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注:“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吳偉康:23歲中職畢業(yè)生成“副高”

2022-09-07 15:28:53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第一屆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數控車床項目金牌、全國技術能手……因為這些獎項所代表的技能水平,中職學歷的吳偉康被廣東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破格引進,還享受副高職稱待遇。在校園里,23歲的他既當老師,又當學生,只為盡快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相關資料圖)

“新工匠”熱忱投身技能傳承事業(yè)的背后,是廣東成功培養(yǎng)技能人才的精彩體現。吳偉康鉆研的數控車床技術應用前景廣泛,主要服務于汽車輪轂、飛機葉輪等精密制造領域。“明星效應”已經產生,越來越多的學子喜歡上吳偉康的課,期待像老師一樣,立志成長為一名工匠,在制造業(y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技能人才破格入高校

近日,第21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評選活動公示名單揭曉,廣東高校共有3人入選。來自廣東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吳偉康榜上有名。“榮譽更多是一種鼓勵,以此為激勵,我會更加愛崗敬業(yè),提高業(yè)務能力,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話音剛落,23歲的他迅速換上工裝,走進學校先進制造技術學院的數控實訓中心。

數控車床與精密制造緊密相關,加工的零部件常用于汽車輪轂、飛機葉輪等領域,形狀復雜且精度誤差在微米級,技術人才要掌握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可以試一試,看是否符合要求。”吳偉康一邊叮囑著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學生,一邊嫻熟地在數控車床操作面板上編程,反復調整參數后進行試制加工。自2021年初進入學校以來,他便擔任金工實訓教師,負責數控車床的實訓教學和帶領競賽團隊。

一年多前,當時22歲的吳偉康,手握中職學歷,他是如何華麗“變身”為高校“青椒”的?首先,這與其扎實的專業(yè)能力分不開。2020年12月,他代表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參加在廣州舉行的全國第一屆職業(yè)技能大賽,與許多有豐富實操經驗的企業(yè)選手同場競技,一舉摘得數控車(國賽精選)項目的金牌。正是憑借這一戰(zhàn)績,他榮膺了“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第二個因素是高校“求賢若渴”。職業(yè)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必須搭建多層次、多樣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既招研究型人才,也招技術技能型人才,以縮小教學與生產之間的差距。“他是我們急需的人才,所以我們放寬了條件。”廣東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校長陳冬梅表示,通過破格引才的方式,近年來,廣東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僅在數控技術專業(yè)群就匯聚了3位全國技術能手、4位省級技術能手及20余名博士。

直面挑戰(zhàn)轉變角色

“我想學習一門技術。”2014年,因為某些家庭原因,中考成績還不錯的吳偉康主動放棄普通高中,入讀江門市第一職業(yè)高級中學,學習數控技術專業(yè)。畢業(yè)后他手里握著企業(yè)遞出的“橄欖枝”,同時在尋找新的機會。出人意料的是,他卻在2017年報讀了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同樣是一所職業(yè)院校。只不過,由于培養(yǎng)了許多競賽優(yōu)勝選手,該校有“全國世賽金牌學院”的美譽。彼時的吳偉康立下了沖擊大賽巔峰的目標,得益于自身勤學苦練、老師細心調教,他在大賽中一舉奪魁,還獲得了副高職稱。

在教師團隊里,吳偉康年紀最小,但前輩的尊重和幫助消除了他的“不自在”,無論是在申報項目時還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時,都得到了熱心指導與幫助。“依托專業(yè)為廣東制造業(yè)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我們的使命所在,這里氛圍好、底蘊深厚,我來對了。”吳偉康說。

該校先進制造技術學院黨總支書記胡曉岳透露,吳偉康非常熟悉數控車床,能較快適應崗位。陳冬梅則希望,吳偉康和現有的全國技術能手組成高水平的競賽教師指導團隊,培養(yǎng)出更多的青年實驗實訓指導教師,從而讓每個學生通過技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滿臉青澀加上不善言辭,要如何盡快樹立老師的權威?技能是吳偉康最好的“語言”。在課堂上,一旦吳偉康操控數控車床、借助教具進行演示,周圍的學生都投來信服的目光。他坦承自己正面臨著挑戰(zhàn)——以往他自己備賽時只需專注于日常訓練,如今當教練不但需根據學生兼顧競賽和理論學習的現狀來制定訓練計劃,還要努力成為他們可信賴的朋友,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轉變角色,在教學之余,他還在校內修讀工商管理專業(yè),以彌補自身短板、提高綜合素質、開闊視野。

更多年輕人愿意投身制造業(yè)

“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經得住時間的磨礪與困難的考驗。”吳偉康常跟學生這樣傳授經驗,通過基本功訓練來考察學生的耐力、專注力和細心。在他看來,數控加工尤其強調規(guī)范操作、把好質量關,因為參賽作品的毫厘之差就能決定競賽結果,而精密儀器件的誤差超過允許范圍則可能給企業(yè)和國家?guī)聿豢晒懒康膿p失。

在實訓中心與冰冷的機械、枯燥的數字打交道,對身心都是不小的考驗。但每年都有數百名年輕人匯聚于此,爭取習得一技之長。“吳老師的課很生動,我們都喜歡。我希望未來能投身制造業(y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生蔡俊洲說。

胡曉岳認為,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中表現出色或參加過集訓的學生,往往綜合素質高、專業(yè)實力強,無論是留校當老師,還是去企業(yè)工作,都更受用人單位青睞,“實踐表明,這類學生所習得的能力與崗位要求基本無縫連接,所以起薪點更高,可持續(xù)發(fā)展前景更被看好。”基于此,學校計劃以競賽作為支點,帶動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整體水平。

據介紹,學生備賽、實訓所使用的數控車床有不少來自企業(yè)的捐贈,有相關企業(yè)的總工程師介紹,廣東制造業(yè)要持續(xù)向高端邁進,提高競爭力的核心是技術技能人才的質量和儲備,校企雙方應當進一步加強合作,比如更大力鼓勵和支持老師和學生深入參與企業(yè)生產活動,甚至把課堂和課程放到企業(yè)中。在真聽、真看、真感受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fā),才能學以致用、學有所用,職業(yè)教育也將逐步增強適應產業(yè)發(fā)展的能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俊 通訊員尹浩然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杰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