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夜恢復通車!鶴洞大橋提前20天回歸

2022-01-08 10:46:16    來源:南方+客戶端    

1月8日,記者從廣州交投集團獲悉,鶴洞大橋歷經150天緊張有序的全封閉施工,將于2022年1月9日24時(1月10日0時)正式恢復橋面通車,較工期計劃提前20天。

至此,由廣州市交通運輸局主管、廣州市財政投資,廣州交投集團組織實施的鶴洞大橋大中修工程橋面部分工程順利完工。

根據工程計劃,原收費廣場橋底(昌崗西路)將繼續全封閉施工,計劃春節前恢復通車,全力保障市民春節出行“不堵心”。

鶴洞大橋作為連接廣州市海珠與荔灣兩大主城區、雙向日均車流量接近13萬的交通主干道,與兩岸居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兩岸居民的心。

此次維修工程為鶴洞大橋自1998年建成通車至今最大規模的一次大中修工程,廣州交投集團奮力推動這一重要民生工程于春運前實現通車目標,恢復強化海珠與荔灣兩大主城區交通“大動脈”,便利兩岸群眾出行,促進城市交通品質提升,助力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工程自啟動專項檢測以來,歷經多次設計完善,為統籌兼顧工程質量、工期目標及市民出行安全,工程最終采取兩期推進、安全先行的全封閉施工方案,于2021年2月完成施工招標后,迅速推進進場前各項準備工作,于5月29日開始封閉昌崗西路施工,8月13日開始全封閉施工。

該工程以解決橋體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創傷”為首要任務,致力于消除大橋結構病害,保障大橋繼續安全服役。同時,著力實現了橋梁技術狀況、綜合降噪效果、橋梁景觀視覺等“三大提升”,將切實增強市民出行安全感、舒適感,提高大橋周邊居民生活滿意度、幸福感。

鶴洞大橋大中修工程施工范圍含主橋、H線引橋(含原收費廣場)、W/E線三個主要工區,涉及全橋斜拉索更換、H線拆除重建、墩柱加固、W/E線舊橋面鑿除及新橋面鋪裝等多個專項工程,原計劃有效施工時間不到6個月。

為保障通車目標,廣州交投集團帶領參建各方通過創新管理手段和創新技術應用,實現了混合梁斜拉橋拉索快速更換、智能型載人拉索檢修車、大段砼梁雙向平移-連續下放綠色拆除3項技術首創,大段砼梁車載裝備交替下放-快速移除、鋼-UHPC組合梁橋綠色建造2項技術領先,斜拉索全壽命綜合防護延壽、高彎拉砼組合橋面鋪裝綜合改造2項技術突破,攻克了社會影響大、交通疏解難度高、施工條件復雜、施工控制點多、工期緊以及臺風、疫情等諸多難題和挑戰。

最終,工程安全高效地完成了主橋144根斜拉索更換、H線引橋 1.86 萬m2梁板置換、全橋約4萬m2降噪路面鋪設、15萬m2防腐涂裝、1227m聲屏障安裝等系列工程。

作為全國首次對雙塔雙索面復合斜拉橋斜拉索進行更換的項目,與以往換索項目相比,因鶴洞大橋具有主跨柔、邊跨剛的不對稱性,換索期間橋面會出現較大變形,存在較大結構安全風險。

在無先例借鑒的情況下,項目首創混合梁斜拉橋拉索快速更換技術,創造性地采用了單塔對稱雙塔反對稱的換索工藝,且首次采用了分步調索控制技術,確保了換索過程中“主塔不偏位、主梁不下沉”,換索前后索力偏差≤4%、結構線形偏差≤6mm,并將換索工期由原計劃144天優化至83天。

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四新”技術的應用,既保障了結構安全和換索精度又極大縮短了施工工期,最終實現提前20天順利恢復通車。

鶴洞大橋H線引橋改造則涉及跨城市主干道施工、上部結構拆除重建以及下部結構加固等多線同步作業,受H線引橋緊靠居民樓、作業空間狹窄等特殊地理因素制約,改造工程存在較高的施工作業安全風險和文明施工管控要求。

