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勤三隊民警進行證件研究。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通訊員林圣敏攝
大洋網訊 廣州邊檢總站白云邊檢站執勤三隊是一支女警占比超六成的國門“娘子軍”。作為口岸從事出入境證件研究工作的專業隊伍,她們的日常便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證件中高達數十個防偽標志中的“不同”。自2013年起,她們鑒別的偽假證件數量便常年居全國第一。記者昨日從白云邊檢站獲悉,這支國門“娘子軍”獲評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集體。
30分鐘,是她們查驗一本證件真偽的時間極值
在燈火通明的白云機場口岸候檢大廳,每天都有大量旅客途經此地,往來于廣州與世界各地。在驗證臺不遠處,便是口岸證研室,前臺民警查驗的疑似偽假證件,都會送到這里鑒別。
“國際通行的護照尺寸是125mm×88mm,這巴掌大的證件上,防偽標志一般都在50個以上,是紙幣的幾倍、十幾倍。”女警何懿華一下打開了話匣子,“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鑒別就是找不同。”
判斷必須快速而準確。快速,白云機場口岸2021年出入境人員驗放量居全國空港第二位,眾多進出境國際航班不可能等待一個未知的結果太久,旅客的行程更不能因為一時的懷疑而耽誤。準確,作為國門衛士,移民管理警察絕不能讓不該進的人進來、不該出的人出去。
華燈初上,正是白云機場口岸移民管理警察最忙碌的時候。“花成,這本證件麻煩看一下!”當值旅檢隊民警站在門外,手持證件焦急地說。女警花成還沒來得及把話筒放回座機,就一邊點著頭一邊接過證件,立即開始了工作——確認一枚疑似有問題的驗訖章。
翻開護照,常光、側光,將這本護照在手里查過一道,花成心中有了大致判斷。隨后,她轉身啟動文檢儀,左手壓穩證件,把特定簽證頁置于文檢儀檢測鏡頭下,不斷變換和調校拍攝角度,右手握著鼠標在電腦顯示屏上熟練點擊,操作著文檢儀內的各種光源,直到屏幕上呈現出一個個足以為證件定性的清晰畫面。“基本可以確定,這枚驗訖章是被涂改變造的。”花成和門外等待的民警交代一聲,接著便按規定流程,留存偽假樣本,出具認定意見書。
30分鐘,這是她們查驗一本證件真偽的時間極值。要知道,在口岸以外的物證鑒定部門,這一時間往往以天來計算。“口岸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很多證件送過來只是存疑,可能最后認定是沒有問題的。為了不耽誤旅客的行程,我們只能爭分奪秒。”何懿華解釋了原因。
時間緊、任務重是這支國門“娘子軍”面臨的常態。口岸最高峰時,這里平均每一分鐘便有一架飛機起落,架設起廣州“空中絲路”,連接世界上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白云機場口岸疫情前通關量達到近1900萬人次,證研民警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從事證研工作:“熱愛和耐心,缺一不可”
記者了解到,這支國門“娘子軍”,有10人從事證研工作超過6年、有6人進行證件研究超過了10年。她們中的許多人先后經歷北京奧運、廣州亞運等一系列“大考”。在時光磨礪中,這支隊伍越來越專業——警務技術資格評定為副高級以上民警占到全隊一半。
僅近三年,她們就陸續編寫了證研專業期刊及教材十余部,在國家移民管理局證研網等內部平臺發表證研信息和研究文章近1700篇,偽假證件動態信息發布量長期排名全國各邊檢站第一。
但對這群巾幗衛士而言,她們更享受證研本身的樂趣。“從事證研工作有點像‘苦行僧’,熱愛和耐心,缺一不可。”女警龔婷感嘆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便是分析破解一本全新的證件。“很多國家有了新證件,并不會告訴你具體的防偽標志有哪些。”而她則會運用自身所學,去一一找出這些標志。“看看他們有哪些新技術,或者舊的技術有了什么新變化。”
熱愛還體現在付出上。鑒定證件干脆利落的花成,曾因參加國家移民管理局證件鑒別中級教材編寫工作,兩次推遲婚期。2019年,新婚燕爾的她本該度度蜜月,但聽到廣州邊檢總站要編寫證研培訓教材時,再次毅然接下任務,推后了兩地分居的探親假,全身心投入編寫工作。
同年,國家移民管理局抽調人員編寫轉改民警證研教材并開展相關培訓工作。龔婷在完成6萬多字教材和20多個課件的編寫工作后,又輾轉上萬公里,赴廣東、廣西、海南、西藏等地授課。進藏授課期間,她一邊吸著氧氣,一邊反復一字一句講解,直到班里的每名學員都弄懂吃透。
白云邊檢站執勤三隊的女警們,大都沉靜、內斂。在何懿華看來,這既是組織主動挑選的結果,也是證研工作的被動要求。因為只有那些耐得住性子,將青春芳華付與無聲歲月,靜靜打磨證研技術的巾幗衛士,才能練就一手精微功夫,讓巍峨莊嚴的神圣國門凜然不可犯。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鄧潮)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