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垃圾分類有了新模式!“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來了

2022-05-27 09:48:56    來源: 海報新聞    

5月26日中午,一輛寫有“可回收物清運車”的藍白色卡車,緩緩停在了省府前街附近。沒多久,一頂寫著“垃圾分類‘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的藍色帳篷也立了起來。

任先生把積攢多天的廢紙板搬到便民服務站進行稱重

看到這一幕,位于附近紅尚坊的物業工作人員任先生,立即用三輪車把積攢了多天的廢紙板拉了過來。任先生伸手抱起廢紙板放在電子秤上,“黃板紙,30.5公斤,一共48.8元。”拿著工作人員遞來的現金,任先生告訴記者,“‘藍帳篷’太方便了,價格合適,秤還準,關鍵是明碼標價,還直接給現錢。”

任先生口中所說的“藍帳篷”,就是垃圾分類“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最早出現于三年前。“2019年,在城管、商務等部門的指導下,我們創辦了‘有愛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品牌,開始探索垃圾分類‘兩網融合’社區居民服務網點經營模式。”山東有愛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瑩告訴記者,該模式為設置定時定點垃圾分類“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深入社區、單位,近距離為居民服務。

垃圾分類“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公示牌

所謂“兩網融合”,就是城市環衛系統和再生資源系統的融合,打通垃圾“分類”和“回收”兩個關節。2019年冬天,首個垃圾分類“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在歷下區龍洞街道辦事處轉山社區試點,被居民廣為接納和歡迎之后逐步推行到全市。目前,歷下區已有8個街辦開展了服務站模式,今年將進行全覆蓋服務。

記者注意到,“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的回收范圍非常寬泛,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甚至舊衣服、泡沫箱等全部都能回收。“居民、環衛、單位等主體,將可回收物進行分類收集后,送往服務站兌換環保金,省時省力放心,環保金即刻到手,規范提升了傳統回收方式。”

可回收物清運車

“前端收集了回收物之后,按照品類送到后端的分揀中心,分別進行打包、預處理以及初加工,然后送到不同的工廠進行再利用。比如說今天收到的廢紙板,我們就會把它進行打包、壓縮,然后集中送到造紙廠還原成紙漿,再做成新的紙箱子、紙板等。”陳瑩告訴記者,垃圾分類“兩網融合”便民服務站從社區分類收購可回收物,然后運回分揀中心初步處理,最后送到相關工廠回爐重造,真正實現了垃圾資源化利用,將垃圾分類延伸到居民生活中。

“我們在全市一共有70多個站點,每天正常運行6個站點,平均每天的回收量是10噸左右。去年一共收了2000多噸可回收垃圾,今年截止到今天一共回收了2500多噸。”陳瑩告訴記者,在街道辦事處等部門的大力協助下,一個個站點從無到有,從點到面,逐步輻射各個社區。目前全市鋪設服務站70余處,輻射16.8萬戶居民,服務約50.4萬人。“現在正在逐步加大布點密度,讓居民都能感受到垃圾分類規范化、資源化的便利。”

除此之外,服務站還能回收廢棄化妝品、廢棄燈管、鎳鎘電池等有害垃圾。現場收集的有害垃圾將會全部運送到歷下區垃圾分類驛站暫存,在規定時間內送往無害化處理廠進行處理。

回收員上門回收

近日,記者從濟南市城管局了解到,自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以來,濟南已經基本建成全程分類體系。在投放環節,全市共撤除零散投放點2.3萬余處,設置集中分類投放點1.58萬余處,升級改造遮雨、照明、洗手、擦手、破袋、語音提示等功能投放點9500余處。在收運環節,鞏固推廣有害垃圾每月第一周集中宣傳收集制度,配置有害垃圾收運車30輛;以現有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為依托,推行可回收物定時定點上門或預約方式集中回收;圍繞居民小區、商業街推出“公交專線”“音樂專線”250余條,沿線撤桶近2800處,惠及各類小區、單位、商戶1.86萬余處。

在處置環節,引入專業危廢處置企業,保障有害垃圾的專業無害化處理。配置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70處,新建市級廚余垃圾集中處理廠1座,廚余垃圾設計處理總能力超1300噸/日,初步構建了“集中處理為主、就地處理為輔”的處理格局,以厭氧處理、好氧處理、生物養殖以及物理處理等多種工藝,滿足不同區域、不同特性廚余垃圾處理需求;新建其他垃圾焚燒處理廠兩處,其他垃圾焚燒處理設計總能力6250噸/日。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