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花都區最大規模自來水廠動工,將為廣州北部片區“解渴”

2022-09-07 09:42:09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廣州北江引水工程(花都水廠及配水管道工程部分)動工儀式在花都區獅嶺鎮集賢村舉行。花都自來水廠首期規模40萬立方米/天,遠期規劃100萬立方米/天,為花都區內規模最大的自來水廠。該廠建成后,將填補花都區、空港經濟區等區域的用水缺口,為廣州北部片區“解渴”,同時將大幅提升區域供水水質、改善飲用水口感,進一步優化廣州供水布局、提升全市供水應急保障和戰略保障能力。


(資料圖)

建設更具韌性的水廠

新建的花都自來水廠位于獅嶺鎮集賢村北面,芙蓉嶂水庫以東,山前旅游大道北側,總占地面積約650畝,采用北江水源,首期規模40萬立方米/天,遠期規劃100萬立方米/天。據廣州水投花都自來水公司(下稱花都自來水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廠首期工程投資估算接近16億元,分兩個階段實施,其中:2023年完成第一階段建設,實現供水規模20萬立方米/天;2025年完成第二階段建設,供水規模達到40萬立方米/天。

花都自來水廠將打造成為綠色低碳的生態化水廠。

綜合考慮珠三角江河水源易受旱澇、咸潮影響等水文特點,花都水廠在提高供水韌性方面進行了系列設計和布局。

根據目前北江水源為地表水Ⅱ類水質的原水水質情況,花都自來水廠首期采用國內最成熟的“混凝-沉淀-過濾-消毒”水處理工藝,出廠水質可以穩定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同時,水廠設置活性炭等應急投加系統,預留生物預處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超濾膜深度處理等不同的水處理工藝接口,以應對原水水質應急處置以及滿足未來直飲水等分質供水需求。

此外,花都自來水廠將建設由芙蓉嶂水庫至水廠的應急備用取水泵站和應急聯通原水管道,以應對北江原水突發污染和北江原水管道爆漏檢修等突發情況,保障穩定供水。同時,花都區內供水管網聯通工程、花都區與廣州中心城區供水管網聯通工程也將按照規劃,逐步完善,以提升區域供水應急能力。

構建智慧高效的水廠

花都自來水廠建設、運營將全面采用數字化手段,打造建設、生產、運行、調度、安防、維護、服務等全方位、全過程、各環節高度信息互通、反應快捷、管理有序、綠色低碳的智慧水廠典范工程。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將貫穿于花都水廠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工程信息在規劃、設計、施工、運維各環節共享、傳遞,為項目參建各方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做出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花都自來水廠鳥瞰效果圖。

在施工方面,花都自來水廠施工建設過程全面引入智慧工地物聯網云平臺管理模式。通過智慧工地平臺實時對接施工現場智能傳感設備,將對海量施工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實現施工現場對人員、安全、質量、進度、成本、材料等提供全天候的監督、服務以及對各環節風險的預控和提醒,有效提高施工現場效率。

在營運方面,花都自來水廠將建設具有成長性的智慧生產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感知獲取流量、液位、壓力、泵機狀態、水質等水廠生產運行的實時狀態和數據,形成集工業實時數據、工業歷史數據、生產業務數據、水廠模型數據等信息于一體的智慧化中樞神經系統,為水廠生產運營云計算、大數據、AI運維提供強大支持,實現自動、高效、低耗的生產控制。此外,水廠將配置智慧安防系統,利用視頻AI識別、無人機自動巡航等手段,建立生產巡檢系統、無人值守安防系統、應急處理系統,實現“人車出入無感化、邊界防御圍蔽化、安保指揮可視化、廠區巡查網絡化”。

打造綠色低碳的水廠

花都自來水廠也將是一座綠色低碳的園林式工廠。

水廠布局為依山分級布置,呈三級階梯,北高南低,充分利用原始地形地貌,將絮凝、沉淀、過濾、清水池、二級泵房等生產工藝流程的建構筑物按地勢布置,同時采用建筑節能設計,在建筑物天面預留安裝新能源設備的空間和荷載,充分利用“太陽能”“空氣能”等清潔能源,達到工藝流程順暢、挖填土方量小等降低建設能耗和生產能耗的目的。

在水資源循環利用方面,花都自來水廠也將做到污水零排放。水廠內將配置污水處理系統,將絮凝池、沉淀池、濾池、余泥壓濾水等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轉化為再生水,作為廠區廁所沖水、路面清洗、車輛清洗、綠化灌溉之用。

在園林設計上,花都自來水廠融合凈水功能、海綿城市和嶺南水文化理念,以及鄉土化、多樣化、延續性、經濟性的綠化原則,充分利用嶺南常用植被材料在廠區綠化中優先選用鄉土樹種,同時利用廠區內雨水循環系統打造階梯雨水花園生態景觀,營造視覺聽覺相融合,自然舒適、智慧智能的景觀休憩空間和海綿城市的科普空間。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盧治良 危駿銘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