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雙減”下的第一次期末考:“小豆丁”游園闖關來應考

2022-01-05 13:58:46    來源:大洋網    

奧體東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參加期末學科素質大闖。

在辭舊迎新之際,廣州的中小學迎來了“雙減”下的第關活動一次大考——期末考。根據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在這一背景之下,孩子們面對期末考,是否更輕松了?期末考是否成了學期末“開盲盒”?老師們對于教學成果的檢測,是胸有成竹還是多了幾分忐忑?記者采訪發現,“雙減”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確實更快樂了,期末考也成為了一場有趣的游戲。而對于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孩子而言,壓力仍在。

低年級娃

游園闖關代替考試卷

一年級的孩子來一場“叢林探秘”,穿越“故事大瀑布”,闖過圖形、數字、問題和時光的“大森林”,到“時光音樂會”上一展歌喉,當一次了不起的“植物探索員”……闖過了一道道關卡,收集了足夠的知識綠葉,讓自己的知識大樹枝葉繁茂。二年級的孩子則乘風破浪、揚帆啟航,暢游海洋識字館、閱讀探索號,化身海上書法家、海洋外交官、速算小飛魚,收集了朵朵浪花,推動自己的知識之帆不斷前行。

2021年12月31日上午,“雙減”下的第一個期末季從低年級率先拉開帷幕。天河區奧體東小學在一二年級組織了一場特別的“游園活動”,通過期末學科素質大闖關,用游戲化的活動來診斷和反饋孩子們的學科知識能力和素質發展水平。

和以往期末教室內緊張的書面考試不同,這場場景式大測評充分運用了校園的教師、操場、舞臺等各個角落,設置了各個學科的一道道關卡。孩子們一領到熟悉的印章收集表,興致已經上來了,再來到操場上,看到裝扮一新的游戲闖關場景,更是雀躍不已,迅速地找到了各自最為擅長的關卡,加入了“探險”,只要完成了相應關卡的答題任務,就可以根據表現獲得1-3枚樹葉或浪花的印章。

闖關測評活動定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融入了送舊迎新的元素,在上午素質測評之后,中午還有迎新大餐、下午是另一場游園活動和溫馨的新年禮物交換。孩子們不知不覺又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小升初娃

希望盡量考好一點

對于即將小升初的楷楷而言,期末考的壓力仍然存在。“能考好還是盡量考好一點吧。”楷楷媽說。為此,她給孩子制定了詳細的復習計劃,并幫忙搜集錯題。把孩子所有的練習冊、練習卷都過了一遍,分科目制作了錯題本,語文和英語按照單元順序進行查缺補漏。

對期末考重視的不止有楷楷媽,還有班上的老師們。他們幾乎每天都會發放復習資料、提示復習要點。楷楷媽對老師們發自內心地感激:要不是對孩子上心,工作認真負責,老師們何必費這個勁呢?

雖然這兩周比平時忙碌了一些,但楷楷表現得很配合。他周中有兩天晚上要上課外培訓,有兩天要參加樂團排練,周一到周五做作業的時間都要靠“擠”。這一陣子加上復習任務,時間變得更加緊迫,因此,他已經養成了課間做作業的習慣。

楷楷的弟弟目前正在讀小學一年級,當哥哥在奮戰期末考時,期末不用筆試的他還在快樂地玩耍,是“雙減”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楷楷媽說,對于弟弟,她希望能換一種培養方式。“其實課外培訓,很多時候就是教解題套路,孩子對于知識點并沒有完全吃透,而且他思考的空間被剝奪了。”她記得自己在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覺得數學是特別有意思的學科,成功推導出公式的過程,讓她特別有滿足感。但哥哥在各種填鴨式的補習、培優中,并沒有體會到這種快樂。

“我希望以后不用再上課外培訓的弟弟,能真正享受學習的快樂。”楷楷媽說。

初一娃

補短板加長板 為中考努力

對于初一學生李姿而言,隨著校內課堂更優質、課程更豐富,她得以延續良好、積極的學習習慣,也開始熱愛體育運動了。對即將到來的期末考,她有一定的信心,“兩年多后的中考才是真正的‘大考’,需要更努力了”。

