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擰上千個蓋子!醫生“破皮手”無數網友動容

2022-03-28 14:53:56    來源:濟南時報    

接收標本,取樣檢測,出具結果……這是淄博市中心醫院醫學檢驗科核酸檢測隊的日常。特殊時期下,隨著核酸檢測標本量激增,一線醫護人員工作強度不斷加大。據該院醫學檢驗科主管技師李巖巖介紹,醫院每天標本接收量的峰值達到12000個,平均每人每天要擰開上千個標本采樣管的蓋子,即便戴著兩層手套,醫護人員們的手也都已破皮起繭。

醫生“破皮手”的照片上傳網絡后,面對來自網友的關心,李巖巖卻說:“我們被大家牽掛著,同樣我們也牽掛著別人。希望市民們能夠做好個人防護,積極配合防疫,大家同心協力,一定能戰勝疫情。”

送來的標本“堆成山”

近日,省內各市有序開展核酸檢測篩查采樣工作。而隨著標本量的激增,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也不斷加大。

3月24日,新黃河記者聯系到淄博市中心醫院醫學檢驗科主管技師李巖巖,她告訴記者,自3月8日以來,送至醫院的標本不斷增多,他們成立了“應急小分隊”,30名醫護人員吃住在科室里,輪番上陣,確保按時完成每天的工作。

“標本送來的時間是沒有規律的,時間大多是在晚上。”李巖巖說,用來運送標本的載具不是一般醫護車,而是加長版的卡車,車上裝著幾十個轉運箱,收集的標本就躺在轉運箱內,場面十分“震撼”。

“我們就用小拖車把轉運箱拉到實驗室。”李巖巖說,他們往返于卡車和實驗室,多的時候要來回往返10次,但這不是純粹的“體力活”,一系列復雜的標本處置也要“動腦子”。

面對著堆成“小山”的標本,李巖巖和同事們一次次開展著標本檢測工作。

一天要擰上千個蓋子

新黃河記者了解到,在該醫院醫學檢驗科內,每96個樣本為一組,每2名檢驗人員每批次完成12組。為了確保安全,標本采樣管的瓶蓋一般擰得很緊,醫護人員往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打開。

醫護人員每人每天要擰1000多個蓋子,“破皮手”已成常態。

“擰開蓋子,取樣,然后再擰上蓋子。”李巖巖大體形容了這樣的簡易流程,但其中的小心和嚴謹只有醫護人員能體會。

“包括避免標本的溢灑,如何妥善處置檢測后的樣本,這些都需要十分規范地去操作,容不得半點馬虎。”李巖巖說。

據李巖巖介紹,醫護人員每天要持續進行這樣重復的動作,如果送來的標本量很多,每人每天要擰1000多個蓋子,“手就變成這樣了。”

根據一張圖片顯示,醫護人員們擰蓋的手在關節和指腹都浮起了大片的死皮,這被他們叫做“破皮手”。“戴著兩層防護手套也沒用,出了實驗室手上都是水皰。”李巖巖說。

破了好,好了再破,手上甚至會起繭子。然而,在醫護人員眼中,這早已是常態。

“沒人會因為這些耽誤工作,相反大家都盡量自己多做一些,爭取讓同組的另一個人多歇一會兒。”李巖巖說,他們科室里有醫生因為勞累過度引發了急性腸胃炎,利用休息時間去打吊瓶,仍按時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據悉,自3月8日至3月22日,該院檢驗科共完成10.1萬管、89.9萬人次核酸檢測。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

李巖巖和同事的“破皮手”被發布到網絡后,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一些網友在致敬醫護人員的同時,對一線醫護人員在高強度工作下的身體狀況表示了擔心。

“其實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來自于普通的家庭。我們被大家牽掛著,同樣我們也在牽掛著別人。”李巖巖說,很多醫護人員屬于“雙職工”,特殊時期有時家中的孩子甚至吃不上飯,家里的老人也需要照顧,物資、安全等等,這些擔心都切實存在,卻又都隱藏在了他們堅守一線的背影下。

“我想對市民說,大家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好好洗手、認真消毒、減少聚集,一切聽從防疫工作的安排。”李巖巖說,“大家同心協力,一定能戰勝疫情!”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