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慶盛科創教育核心區工程板塊內的港人子弟學校項目第一塊底板混凝土澆筑已完成,標志著港人子弟學校項目從基礎施工正式轉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記者獲悉,何鏡堂院士團隊提出教育綜合體的設計理念,以“同心同根”貫徹方案設計始終。
為對接日益增多的港人需求,南沙區政府和香港雙方于去年8月明確在南沙興辦第一所非營利性質的港人子弟學校,學校規劃選址于粵港深度合作園港式社區內,總用地面積約93畝,建成后將開辦36個班,其中小學12個班、中學24個班,學生規模預計達1620人,招收對象全為港籍或外籍學生。學校教授香港學制DSE及國際課程,可與香港學校無縫對接,南沙區在硬件上給予全面支撐。
由于港人子弟學校須與港科大(廣州)項目2022年9月同步建成并交付使用,因此建設工期非常緊迫。為此,南沙區政府快速落實,由區規自局牽頭,區教育局、產業園管理局配合,并邀請何鏡堂院士和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團隊全面負責港人子弟學校的設計工作。僅僅用了2個月時間,團隊便完成了項目選址、開發模式研究、辦學使用需求和建筑方案比選工作。
據悉,方案力求體現新時代中小學教育的科創、開放、自主與活力意識,以綠色、低碳為價值依歸,讓天然光、自然風和綠植滲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場景之中。針對項目需求和用地地形及方位特點,何鏡堂院士提出了“建構次級地面”的縱向布局構想,把嶺南園林的主題校園提升到標高6米的架空平臺之上,平臺下則主要布置后勤輔助空間。教學區、宿舍區、行政區和運動區分別布置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以連廊銜接,從而形成向心圍合的平面格局,由此形成內向型的核心空間,作為青少年豐富、自然的多層次課外活動場所。整個校園的縱橫軸線都是隱性的,突顯建筑方式因地制宜地生長延伸而成的非對稱感。每個單體建筑以樹枝的生長形態自然賦形,建立無縫對接、緊湊功能的教育綜合體。
上述“次級地面”“向心圍合”“枝狀生長”的構圖與空間立意,共同匯集成“同根同心”的設計理念,這是“兩觀三性”理念在基礎教育建筑的踐行。何鏡堂院士團隊方案提出教育綜合體的設計理念,以“同心同根”貫徹方案設計始終,強調緊湊布局和功能共享,以順應最新的基礎教育發展趨勢。同時,設計結合嶺南地區氣候特點,設置了多層級的共享園林和架空空間,創造出舒適宜人的活動場所。建筑形體靈動活潑,疏朗大氣,既體現了地域特色,也將成為引領大灣區教育建筑創新設計的標桿。
目前該項目建筑方案初步設計工作已經完成,園林景觀及室內裝修方案初步成果基本穩定,正在進行下一步圖紙深化工作。
據項目承建單位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慶盛樞紐項目相關負責人余焜介紹,當前參建人員正全力推進項目施工建設,力爭在春節來臨前完成除住宿樓以外的全部建筑主體結構施工,全力以赴在明年5月30日前完成全部建設任務節點目標,跑出港人子弟學校“加速度”。
“我們項目的最大特色就是,全部建筑首層全部架空。運動場也是懸空的,運動場下則是食堂。”余焜告訴記者,四棟教學樓之間相連,兩兩之間形成一個“U”形,不僅具有設計美感,架空層還會規劃預留車道,以后家長環繞“U”形車道接送小朋友非常方便。此外,教學樓和宿舍樓之間也通過風雨連廊銜接在一起,看似獨立的建筑和功能區域,和諧地融為一體。
【記者】柳時強
【通訊員】鄒璟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