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7月初,廣州市白云區九米空間錄制廳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舞臺上。只見數名心智障礙青年身著華麗服裝,站于臺前,大聲朗誦《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我是莫高窟壁畫的傳人……”渾厚有力的嗓音,讓不少觀眾在那一刻忘記了表演者過去一直貼附在身上的標簽。
(相關資料圖)
也是這一天,由廣州市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共同發起的星光藝術團正式成團,將在廣州率先落地開展系列公益行動,探索如何通過藝術等形式推動社會重新認識心智障礙群體個體價值,從而實現真正的融合。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是星光藝術團的首場表演,也是社會多方搭臺提供的機會。一名志愿者告訴記者,“過去我們往往將心智障礙朋友視作‘包袱’,以兜底的心態提供幫助,但真正的融合從未發生,我們希望社會對這個群體的關心,從了解他們真實的價值開始?!?/p>
心智障礙群體的社會融入因此舉步維艱。但也是過去這些年,有不少心智障礙青年突破了舒適圈?;艨F宄蔀榱似桨茬姷囊幻娫捒头⑤砝俪蔀樯鐓^廚房的一名廚師助手、俊瑩成為了華潤萬家的一名理貨員,他們和數以萬計的心青年遭遇過一次又一次失業,當同一個年齡段的朋友從兒童成長為青年,自己卻離社會越來越遠。他們當中有孤獨癥人士,有二級智力障礙者,但能否融入社會,關鍵并不在于“標簽”。區泳強說,在這些成功的故事背后,心友會等社會組織、家長、學校以及企業一直圍繞著這些青年,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探索特殊青年合適的社會分工角色。
“這種邏輯和傳統的幫扶有本質上的不同——過去我們盯著障礙看,要減少風險,但現在,我們應該盯著價值看,在朝著個體價值目標前行的過程中克服障礙”。但區泳強也坦誠道,了解是一個漫長,且雙向奔赴的過程,需要社會組織、政府、社區、家長、學校、企業形成共識,各自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才行,這個過程需要一個活動載體,比如“跑步”,而復制推廣,則需要社區、企業共同探索。
政社企攜手,一同搭建融合舞臺
“藝術”也是推動社會公眾和心智障礙群體相互走進的一個合適載體。記者獲悉,為心智障礙群體打造的“民生童行星光藝術團”公益項目于7月10日正式成團,其以運動為載體的星星守護包也是采用了心智障礙朋友的創作作為視覺設計元素。“星光藝術團”公益項目面向擁有舞臺夢想的所有少年兒童,包括殘障兒童、健全兒童、城市兒童、山村兒童等。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該計劃將為特殊青年搭建走進社會,展現自我價值的機會,讓更多人在多元的藝術之美中實現對特殊青年的了解,并進一步推動融合的發生,同時推動商界、媒體、公益機構和非政府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的支持與合作,為特殊青年提供一個展現才能的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在廣州,殘疾人文化事業也日益得到關注。此前,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指導、推動了百企百藝公益項目,希望助殘社會組織一同以藝術為切口,作為特需青年支持的其中一個板塊,支持他們探索出路。而心友會與百企百藝一同在廣州各地設立公共空間畫展,同時,推動形成基本職業技能和工作的特需青年通過創作創收,希望也從藝術的角度,讓更多人通過實際行動看到這個城市的包容度,為“藝術”的融合之路打下了不少基礎,此前更是推動了部分心智障礙青年文創品走進愛心企業,從文創的角度獲得價值認可。
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分享道,“我們其實已經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社會力量正在看到心智障礙群體的成長需求,從簡單的兜底和物資關懷延伸到更多元、深度的服務支持上。同時,基于社會責任感的認知和共鳴,越來越在專業化的道路上遇到同行者,同行、協作,激發更大的公益活力?!?/p>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蘇贊
圖/受訪者提供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