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動態丨廣州海珠高質量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城市創建

2022-09-12 18:37:20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時值九月,廣州海珠街頭處處繁花似錦、充滿活力。干凈整潔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車流、文明禮讓的行人、和諧友愛的居民、貼心服務的志愿者……一步一景、步步是景,構成一道道亮麗的文明城市風景線。

文明以城市為體,城市以文明為魂。廣州市海珠區持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城市創建,讓思想政治引領更“強”、社會道德風尚更“美”、公共文化服務更“優”。近期,海珠區召開全區創建文明城市推進會,再次發出文明城市創建“動員令”,全力以赴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建設。


【資料圖】

賡續血脈,精神傳承就在群眾家門口

位于珠江南岸的南華西街是廣州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俗語有“先有南華西,再有海珠區”一說。近年來,南華西街龍武里社區以精神文明建設為引領,緊扣歷史文化街區活化利用,建成新時代驛站、碑林、花燈長廊、李少石生平展、風起南華等“家門口”的精神文明研學陣地。

“不只是我們社區的老街坊感到自豪,還有不少年輕人看到照片慕名而來。”林阿姨高興地說,青石小巷里的花燈長廊特別受歡迎,已經成為拍照打卡點了。

與此同時,龍武里社區積極挖掘“紅色苗子”組建“童享”紅色宣講團,在“風起南華”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常態化開展中小學生紅色故事宣講會,把“滿堂灌”提升為“互動學”,把“老故事”傳播成“新風尚”,凝聚青春力量延續革命血脈。

炮臺雕塑再現鳳凰崗軍民抗英事跡、禁毒科普長廊回顧鴉片戰爭的歷史、廣彩大師劉群興的故事和街區歷史文物地圖展示深厚文化底蘊……海珠區龍鳳街在社區微改造中巧用空間,小而美的口袋公園成為不期而遇的驚喜,不僅多了居民活動的好場所,還讓老故事有新傳承,讓老街區煥發新活力。

龍鳳街新民社區的長者占比較高,為滿足長者們的精神生活需要,剛翻新的街心公園內建有新民歷史記憶文化墻和鄧世昌家風家訓故事墻,讓大家在休閑之余,能夠回顧街區歷史文化。“以前沒什么地方坐,現在有了小公園,大家可以坐下來好好地談古論今,感覺生活更有滋有味了。”這一舉措獲得街坊們交口稱贊。

海幢街寶賢社區文化廣場干凈整潔,成為街坊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精細治理,民生微實事開出幸福之花

“安裝這個扶手很好,解決我們老人家上下樓梯的安全問題,我們樓幾個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以前不太敢下樓,現在可以常常出門散步了。”在南華西街兆龍里社區新建成的樓梯扶手樓道前,90歲居民球姨豎起大拇指為該街的“文明創建微實事”——“耆樂出行”民生服務項目點贊。

群眾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便延伸到哪里。海珠區在全市首創的“文明創建微實事”項目,采取“政府扶持出一點、牽頭單位出一點、社會力量出一點”的三方合作模式,累計啟動專項資金150萬元,撬動牽頭單位和社會力量投入資金265萬元,已完成各類微實事項目近20個,不斷提升海珠街坊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筐筐鮮嫩的豆角、頂著花苞的絲瓜、新鮮的土豆……早上七點不到,濱江東肉菜市場早已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市場內攤位整潔有序、地面干凈整潔,寬敞舒適的環境讓人感到舒適,人來人往但并不擁堵,一派忙碌卻并不顯嘈雜。

“現在整個市場的環境更好了,就像在超市購物一樣,讓人心情舒暢。”市民張女士感嘆,這幾年,周邊很多農貿市場都變化明顯。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海珠區堅持用心做好“菜籃子”工程,從環境衛生、消防設施、服務態度等方面加強對農貿市場的整治提升,不斷優化市民群眾的日常購物體驗。

在琶洲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隨處可見倡導文明的宣傳標語,濃厚的氛圍感染著每一位辦事群眾。這里開設了“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和“導服臺”,常態化開展學雷鋒志愿活動,隨時為辦事群眾提供幫助和業務引導。堅持以文明創建引領服務創新,從“最多跑一次”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日新月異的“智慧政務”讓企業和群眾省時又省心。

南華西街開展“文明來敲門”入戶宣傳。

守正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出新出彩

近年來,海珠區整合黨群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等基礎資源,在中心城區以平均0.5公里的間隔距離,打造了30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通過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涵、建立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對標創建、精準創建活動等,助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漫步海珠區閱江路,行至高樓林立的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集黨群服務和文明實踐于一體的新時代驛站群映入眼簾。通過融入AI、VR互動、“5G+8K”“觸控電子書吧”“AI機器人”等新科技,新時代驛站群先后為市民群眾提供高品質科技文化服務達4萬余次。

穿過綠影婆娑的小巷,走進海幢街寶賢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里將羊城家政館、家庭醫生服務驛站、社情民意室、志愿服務站等10個功能室串珠成鏈,既是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場地,又是居民家門口的“公共服務圈”。

“我們想找保姆就到羊城家政基層服務站去,這里不僅價格優惠,服務品質也有保障,真是幫了我們大忙了!”生活在寶賢社區的張阿姨說。該社區靠前設立羊城家政基層服務站點,通過打造“一平臺一網絡一系統”服務體系,融合母嬰服務、居家養老、醫養護理和家政服務四大板塊功能,為居民提供貼心、便民、優質的暖心服務。

依托遍地開花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海珠區精心設計了一批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的文明實踐品牌項目,常態化開辦“我在海珠玩非遺”、嶺南書畫藝術節、海珠濕地國際音樂節等文明實踐特色活動,累計惠及群眾36萬人(次)。

目前,海珠區著眼凝聚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正著力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海珠湖,聚焦“生態+文化”,打造集政治引領、教育宣講、文化惠民、服務便民、生態涵養等功能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樣板,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數說海珠區文明城市創建

在全市首創的“文明創建微實事”項目,累計啟動專項資金150萬元,撬動牽頭單位和社會力量投入資金265萬元,已完成各類微實事項目近20個。

在中心城區以平均0.5公里的間隔距離,打造了30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

常態化開辦“我在海珠玩非遺”、嶺南書畫藝術節、海珠濕地國際音樂節等文明實踐特色活動,累計惠及群眾36萬人(次)。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靖文 通訊員陳佳雨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