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日報丨“果子換金子” 昔日貧困戶搖身變股東

2022-09-11 15:47:00    來源:大洋網    

當地果農提著剛采摘的新鮮蟠桃前往企業收購現場。


(相關資料圖)

大洋網訊 今年中秋節前,28歲的維吾爾族青年帕爾哈提·阿卜拉江在公司里忙得不可開交。“現在正是新疆瓜果收獲的季節,我每天各種打電話催單、發貨、接單、推廣、管理團隊……我要抓緊時間沖業績,爭取今年年薪能達到100萬元。”帕爾哈提對記者說。

而就在4年前,帕爾哈提還只是一名剛畢業的貧困大學生,還在為家里的房子沒有錢裝修而發愁。2018年,從新疆輕工學院畢業的帕爾哈提應聘去到位于喀什疏附縣的一家廣東援疆企業,不僅讓全家脫貧摘帽,收入節節攀升,更成了公司的股東,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從零業績到銷售冠軍

昔日貧困青年如今年收入近70萬

從喀什市區駕駛出發,往東行駛20分鐘左右便到了廣東援疆企業“疆果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片廣闊的廠區,里面有今年七月初剛落成的無塵車間。當地少數民族員工頭戴防塵帽,身穿防塵衣,在干凈整潔的干果車間里挑揀干果。“因為不用風吹日曬,又有穩定的收入,能在這里工作他們非常開心。”剛從加拿大學成歸來的“90后”小伙何耀對記者介紹。而在包裝車間里,幾位高個子的新疆小伙像傳球一樣傳遞著手中的紙箱,他們愉悅的心情如陽光一樣彌漫在車間里。

當地工人在干果車間里挑揀干果。

走進展廳,該公司銷售部員工、維吾爾族青年帕爾哈提·阿卜拉江的照片被掛在顯著的位置。2018年,大學畢業的帕爾哈提應聘來到這里工作,從連續三個月沒有任何業績,到如今成為該公司的銷售冠軍。2021年,他帶領的團隊更是完成了1500萬元的銷售業績,這也使得他的年收入達到了近70萬元。

帕爾哈提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向記者介紹:“我從4歲就進入漢語學前班學習,所以普通話很流利,文言文、成語、三字經我都比較熟。”他告訴記者,自己出生在疏附縣木什鄉吾斯塘博依村,他們家之前是貧困戶。“我小時候,父母在幾十畝地里種大麥和棉花,家庭年收入只有2萬多元,兄妹三人上學都是個問題。一家人住在土房里,門口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有車輛經過時,滿天都是塵土。”他表示,以前家里也種水果,但產量低,家人也不懂種植管理,果子品種也就不是很好。“之前每年也有一些商人過來收購瓜果,但價格很低,也賣不了多少錢。”

在國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帕爾哈提從小學習普通話,高考考入了新疆輕工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他大學畢業時正值脫貧攻堅時期,一家人搬入了政府蓋的安居房。但那時候他們家還是沒有足夠的錢來裝修新房。2018年,廣東援疆企業“疆果果”在疏附縣成立,由于會說流利的普通話,帕爾哈提成功應聘到該公司,“我來到這里后,全家就脫貧摘帽了。”帕爾哈提自豪地說。

然而他剛參加工作時,最初的三個月都沒有任何業績。“當時我想過放棄,公司領導和同事發現了之后就鼓勵、開導我,給我講他們的經驗和方法,還給我講了新中國成立的輝煌歷史。”帕爾哈提深受觸動。“從長征到新中國的成立,再到我們國家如今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每個積極面對困難的人。面對困難必須去克服、去戰勝,我們才能擁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如果我當時放棄了,我以后到哪里也是一樣。所以我必須要找到突破點,找到自己的路。”

帕爾哈提決定挑戰自己,他從晨跑開始改變。他形容自己從前是個“賴床戶”,但從2018年9月開始,他每天早上7時起床晨跑5公里,至今已堅持了四年多的時間。“能取得如今的業績,確實和我學到的自律密不可分。從那以后,我慢慢積累了一些客戶,開始出單了。此后就慢慢地有了信心,越干越有勁,積累了一些自己的經驗。我從2019年10月開始帶團隊,月薪也逐漸達到了1萬元以上。”

2020年和2021年,帕爾哈提分別帶隊完成了1000萬元和1500萬元的銷售業績,還成了公司股東。很快就進入第四季度了,談及今年的銷售狀況以及他年初計劃的100萬元收入目標,帕爾哈提堅定地說:“還是要努力,不放棄!”

