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河長制以“標準化”開啟數據治理新篇章

2022-01-01 21:28:31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近日,由廣州市河長辦指導,廣州市水務局牽頭編制的《河長履職評價指標體系及計算方法》等4項標準,經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標志著廣州市河湖長制工作正式進入數據治理標準化階段,為廣州水務數字化轉型建立健全數據管理體系,為全國推動水務數據“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起到了良好的先行示范作用。

廣州河長管理信息系統平臺

四項標準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

四項標準具體包括《河長履職評價指標體系及計算方法》《河(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數據規范》《廣州市水系及其附屬設施編碼規范 第1部分:河流(涌)、水庫、湖泊編碼規范》和《廣州市水系及其附屬設施編碼規范 第2部分:堤防、水閘、泵站編碼規范》。

《河長履職評價指標體系及計算方法》是廣州市河長履職管理模式的重要創新成果,通過數字量化河長履職成效,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充分展現河長履職水平、覆蓋河長履職全過程,讓河長履職有規可依。

《河(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數據規范》以一套標準化的數據管理體系,對存在差異的數據建立符合行業規范的統一標準;以數據源頭治理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對引導廣州水務實現精細管理和科學經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廣州市水系及其附屬設施編碼規范》和《廣州市水系及其附屬設施編碼規范》提出的相關規范,有效填補了廣州市關于水系及其附屬設施編碼相關的規范空白,改善了因數據存在編碼標準不統一等現象引發數據混亂、管理低效的行業通病。

廣州市以數據治理為翼,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充分釋放水務數據價值,建立以河長履職評價體系及評價方法等標準規范為基礎,河長管理信息系統為抓手,層層收緊的12345管理體系;并通過內外業融合工作方法補充監管手段,推動河長從形式履職逐步轉向內容履職、成效履職;在“法”與“行”的雙重層面上為河長履職搭建了一套議事有規則、管理有辦法、操作有程序、過程有監控、職責有追究的全過程保障體系,真正做到從河長制到“河長治”。

新出臺的四項標準

全市各級河長累計巡河264.92萬次

2018年以來,廣州市在河長履職評價工作實踐過程中,已通過紅黑榜獎勵先進或通報履職不達標河長,共曝光66名不履職河長;此外,作為市委、市河長辦、媒體進一步曝光、問責的線索,共通報紅榜信息80條,黑榜信息171條。并針對河長履職中存在的問題開展針對性培訓課程,共計56場,其中線下培訓28場,培訓人數為948人次;線上直播培訓28場,觀看人數4.8萬人次、總時長162萬分鐘。此外,還通過“共筑清水夢小程序”,打造河長履職提升、直播教學、志愿治水與宣傳的綜合性治水平臺,累計用戶已達4.8萬余人。

廣州河長信息管理系統運行至今,共對9個區68條需重點關注的河涌和769條存在不同程度波動風險的河涌發出了預警提醒函,服務廣州市區鎮村四級河長3201人,管理河涌1433條、湖泊45個、水庫363個、小微水體4894個;全市各級河長累計巡河264.92萬次,巡河率達99.80%;累計受理問題178961宗,整改辦結問題178381宗,辦結率達99.68%。

廣州市將積極推動數據標準的貫徹落實工作,以“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為工作原則,持續探索水務數字化轉型新路徑,深化數據治理,開啟“以數賦能、以智促治”治水新模式,以“點—線—面—體”的方式系統性推進水務高質量發展。加強全流程、多角度治水工作創新,健全完善體制機制,推進部門協同、社會協作,形成生態環境治理合力,為特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持續輸出“羊城經驗”“羊城樣本”。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杜娟 通訊員 趙雪峰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