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升級”了!濟南基層學校有了實操“說明書”

2022-05-26 09:40:11    來源:濟南日報    

一二年級用笤帚掃地,三四年級種植大白菜,五六年級會做西紅柿炒雞蛋,初中維修家用電器……這不是某個家庭的育兒經(jīng),而是出自《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近日,《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發(fā)布,對不同學段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勞動要求,其中特別明確了學生要學會烹飪幫廚。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的出臺,引起了網(wǎng)友的熱議,也勾起了部分“70后”和“80后”家長的回憶,學剪紙、掃操場、撿煤渣……都是他們印象中的勞動課。對于勞動課的回歸,大部分家長表示贊成。其實,在濟南,煮飯、做菜等實踐活動已是學校勞動教育的內(nèi)容之一。

勞動教育“升級”

基層學校有了實操“說明書”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f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并發(fā)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

根據(jù)課程設置安排,2022年秋季開學起,勞動教育作為12門國家課程之一,將在一至九年級開設,且每周不少于1課時。

記者注意到,文件中勞動課程內(nèi)容共設置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其中,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衛(wèi)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yǎng)、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群,生產(chǎn)勞動包括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傳統(tǒng)工藝制作、工業(yè)生產(chǎn)勞動、新技術(shù)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群,服務性勞動包括現(xiàn)代服務業(yè)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兩個任務群。

大家比較關注的烹飪方面,第一學段(1至2年級)的學生要參與簡單的家庭烹飪勞動,如擇菜、洗菜等,到第四學段(7至9年級)時,則要能設計一日三餐的食譜,獨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至4道菜等。

除了烹飪和農(nóng)業(yè)勞動,《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還從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傳統(tǒng)工藝制作、工業(yè)生產(chǎn)勞動等方面,對每個學段作出了不同的規(guī)劃。比如,7-9年級適當體驗木工、電子、陶藝、布藝等勞動過程,進一步提高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能力、合作能力。

“不僅要讓孩子‘動手’,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美感、創(chuàng)造力,我覺得這是難能可貴的。”濟南市緯二路小學校長煙文英說。

“勞動教育有了自己的獨立課標,這對于學科進步、勞動教育地位的提升有著很大幫助。”天橋區(qū)教體局勞動教育教研員劉新介紹,近些年,勞動教育并沒有自己的“課標”,而是合并在“綜合實踐課”中。20世紀90年代,濟南市中小學有獨立的“勞動技能課”,后來漸漸被“綜合實踐課”所取代,如今《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的出爐,也標志著勞動教育已經(jīng)不再“邊緣化”。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的出臺,讓基層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時,有了更加精準的說明書與操作手冊,對基層學校勞動教育具體實踐的指導意義是其他各級各類文件比擬不了的。”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資源部教研員曲文弘說。

濟南市長清區(qū)實驗小學學子收獲采摘的樂趣。

炒菜、做飯

早已難不住泉城學子

“小時候是父母做飯,長大了是孩子做飯。”一名“80后”家長劉涵打趣道。

記者了解到,類似的勞動教育課程早已在濟南部分中小學開展。不久前,濟南市舜耕小學“線上勞動節(jié)”正式上線,作為“線上勞動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線上美食分享會,更是吸引了眾多學生的參與。學生們各顯神通,從開胃涼菜到香軟面食再到美味甜點,每一道美食,孩子們都做得特別精致。

“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最佳場所,不要因為孩子年齡小‘舍不得’,不要因為學習緊張‘干不了’,不要因為孩子做得不好‘等不及’。”舜耕小學校長胡愛紅表示,學校推出“線上勞動節(jié)”,一個月的時間,家長、孩子都有了“成長”,學生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統(tǒng)籌規(guī)劃能力等多種素養(yǎng)都得到了提升。

“二三年級進行洗衣類、房間整理系列勞動實踐活動;四年級進行種植類、手工制作活動;五六年級進行廚藝大比拼、我的勞動成果展示視頻等活動。”在濟南市長清區(qū)實驗小學,學校圍繞校內(nèi)勞動教育課程清單,進一步升級優(yōu)化居家勞動教育“資源包”,針對不同年級細化分工,用好居家實踐的“機會”。學校副校長張軍告訴記者,學校組織的第二屆益童勞動節(jié),通過拍攝視頻上傳學校進行比拼,進一步激發(fā)了大家參與勞動的熱情。

“技術(shù)賦能下的線上勞動教育不再是虛擬情景的創(chuàng)設,而是身臨其境的體驗,真正實現(xiàn)了跨空間真實有效的學習。”濟南市天橋區(qū)興麓小學校長馬艷表示,學校的一節(jié)《榆錢兒“開會”》線上直播課,讓老師潘明利火速“出圈”。課上,老師在廚房授課,學生在廚房學習,師生實時關注屏幕,40多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屏幕中一目了然。課后,不少家長將孩子們做的榆錢美食上傳到家長群中,照片中父母、長輩品嘗時的笑臉,足以證明了這節(jié)課程的“成功”。