李姿是從初一上學期期中測試后感受到壓力的。小學主要學習三科主科,初中陡增到七科,跨度相當于“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學校平時不舉行小測試,學生無法及時評估學習效果。在期中測試里,李姿原本就不擅長的數學科目徹底“暴露了”,她從以前的“領跑者”變成了現在的“追趕者”,要向周圍更優秀的同學看齊。

自那以后,全家都產生了緊迫感:之前邊玩邊學的模式不管用了,需要著手為期末考試做準備了,畢竟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學習考核。父母平時上班很忙,基本無法輔導功課,他們和孩子共同擬定了一份復習計劃表。策略就是“補短板、加長板”,在加強語文和英語篇章閱讀的同時,她盡量不讓數學科“知識的窟窿越來越大”。

校外補課取消了,她自我學習、自我鞭策,每天晚飯后便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按照計劃表學習。她還提高了課堂效率。最近校內安排大量自習課,老師隨堂答疑,作業大部分都能在學校完成。在學校專門研發的隨堂練中,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李姿才慢慢增添了底氣和信心。

廣州“雙減”落地以來,因為學校開足開齊體育課,所以李姿除了獲得更多的睡眠時間,還喜歡上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項目。“她問我要了乒乓球拍回學校打球,以前我怎么哄她都不愿意打,這是讓我很開心的變化。”媽媽說。

教師心聲

把“開盲盒”的壓力化為動力

“雙減”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聚焦了社會與家長的目光,既有期待又有疑慮,龍洞小學六年級語文老師李翠坦言,壓力很大,“就像開盲盒一樣”。

“但我們要把壓力化為動力。”這次期末,李翠用了兩三個晚上,梳理了整本教材的課后題及各類型的知識點,確定教材重點考察的能力點,再帶領學生們一點點復習。一輪復習后,由同學們提出自己哪些題比較薄弱,再針對性地查漏補缺。“老師要從一條河中捧一捧最有用的水,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高效地復習。”

這學期,李翠已歷經多次培訓,還曾到上海學習。在課堂提質增效方面,她也用上了新學來的辦法——“單元學歷案”。李翠解釋,學歷案是指教師圍繞某一學習單元,從期望學生學會什么出發,設計并展示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以便學生自主建構學習歷程。“更關注同學們知識點的習得、運用與遷移,關注他們的‘生成’,重視培養解決真實情境問題的能力。”李翠介紹。

“雙減”之后,作業時間減少,課堂成了教學主場。“同樣的內容,用卡通圖案、不同顏色區分,以相對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能更容易地捕捉到信息。”為了讓課堂更有質量,提前整理課本素材,準備學歷案,明確教學目標,以更有趣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設計作業等前期工作,都需要花費李翠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置身于“雙減”的浪潮中,作為一名教師不斷去進修,學習最前沿的教學方法,李翠覺得充實而豐富。但談及兼顧學科教師與班主任的任務,她苦惱于自己的時間利用還不夠高效。這個學期,她每天要上3到4節學科課,午休到班看紀律,每周值一節課后托管進行答疑,同時還要處理家校溝通等事務,“真正能專心工作的時間主要是17時到19時。”

“希望得到更多家長的理解與支持,還有社會尊重。”“雙減”正一步步落地,在李翠看來,家長需認識到比起分數,孩子的思維和素養更重要。同時,她也期待著能參與更多研訓與校際交流,學會平衡教學與其他繁瑣的工作,更好地散發作為教師的“光”。

校長評

符合兒童心智發展水平

奧體東小學校長、全省特級教師劉莎介紹說,一、二年級按要求不組織紙筆測試,這符合兒童心智發展水平,不用一張試卷論英雄,不用冰冷的分數代表孩子的學習能力。學校教導處帶領低年級全體教師,提前進行了充分的籌備、研究和論證,根據學科課程標準和學期教學內容以及低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了這場游戲闖關式學科素養測評,來收集各學科學習的成果信息,便于指導和改進下階段的教學,也調動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孩子們在“玩中評”,在“評中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看

“玩”得開心 收獲成就感

當天在活動現場擔任義工的一位二年級學生家長說,看到孩子們“玩”得特別開心,從語數英到音樂體育科學等綜合科目都融入了游戲,又動口又動手,這種真實的場景任務讓孩子們運用所學知識來鍛煉解決問題能力,最后還收獲了挑戰成功的成就感和儀式感。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星、曾俊、林欣潼、周潔瑩

圖/受訪者提供(除署名外)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