為兼顧工程質量和周邊市民生活,項目屢次優化施工組織、加大資源投入,研發了基于SPMT車載裝備的大段砼梁交替下放-快速移除等先進技術,提高拆除效率達2倍,不但完美破解了施工場地受限、安裝精度要求高等難題,而且有效提升了施工速度和安全系數,為城市橋梁快速拆除重建提供了新思路。

如今的鶴洞大橋,已披上更加堅固的“鎧甲”,實現了更安全、更舒適、更美觀的華麗轉身,將繼續履行城市“大動脈”的責任與使命,服務廣州西南部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廣州更好地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樞紐功能。

知多點

鶴洞大中修項目技術創新3個技術首創:

1 首創:混合梁斜拉橋拉索快速更換技術

國內首次疊合梁斜拉橋全橋換索,創新的采用單塔對稱雙塔反對稱的換索工藝,最大程度確保了結構安全。

國內首次采用分步調索控制技術,既確保了換索精度又極大縮短了調索工期。

通過技術創新、優化工藝換索工期由原計劃144天縮短為83天。

2 首創:智能型載人拉索檢修車

首次應用智能型載人拉索檢修車對斜拉索進行維護。研發智能型載人拉索檢修車,其性能標準超越同類產品,可以實現纖維繩牽引、液壓驅動兩種方式行走,具有雙重安全保護、斷繩防墜自鎖、抗風自穩定、實時智能監控等功能,是斜拉索檢測維護的新型智能化平臺。

3 首創:大段砼梁雙向平移-連續下放綠色拆除技術

研發了大節段砼雙向平移-連續下放-車載轉運-二次拆解的綠色拆除工藝及安全控制技術,開發了雙向平移智能控制連續下放系統、SPMT車載裝備,實現了H線31跨寬幅(24-51米)格構式框架梁板體系橋梁的高效拆除。

拆除效率較傳統支架法工效提高2倍,減少作業工人50%,降低了高空作業風險;現場粉塵排放減少95%以上;實現了大噸位梁段(超100t)在低地基承載力條件下的運輸;降低了大量臨時支撐搭設、反復吊裝、拆卸和轉運引起的能耗,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

2項技術領先:

1 大段砼梁車載裝備交替下放-快速移除技術

研發了基于SPMT車載裝備的大高度交替下放移運的混凝土梁段快速拆除工藝及安全控制技術,開發了SPMT交替下放車載裝備,實現了H31跨主縱梁的整體快速拆除。有效地解決了施工時間有限(6小時)、拆除與運輸空間受限、基底承載力受控嚴重、緊挨居民區等復雜施工問題,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了跨工業大道H31跨橋梁拆除任務,為城市橋梁快速拆除重建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2 鋼-UHPC組合梁橋綠色建造技術

采用UHPC橋梁板疊合梁技術,充分發揮了鋼材及UHPC混凝土超高強度(160Mpa)的特點,大大優化了梁體結構尺寸,減少了碳排放到30%,實現了新建H線上部結構綠色快速施工。

研發了寬幅異形鋼-UHPC疊合梁基于SPMT車載裝備整垮移運安裝技術,系統解決了施工時間有限(6小時)、安裝與運輸空間受限、基底承載力受控嚴重、緊挨居民區等問題,5小時內完成了跨工業大道段重約600tH31跨橋梁整體移運安裝。

2項技術突破:

1 斜拉索全壽命綜合防護延壽技術

首次采用新型全壽命周期拉索綜合防護延壽技術,集索體、錨具全方位綜合防護技術,結合梁端防水罩前端特制不銹鋼擋水裝置、下導管內填充非硫化密封膠防水新工藝,實現對斜拉索索體全壽命周期內全方位可靠防護,大大延長拉索的使用壽命,降低橋梁維護成本。

2 高彎拉砼組合橋面鋪裝綜合改造技術

研發了高彎拉橋面鋪裝混凝土,提出了基于加強剪力釘的寬幅預應力砼T梁的高彎拉砼組合橋面鋪裝體系,較普通鋼纖維橋面混凝土鋪裝抗彎拉強度提高1倍,抗裂性能大幅提升,解決了原無鉸縫T梁橫橋向受力差、易開裂破壞的問題,將橋面鋪裝使用壽命提高10年以上。

南方日報記者:鄭慧梓

攝影:符超軍

通訊員:廣交投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