呂天斌表示,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多焦點眼鏡雖屬功能型眼鏡,但不是周邊近視離焦鏡。臨床上,多焦點眼鏡在兒童近視防控方面沒有確切效果,即使是成年人,長期佩戴也會讓眼睛的調節功能減退,人為地制造老花眼病癥。

專家答疑

1.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是導致近視的罪魁禍首?

呂天斌稱,“藍光其實在近視防控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為有些波段的藍光可以調節睡眠,而睡眠有利于孩子的近視防控。”但藍光量不能太大,“當藍光累積到一定量,強度夠大時,會對視網膜造成一定損害。”日常生活中,只要家長控制孩子接觸電子屏的時間在2個小時左右,就不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傷害。

2.家長如何提早發現孩子的近視問題?

呂天斌認為,最重要的是建立屈光發育檔案,每3個月復查一次。除此之外,家長需要細心觀察,如孩子出現視物歪頭、瞇眼、皺眉、看遠需要走近等習慣時,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眼科醫院檢查,確定孩子是否近視,不要輕信市場上眼鏡店的隨意治療,以免耽誤孩子視力防控的最佳時機。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