企業兜底包收

改良4500余畝果園 8萬農戶受益

帕爾哈提覺得,他所在的這家廣東援疆企業可以說是他成長的“第二所大學”。“我特別認同公司‘幫助南疆果農,造福南疆社會’的企業文化,用自信和誠信去打開客戶的心門。”

該公司董事長陳文君曾給員工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2015年初,陳文君作為廣州某國企的援疆干部第一次來喀什,他原來并沒有想過留下來,然而2015年6月30日發生的一件事讓他改變了主意。“當時,我和同事開車從和田趕往莎車縣,距離莎車縣還有100多公里的地方車突然壞了。車子拋錨在戈壁灘的公路上,我們內心很恐懼,幸而兩個維吾爾族小伙子停下車來幫我們拖車,一直拖到第二天天快亮了我們才得以脫困。我和兩位同事想表示謝意,結果他們說什么都不要,就說了一句話:‘朋友,我相信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們肯定也會幫我們的’。”

陳文君(左三)指導農戶嫁接果樹。

而陳文君在那次援疆過程中看到,大部分農民院子角落里的核桃、紅棗堆積如山,他們住在低矮的土房中,家庭年收入普遍只有幾千元。這也讓他深受觸動,于是2015年底,38歲的陳文君辭去了在廣州的工作,毅然來到喀什投資創業。

帕爾哈提對此感同身受。“‘你撐我,我幫你。’這是廣東和新疆山海情深的見證,也是守望相助的力量。”他介紹,“喀什農民們在晝夜溫差大的戈壁綠洲上用勤勉的雙手培育出美味的杏、棗、核桃、開心果等,以往卻因為瓜果商品率低、位置偏遠、信息閉塞、商業模式缺乏等因素而守著果園受窮。”

這些年來,廣東援疆工作隊通過基建、裝修、出疆運費等產業補貼政策,累計補助該公司約2000萬元資金,加上公司對本地農戶的培訓和兜底包銷收購、分紅,讓當地農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帕爾哈提介紹,疏附縣是“中國木亞格杏之鄉”,木亞格杏肉厚皮薄,汁多味甜,被譽為“杏中之王”。該縣木亞格杏種植面積近10萬畝,然而以前,只有少部分杏子低價售出。“農民們蹲在路邊,在大太陽下等著別人來挑,一公斤鮮杏最多賣五六元,現在可以賣到15元,而且不愁賣不掉,公司會全部收購。”

在疏附縣塔什米里克鄉鄉政府建設的晾曬場里記者看到,杏子擺滿了晾曬架。該鄉黨委書記彭永勝介紹,從2018年開始,廣東援疆企業在電商平臺推廣木亞格杏,從田間地頭直接收購,經過分揀、打包、放入冷庫,第二天冷鏈運輸到廣州、深圳等地,該鄉的杏子從“爛在地里無人問津”到如今供不應求,農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了。

近年來,帕爾哈提所在公司總計幫助疏附縣果農改良升級果園4500余畝,銷售農特產品近10萬噸,2021年幫扶當地農民外銷農林果特產品2萬噸以上,創收增效9000多萬元,直接促進76家合作社、5萬余戶農民受益,戶均增收近2000元。陳文君介紹:“2022年,我們的總收購款項將達到1.5億元,受益農民將達到8萬戶。”

買房買車當股東

“現在的好日子,之前想都不敢想”

帕爾哈提是該援疆企業帶動當地農民就業的一個縮影。從2015年成立至今不到七年的時間里,該公司招收的302名員工中,90%以上都是當地少數民族,人均月收入超過6000元,并幫助3500名村民實現了就近就業。“身邊的鄉親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買了車買了房,有了美麗的庭院,還添置了電視、冰箱。”而除了帕爾哈提,2021年當地還有27名員工以1元/股的原始價格成為該企業的注冊股東。

蟠桃收購時節,果農臉上洋溢著喜悅。

如今,帕爾哈提花了10萬元把父母家里裝修得漂漂亮亮,院子里也種上了菜,家具家電應有盡有。“爸爸媽媽以前身體不太好,現在生活好了,他們心情好,身體也跟著好了起來。”帕爾哈提還在喀什買了新房,也買了輛新車,2020年10月他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現在我孩子也四個月大了,朋友們都挺羨慕我。”帕爾哈提曾四次來到廣州,廣州的美食文化和廣州人的熱情好客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現在的好日子,之前想都不敢想。”帕爾哈提說。在廣東援疆干部的引領下,帕爾哈提已成為預備黨員,他還參加過廣州援疆工作隊的主題黨日活動。“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離不開先輩們無畏的付出,我相信,我能夠把這種精神融入到工作當中來。所以我積極申請入黨,因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品德,也回報祖國對我們的栽培。我和我的家鄉人得到了廣東援疆干部和援疆企業在很多方面的支持和補助,這些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去感染身邊更多的青年,讓他們也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馮秋瑜

關鍵詞: 帕爾哈提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