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2025年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0%

2022-01-13 17:20:46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記者從廣州市南沙區發改局獲悉,近日,《廣州市南沙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提出“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在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實現領跑全國,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先導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產業創新策源地”的總體目標。

規劃從基礎設施配套、產業集群發展、創新能力、創新載體和創新主體、龍頭企業培育等方面提出具體發展目標,力爭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1210億元,占GDP比重達40%,年均增長達14%。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達到近300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規模形成向千億級集群拓展的趨勢,新能源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近500億元,新興服務業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

重點方向:構建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的“3+2+X”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

《規劃》提出全力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打造成為新興支柱產業;著力推動航空航天、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新興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超前布局區塊鏈、量子科技、納米科技等未來科技領域。形成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的“3+2+X”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

方向一: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引領式發展

以打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循環,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為主線,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四化”發展主要方向,超前布局基礎設施、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鏈高價值環節,提升南沙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競爭力。力爭到2025年,建成全國最大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聚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領先的自動駕駛測試基地,汽車整車產能超過100萬輛。

方向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化發展

5G與人工智能:充分發揮慶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建設和人工智能企業集聚等優勢,深化開放應用示范場景,加快產業鏈和產業生態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建成全國領先的5G與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廣州市5G與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區。

集成電路與物聯網:充分發揮南沙區IPv6示范基地、全國唯一的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等重大平臺支撐作用,加快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力爭到2025年,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物聯網產業發展先導區。

方向三:促進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跨越式發展

以服務民生需求,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為導向,瞄準國內重大疾病及全球重大疫情抗疫需要、全球生物技術前沿領域,通過搭載體、搭平臺、聚機構、聚服務、攬人才、促應用,促進生物企業集聚創新發展。力爭到2025年,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高地、國際一流的醫療產業創新中心。

方向四:推動新能源與高端裝備產業邁向高端

立足海洋等資源優勢,結合南沙區海洋、能源、空天等前沿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重大平臺和重點項目為依托,做優做特新能源與高端裝備產業。力爭到2025年,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引領區、航空航天產業先導區、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裝備特色集聚區,初步建成廣州市氫能產業樞紐。

方向五:開創新興服務業發展新局面

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加大平臺建設、強化人才培育等,培育壯大一批潛在重點領域,強化高端服務支撐作用。力爭到2025年,在數字創意、新技術與創新創業服務、科技金融等產業細分領域形成若干特色專業樓宇和代表企業。

方向六:超前布局X個未來產業,積蓄區域發展潛動能

依托南沙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等建設,積極搶占創新資源布局、加大國際創新人才儲備、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搶占前沿科技領域發展制高點。力爭到2025年,在天然氣水合物、類人智能、量子信息、納米科技、前沿新材料等領域實現若干重大技術和應用突破。

空間布局:打造“一核一帶兩極多組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空間體系

《規劃》按照“集中集聚、相互支撐、內通外聯、產城融合”的布局思路,突出“北有人工智能、南有數字經濟”,打造“一核一帶兩極多組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空間體系。

“一核”指的是濱海總部與專業服務發展核心區。圍繞明珠灣起步區區塊、蕉門河中心區區塊、南沙灣片區、南沙樞紐區塊以及明珠灣大橋形成閉環經濟圈,依托明珠科學園、粵港深度合作園、明珠灣起步區、資訊科技園等平臺,引領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向國際化、高端化和高價值化發展。

“一帶”指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打造南起龍穴島造船基地,經萬頃沙保稅加工制造基地、大崗先進制造業基地,北至黃閣汽車城和慶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向南通過南沙港輻射國內外要素和產品市場,通過深中通道強化與深圳、中山的產業聯動;向北通過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廣州科技創新軸強化與科創走廊和其他城區的科技和產業聯動。

“兩級”指的是慶盛與萬頃沙科技總部發展極。依托慶盛高鐵站和萬頃沙綜合樞紐,按照TOD模式打造綜合型產業體。慶盛突出與香港地區創新聯動發展,萬頃沙突出與深、莞、佛、中等相鄰區域創新聯動發展。兩大極點重點導入大灣區級科技總部,并推動科技產業與商貿、金融等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多組團”指的是N個重點產業組團。圍繞“3+2+X”產業體系重點領域,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組團、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組團、生物醫藥與健康組團、新能源與高端裝備組團等支柱產業組團,依托專業園區或專業樓宇打造若干細分領域產業組團。

鏈接:南沙“十三五”成果: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集聚

“十三五”期間,南沙區戰略性新興領域蓬勃發展,重點項目加速集聚,產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2020年南沙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627.64億元,占GDP比重34%,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增至57.5%。吉利航天科技集團總部進駐,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基地全面動工。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加快建設,四大人工智能產業研發平臺成果顯現,30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落戶發展。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布局,華南唯一的國際IPv6根服務器試運營,建成5G基站超3000座。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加快布局,南砂晶圓、芯聚能、聯晶智能等項目落戶并開工建設。集聚生物科技創新企業近300家,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廣州)、廣東醫谷、中山大學國際藥谷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 李凱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