濟南市天橋區(qū)桑梓回民小學的孩子們在采摘蔬菜。

多學科融合

勞動教育“百花齊放”

濟南高新區(qū)雞山小學五年級2班學生劉子騫是班里的勞動委員,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就落在了他的肩膀上。每天放學后,他都要給弟弟妹妹做幾道菜。劉子騫說,他的拿手菜是西紅柿燉牛腩和酸辣白菜。

用雞山小學德育負責人、大隊輔導員劉琦的話說,孩子們大都“一專多能”,做飯更是“小意思”。這里除了家長的“功勞”之外,也得益于學校勞動教育開展得扎實、有效。

教學樓里開起超市、“開心農(nóng)場”搬進了校園、“豐收節(jié)”讓學生自收自賣……在濟南市各中小學校園內(nèi),勞動教育已經(jīng)潤物無聲地實現(xiàn)了與其他課程相融合。

“學校探索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的課程融合,找到可行的切入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深化經(jīng)驗。”槐蔭區(qū)恒新小學校長崔姍告訴記者,校園內(nèi)早已搭建起“恒美小鎮(zhèn)”,學生們在小鎮(zhèn)中的衛(wèi)生局、警察局、廣播站、恒美超市等場所“上班”,從職業(yè)體驗中,體現(xiàn)自我勞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去年,恒新小學還舉辦“杏”福采摘節(jié),從采摘分裝、海報設計到開始售賣,元角分的售賣杏子體驗之旅,讓孩子們感悟到了勞動的艱辛,進而更加熱愛生活。“數(shù)學、語文、綜合實踐等學科更是通過活動做到了有機融合,讓孩子們在‘勞中樂,樂中學’。”崔姍介紹,基于課程融合,學校打造的“耕讀”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正以“項目式學習”方式推進跨學科聯(lián)盟式教研。

雖然袖珍的校園里沒有“地”,但是,學生來自全國18個省份的濟南市館驛街小學卻有著豐富的地域飲食文化。學校將教室變美食街,組織美食游園活動,學生和家長一起在現(xiàn)場制作自己家鄉(xiāng)的特色美食。沙縣小吃的云吞、蒸餃,武漢熱干面,廣東廣式月餅和老北京驢打滾……各具特色。不僅如此,走廊、展廳的設計和布置,也是孩子們自己動手搞定。“美食的背后,是家校共育的最佳詮釋。”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的出爐,保證了勞動教育的課程地位,為勞動教育常態(tài)化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館驛街小學校長陳振鳳告訴記者,勞動教育課程內(nèi)容以任務群的方式呈現(xiàn),內(nèi)容要求、學業(yè)要求、活動建議都有明確闡述,避免了勞動教育的泛化,保證了課程的實施質(zhì)量,“這些都讓基層學校勞動教育的開展有章可循、有標可依。”

這不只是技能學習

更應是感悟、傳承、創(chuàng)造的過程

今年12歲的張藝凡是濟南市制錦市街小學六年級1班的班長,她不但學習成績優(yōu)秀,干起家務活來也是一個“小行家”。從低年級開始,張藝凡就嘗試著自己洗衣、整理房間;到了中年級,她站在灶臺前,開啟了“廚藝生涯”。西紅柿雞蛋湯是她的“人生第一道菜”,后來,隨著年齡增長,酸辣土豆絲、可樂雞翅等菜肴她也能信手拈來。

為了增加勞動實踐能力,她還主動要求飼養(yǎng)了一只小兔。她笑著說:“現(xiàn)在,我是一名專業(yè)‘鏟屎官’。我答應爸媽,會獨自照顧小兔,他們才允許我養(yǎng)的。”

“確實要給孩子補齊勞動這項技能,動手能力和思考相輔相成,只有多動手才能更好地獲得幸福感,才能珍惜生活和情感。”家長李媛向記者吐槽,她的兩個孩子學習上很努力,唯獨在家務技能上不太行,“小時候抓學習,也培養(yǎng)音樂、體育各種特長,唯獨忽視了最基礎的生活技能培養(yǎng)。”

認識到勞動重要性的李媛說,“必要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巧,不能全指望學校課程來教,習慣是在家里養(yǎng)成的,家庭教育也要擔起這個責任。”

“其實,勞動教育不是簡單地技能學習,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既要凸顯其綜合性,也要具備多樣性、人文性及開放性;既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也要讓學生在勞動中能感悟人生、傳承文化、創(chuàng)造未來。”曲文弘表示,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勞動教育更應該有教育的味道,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的出爐,也一定能扭轉(zhuǎn)家庭教育“重學習、輕勞動;重成績、輕動手”的偏向,并能通過全面細致的任務安排,引領孩子們參與、體悟、學習、熱愛勞動,把勞動的意愿和能力印到孩子的骨子里。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組組長、南京師范大學勞動教育研究院院長顧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最大特點就是具有開放性,不搞一刀切,并不要求每個學校都“養(yǎng)雞養(yǎng)鴨”,而是要因地制宜地開展勞動教育。“義務教育勞動課程重點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zhì)。”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lián)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quán)所有 重播新聞網(wǎng)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