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隨著社會發展,民生需求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對慈善事業、社工行業和志愿服務的專業化要求也越來越高,所需要的社會資源越來越多。如何激活社會公益活力,讓慈善組織從業者、社會工作者以及志愿者獲得更多支持,有效回應社會痛點,成為這一領域的一大挑戰。而在2022年,廣州多項重點工作將助力慈善、社工、志愿服務進一步發展。
2019年慈善廟會一景。慈善正成為廣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2月17日,記者從廣州市民政局召開的2022年全市民政系統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工作會議了解到,廣州將于2022年通過一系列舉措壯大慈善主體,擴大慈善覆蓋面,加大對慈善組織的支持力度;同時,拓寬慈善參與渠道,讓更多人走近“第三次分配”,為慈善事業提供充足力量;此外,推廣社區志愿服務站點建設,為志愿服務開展搭建供需對接平臺;而在社工服務領域,一方面繼續深化困難群眾社工服務,另一方面推動擴大社工服務領域,完善社工薪酬待遇與激勵保障體系。
在“第三次分配”的實踐和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中,慈善組織需要社會多方的助力、社工也需要獲得更多發展空間,而廣州在2022年的一系列舉措值得社會多方關注。
【慈善】
加大慈善組織支持力度,讓廣州慈善更有活力
記者從廣州市民政局召開的2022年全市民政系統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工作會議獲悉,《廣州市創建“慈善之城”2022年工作要點》提出了包括“堅持黨建引領,強化制度保障”“壯大慈善主體,擴大慈善覆蓋面”“打造慈善品牌,提升慈善惠民實效”“豐富參與形式,拓寬慈善參與渠道”“聚焦社區慈善,打造社區慈善生態鏈”“豐富文化內涵,營造濃厚慈善氛圍”等重點工作。
其中,廣州將出臺《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系列配套措施。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不僅講究愛心氛圍,也需要機制保障。在更早前,2021年9月1日,《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正式實施成為多方聚焦的慈善大事。彼時,《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已將多項廣州在慈善領域中的探索成果以立法形式予以確立,不僅全面規范廣州市慈善活動健康有序依法依規開展,也為以開展慈善活動為主的草根組織的生存發展提供了空間,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慈善事業。
在“壯大慈善主體,擴大慈善覆蓋面”方面,廣州將加大對慈善組織的支持力度,加強樞紐型慈善組織建設。與此同時,廣州將豐富參與形式,拓寬慈善參與渠道,包括開展“慈善全民捐”活動,倡導以多種形式參與慈善捐贈和志愿服務。在此前一年,廣州已積極開展各類慈善活動,99公益日期間開展的“善城匯愛”慈善惠民活動聯動50多家機構籌集善款約1237萬元。新的一年,切實將慈善融入群眾的生活中意味著慈善組織有可能可以匯集更多的社會資源,更有力地回應社會痛點和問題,并落實特殊困難群體兜底保障慈善救助服務。
在社區慈善方面,廣州已設立社區慈善基金422個,籌款總額超3000萬元,而在新的一年,將全面建立起符合社區實際的“五社聯動”機制,實現“五社聯動”機制在社區全覆蓋,提升社區慈善基金運營能力,推動社區慈善發展。此前,廣州市民政局已印發《廣州市推動社區慈善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力爭到2023年底全面建立起融合發展、運轉有效、各具特色的“五社聯動”機制。目前,廣州全市各個社區也正建立慈善工作站、社工站、志愿服務站、未成年保護站、社區救助站五站合一的社區慈善綜合服務平臺,形成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慈善資源融合發展、運轉有效、各具特色的“五社聯動”機制。
【社工】與【志愿服務】
讓社工找到價值,讓街坊參與志愿服務更容易
社會工作在公益慈善領域同樣重要。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持證社工達2.7萬人,深入一線提供專業的社會服務。此前,廣州印發“廣州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實施方案,“雙百工程”建設穩步推進。而在新的一年,廣州將有序推進“雙百工程”,繼續落實“雙百工程”實施方案,穩妥有序調整現有購買服務社工站,并結合廣州社工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制定出臺促進廣州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修訂《廣州市社工服務站(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管理辦法》及系列配套文件。
在深化困難群眾社工服務方面,此前一年,廣州社工參與疫情防控作用發揮突出,困難群體社工服務落實到位,239條“紅棉守護”熱線、4000余名社工服務群眾逾850萬人次。據悉,新的一年,廣州將繼續開展廣州社工“紅棉守護”行動、社工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建立健全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持續暢通“紅棉守護”熱線,把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工服務做深做實做細;同時,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常態化開展社工人才培訓與繼續教育,加大社工服務機構監管力度。
必須一提的是,公益“零成本”從來都是偽命題。公益慈善行業需要人才,而留住人才同樣需要薪資和激勵保障。記者獲悉,完善社工薪酬待遇與激勵保障體系同樣被列入了廣州2022年的慈善社工推進工作之一。此外,在深化困難群眾社工服務的同時,廣州還將推動擴大社工服務領域,更新完善社工服務項目目錄,會衛健、教育等部門進一步推廣醫務、駐校社工服務,實施穗贛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不斷擴大專項社工服務覆蓋范圍。這也意味著,廣州社工將在更多領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而在上一年,優化《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目錄》,印發社區精神障礙患者社工服務指引、外國人社工服務指引……廣州“社工+”戰略已在持續深化。
在志愿服務板塊,記者了解到,廣州將積極推進《廣州市志愿服務條例》修訂工作,在全市范圍內規范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此外,培育和發展社區志愿服務力量,推廣社區志愿服務站點建設,為志愿服務開展搭建供需對接平臺,這或將意味著,街坊不用費盡心力,四處尋找合適的志愿服務,每個人可以輕松找到更多適合的志愿服務。同時,廣州將探索建立“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時間儲蓄機制。
【期待】
讓慈善更有活力,更專業,更團結
有慈善組織從業者認為,“慈善組織需要籌集善款,以具體行動回應社會痛點,但無論是籌款還是回應社會痛點的能力,都需要社會多方支持和引導,不斷獲得改變的力量。社工也需要探索如何在更多領域發揮專業價值,讓自己感覺到價值和理想所在。”然而,記者觀察發現,受許多客觀因素影響,慈善組織的專業化、慈善組織之間的協作、社工的專業價值都在實際的“第三次分配”過程中面臨瓶頸,導致“社會愛心籌不夠”,“人才隊伍流失”,“無法形成有效回應社會痛點的系統性方案”。實際上,這也是公益慈善領域普遍面臨的問題。
而素有“樂善好施”之稱的廣州一直都在探索創建“慈善之城”的廣州經驗。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廣州有濃厚的慈善基礎,它重情義,講人情味,上演過一次次全城義捐、全城義剪的溫暖事跡,匯聚了一次次愛心,孵化了一個個品牌慈善項目,在這片溫暖的土地,讓每一個人的生活更幸福,更有力。雖然公益慈善事業依舊面臨不少有待突破的難點,但廣州2022年的一系列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重點工作亦直接回應了這一板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一位慈善組織從業人員表示,“廣州公益慈善的活力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協同努力,期待在新的一年,慈善組織、社工和志愿者都可以獲得更多支持。”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贊 通訊員:廖培金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