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花都49座小型水庫全部落實管護主體

2022-01-07 15:05:55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廣州市花都區共有小型水庫49座,其中小(1)型水庫13座、小(2)型水庫36座,總庫容合計5582.97萬立方米。記者今日獲悉,近年來,花都區積極響應上級部門號召,以創建全國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為契機,以改革破難題、以創新增動力,開拓進取,不斷構建專業高效的水庫管護模式,成立了花都區小型水庫管理中心,實行以制度管人用人,分級落實考評,取得了良好成效,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花都區小型水庫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良性道路。

洪秀全水庫

確立管護主體,落實管理“3個100%”

為建立產權清晰、責任明確的工程管理體制,花都區49座小型水庫全部落實了管護主體,目前所有小型水庫均已發放了水庫權屬證書,明確了水庫功能、管理和保護范圍線,完成了所有水庫大壩注冊登記。

花都區49座小型水庫共配備管護人員124人。近兩年,全區小型水庫的防汛“三個責任人”全部通過水利部的網絡培訓并獲得了培訓證書,各水庫管理單位定期組織水庫管理人員進行實戰演練培訓。自2018年以來,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共組織區級水庫運管業務培訓10余次,參與培訓人員約880人次。做到小型水庫明確管護主體和責任的比率達到100%,建立穩定管護經費渠道的比率達到100%,培訓巡查管護人員的比率達到100%。

大布逕水庫

集約統籌、以大帶小,小水庫實現大管養

2020年,花都區專門成立小型水庫管理中心,主要負責統籌指導全區小型水庫的日常管理,提升小型水庫管護的集約性,形成管理新局面,確保區內所有小型水庫都有“業務指導”。

與此同時,通過4個中型水庫管理中心代管4座區管小型水庫,倚仗中型水庫專業技術優勢和管養能力,“以大帶小”對小型水庫采取集約化日常管理、專業化維修養護,小水庫也能實現“大管養”。

羊石水庫

落實“3個加強” 打造穩健高效監管機制

加強對水庫管理單位的監管。通過出臺《花都區小型水庫管理績效考核辦法》,加強對管理單位實行分級考評,考核結果作為小型水庫區級運行管護經費申請及劃撥依據;為加強水庫安全管理,將水庫安全風險管控作為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考核環節納入了河湖長制考核。

加強對專業服務單位的考核。通過出臺《廣州市花都區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項目考核工作方案》,明確水庫維修養護目標管理考核標準,實行日常月度考核、年度考核和合同期滿考核制度,對存在問題的工程通報,要求限期整改,以目標管理壓實責任。

加強水庫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通過出臺《花都區水務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制度(試行)》,成立區水務局專業技術委員會,統籌專業技術人員,發揮各類技術人員的長處,針對小型水庫管理中的各項問題,有針對性定期開展水庫的“體檢”。

“三化一平臺”驅動小型水庫管理提質增效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花都區依托“廣東省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管理標準化”創建成果,將“標準化”作為小型水庫日常管理的尺子,各項細分工作都有了明確的標準,讓水庫管養統一、規范、科學。

通過推行“管養分離”,對水庫實行專業化維修養護,采用政府采購招標方式委托給第三方專業公司負責,集約化的管理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克服了傳統模式下水庫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專業能力不足的缺點,專業的養護使工程面貌有了較大的改善,安全運行有了較高的保障。

為提升水庫精細化管理水平,實行水庫遠程化、智能化管理,花都區49座小型水庫已全部實現“三要素”“四要素”自動化監測,智能水庫感知系統自動收集水位、降雨量、庫區視頻圖像、滲流滲壓等信息,實時掌握水庫運行情況。

花都區已建成的《花都區水庫運行管理監管平臺》,該系統集成了全區小型水庫的運行要素,水庫的運行工況及基本要素一目了然,讓小型水庫管理變得更加系統、智能、全面、靈活,同時也讓水行政管理部門和水庫運行管理人員科學決策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依據。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趙雪峰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