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河涌、建碧道,花都推動人居環境大變樣

2022-04-25 17:31:40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一直以來,廣州花都區水務局大力推進26條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和碧道建設,目前基本實現管網聯戶進廠,有效鞏固水資源保障和水污染防治;同時,集中力量推進居民住宅用戶共用用水設施改造,解決老舊小區用水“頑疾”,系統性解決供水服務“最后一百米”問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

優化城市水脈 提升城市品質

2022年,花都區水務局大力推進26條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在建管網總長約126.4公里,其中新建污水管123km,新建雨水管3.4km。新建管網力爭2022年底完成開閘,基本實現管網聯戶進廠,疏通河道水脈,提升城市品質。

水脈暢則城市興。合流渠箱是人為覆蓋的自然河道、排洪溝渠,在雨季既易形成城市內澇,又易造成河道水質反復,成為治水一大頑疾。對此,區水務局堅持污澇同治,精細化補齊城市治理短板。

精準化系統治污。通過河湖長制和小微水體整治工作,大范圍開展污染源摸查,共排查出河湖問題2015宗、小微水體307宗,針對性開展源頭截污、排查養護和清污分流工程,減少山水、河湖水、雨水等進入污水系統,解決雨季溢流和排水不暢問題。規范化責任體系。延伸河湖長制治理模式,明確每條合流渠箱的三級責任人、建設內容、完成時間、截污閘(堰)開閘計劃。發動各部門、區、街(鎮)、村(居)聯合行動,形成大兵團作戰合力。多樣化征求意見。通過征求民意、宣傳告示、走訪回訪、優化方案等方式,暢通聯系群眾的渠道,先后召開協調會60余次,走訪社區54次,盡量減少對群眾造成的生產生活和出行影響。

截至3月底,全區26條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已完成進度35%,建成區排水單元達標創建累計達標率已完成82%。

回應人民所需 建設幸福碧道

花都區水務局大力推進碧道建設,堅持“治理先行,層層遞進”理念,在鞏固水資源保障、水污染防治和防洪減災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建成碧道42.43公里,打造了花都湖碧道、田美河碧道等精品碧道,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濱水場所,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花都區還將大力推進大逕河、天馬河、流溪河(花都段)共32.5公里的碧道建設,持續接力黑臭水體治理成果,以市民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合力打造嶺南水鄉文化傳承新載體,推進花都區北部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城市發展優勢,促進花都區經濟社會發展。

打通“最后一百米” 供水改造潤民心

花都區水務局集中力量推進居民住宅用戶共用用水設施改造,以花都區自來水公司為改造實施主體,從2019年開始,力爭5年內實現老舊小區的供水服務到終端。

老舊小區受建筑設計限制,供水系統錯綜復雜,設施陳舊、故障或廢棄“下崗”,導致高峰時段部分高層住戶出現缺水缺壓的問題。為摸清基本情況,2019年3月以來,花都區水務局深入各小區開展民意調查,征集改造意愿,共摸查10454戶居民(共314個地址)的基本用水情況、老舊小區管網鋪設、蓄水池建設等供水設施運行情況,為后續改造工作提供信息保障和數據支撐。

2000年前建設的老舊小區既無物業管理、又無加壓設施,供水管道老化,普遍存在高峰時水壓不足、甚至無水用的問題,花都區水務局按照“先急后緩”原則,對水質安全隱患突出、漏水嚴重的老舊樓宇優先改造,集中力量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在改造實施過程中,因存在加壓泵房和水箱的選址、安裝、噪音等實際問題,花都區水務局一方面主動協調街道、社區開展居民引導和宣傳工作,另一方面在小區現場檢測水質和噪聲,通過改造樣板示范,徹底打消群眾疑慮,真正體現服務為民的供水理念。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該局已完成4123戶供水服務到終端改造改造完成后,由花都區自來水公司與物業公司、業委會或全體業主簽訂協議對相關居民生活共用用水設施進行接管承擔起維修日常維護責任。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董業衡、耿旭靜 通訊員 花宣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