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黨代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冉冉
昨天分組討論時,我恰好在市民比較關注的文教領域團組。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教師陳高路知道我是記者,一進會場就找過來說,“請多報道報道我們職業教育的新變化。”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我笑著問他,像您這樣的名師,就沒想過去高校?他跟我講起了兩個“起跑線”的故事:
“我有一個學生,剛來時成績很差,家里條件也一般,孩子很自卑,說話聲音比蚊子還小。老師們不斷鼓勵他,發揮他的特長,制定進‘訂單班’的培養計劃。后來這孩子特別陽光、口才很好,畢業從事銷售工作,給老家蓋了房、買了車。在他畢業后的十幾年里,他的親戚朋友里有二十多位送小孩來我們學校讀書。”
“我們學校有一位保安,非常想來上學,來問我可不可以白天在教室里上課、晚上回到校門口值夜班?不管多累,他從沒請過假。讀到第二年,他在一場專業級技能大賽中獲得全國第三名的好成績,畢業才幾年就成為一家大企業的技術主管。”
陳高路動情地說,每個孩子都值得悉心培養。廣州職業教育迎來大發展,每個孩子都有更高的平臺、更精彩的未來,我更有干勁了!
有一位黨代表,她做過高校的教授、校領導,現在跑得最多的是中小學、幼兒園。在分組討論時,她強調廣州不僅要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高校,更要在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上下大功夫,還幾次喊麥,“請讓基礎教育工作者多發言!”
這位黨代表叫陳爽,是廣州市教育局局長。她給我看她隨身攜帶的工作簿:去年全市中小學配齊了校醫;今年7月校園安全33項措施全部完成;9月全市中小學按標準配齊了心理教師;12月午休“平躺睡”達到78%……她一項一項指著說,“‘十四五’期間,我們還要在更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上下功夫。師資隊伍是關鍵,要關注每一位教師的成長,培養一批專家型教師、校長。”
我問她,作為一位管教育的局長,給自己打幾分?她說,市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是評分標準,每個人都是打分員,我們要盡最大努力爭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來市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我翻閱著她的工作簿,扉頁寫著:堅持辦對學生最好的學校,讓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充滿陽光。
會場上的故事越記越多,厚厚的筆記濃縮成一句話,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民生細節中感受到公平與尊重。這是城市的福氣,也是城市的底氣。一座城市的人民,人人都被放在心上、溫柔以待,全社會就會形成想干事、能成事的氛圍,城市就有活力,人人都能出彩!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冉冉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