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紗曬莨時最怕遇到下雨天。
“雙面黑膠莨紗綢的制作工藝”,提高了染色的牢度。
大洋網訊 1月12日,在位于欖核鎮的順熙曬莨廠里,61歲的香云紗非遺傳承人周曉剛一邊留意天氣情況,一邊打電話確認“今天能否曬莨”。香云紗的曬莨歷程,是一個和陽光、水、泥土發生接觸與反應的過程,對天氣的要求頗高,周曉剛對天氣的格外關注,也正因如此。
記者從南沙區人社局獲悉,南沙共有6人通過了2021年度廣東省鄉村工匠傳統工藝類職稱評審委員會的評議,其中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3人,助理級工程師2人。周曉剛憑借一手“曬莨技藝”,成為南沙首位傳統工藝品工藝專業的高級工程師。
雨天百米沖刺“搶”莨綢
最初因機緣巧合入行的周曉剛,如今已經從事香云紗曬莨工作20年了,從一個懵懂的學徒,到現在手握雙面黑膠莨沙綢等專利的專家。周曉剛坦言,“這條路并不好走”。
回想起剛入門的時光,令他最難忘的是曬莨時遇到的下雨天。曬莨是將布匹浸入到由薯莨汁液制成的不同濃度的莨水中,輕柔拍打撫弄,使布匹吃透莨水,之后在草地上晾干,再循環往復的染色過程,是香云紗制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端午節前后的溫度和濕度很適合曬莨,但天氣陰晴不定,當觀察到天要下雨時,我們就要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將晾曬在草坪上的莨綢‘搶’回來。”他回憶道,“一開始自己對莨綢的含水量把控得不好,做了半年后,在師父的提醒下,才一點點地學習改進過來。”
雙面“過泥”升級工藝
談及堅守的初心,周曉剛說:“在慢慢接觸香云紗后,我對香云紗有了更多了解,香云紗的制作過程展現了很多傳統工藝,這些精妙的工藝讓我折服,也讓我慢慢堅定了要傳承傳統工藝和弘揚香云紗文化的決心。”
針對傳統香云紗只有一面“過泥”(用河泥染色)的制作工藝,在長期實踐中,周曉剛結合現代染色技術理念,運用分層、分次、分段處理的手法,創新“雙面黑膠莨紗綢的制作工藝”,提高了染色的牢度,成功制作了“雙面黑膠莨紗綢”,并通過專利認證。“我們現在的工藝色牢度可以達到歐盟標準,這在植物染色里很難得。”周曉剛介紹,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工廠還創新性地將曬莨染整工藝運用在棉麻等面料上,不斷提高工藝水平,以適應多種面料特性。
周曉剛認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香云紗的推廣也需要創新。他認為,香云紗很契合“環保”這一時代發展理念,香云紗曬莨工藝使用的材料主要是薯莨和河泥,均為天然原料,該工藝低碳環保。
職稱評定可為行業引人才
據悉,南沙積極開展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審工作,并舉辦了兩期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審宣講會,為南沙區農村基層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提供職稱評審服務。
“開展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定是一場及時雨,它為從事香云紗曬莨的年輕人照亮了職業發展的道路,讓加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看到了自己的上升空間。”在周曉剛看來,像香云紗曬莨這樣的傳統技藝,要想傳承和發展,讓更多年輕人加入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位香云紗曬莨手藝人,往往需要3到4年才能“出師”,人才的付出能夠得到認可,對于行業的發展也是好事。我們將積極創新,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留住人才,更好地傳承傳統工藝。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董業衡 通訊員謝子亮、陳楠熹、劉偉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