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這5種骨科疾病無需用藥 做好生活調理就能好轉

2022-09-08 09:12:09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隨著年齡增長,每一個器官都逐漸衰退,骨骼也遵循此生理規律。尤其是35歲后骨質逐漸流失,骨密度下降,患骨科疾病的風險隨之增加,常見的有肩周炎、頸椎病、膝關節炎以及腰椎間盤突出等。疼痛是骨科疾病的典型癥狀,所以不少患者會第一時間口服止痛藥,但卻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有些骨科疾病無需用藥,做好生活調理就能逐漸好轉。

哪些骨科疾病無需用藥?

1、肩周炎

肩周炎又被稱為五十肩,好發于50歲左右的人群,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勞損是其主要因素,主要表現為肩關節疼痛、活動受到限制等,尤其是晚上此癥狀加劇,以至于無法梳頭發或穿衣服。肩周炎急性期可通過熱敷、口服非甾體類止痛藥的方式來緩解;疾病穩定期無需用藥,適當的讓肩關節做屈伸、旋轉等動作即可。

2、腱鞘炎

腱鞘炎也就是腕部大拇指一側骨頭突出的地方、大拇指周圍疼痛,長時間玩手機、用鼠標等可誘發腱鞘炎。此病無需特殊治療,適當的做握拳動作、旋轉手腕即可。

3、膝關節炎

關節腫脹和疼痛是膝關節炎的典型癥狀,尤其是走路和跳躍時疼痛感加劇。一般膝關節炎采取保守治療,比如嚴格按照醫囑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或向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避免關節磨損嚴重。同時應做好生活調理,合理補充鈣和維生素D以及優質蛋白質;每天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做類似于蹬自行車的動作,對病情恢復有益處。

4、頸椎病

長時間低頭玩手機、長期伏案工作等,使得肩頸部肌肉持續處于緊繃狀態,久而久之造成頸椎病。輕度頸椎病做好自我調理就行,減少低頭時間,多活動活動頸部,睡覺前用熱毛巾熱敷來減輕疼痛。

5、關節腫痛

關節僵硬、紅腫或疼痛可能是痛風發作,高尿酸血癥是其發病因素,因此應采取低嘌呤飲食,每天嘌呤攝入量不能超過300毫克,積極控制嘌呤。

溫馨提示

由此可見,不是所有的骨科疾病都必須用藥,也不能自行服用止痛藥,雖然能暫時緩解疼痛,但有可能會掩蓋病情,反而延誤病情治療。不過,骨科疼痛時也不能強忍著,還需選擇正規醫院檢查,看看到底是哪種原因,由醫生判斷該如何治療。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