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商家以掃碼點餐對顧客有誘導性質。
當下,越來越多的餐飲店推出“掃碼點餐”服務,有些餐飲店只有掃碼點餐,不提供現場菜單和人工點餐,甚至強制顧客掃碼關注公眾號才能點餐,引發不少消費者反感。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訪了濟南多家餐飲店,發現仍有不少餐廳只提供掃碼點餐,有的餐廳掃碼后會彈出公眾號關注頁面,只有關注后才能繼續點餐。這背后隱藏了什么秘密嗎?對消費者有沒有風險?
顧客:
有餐廳掃碼點餐成“標配”
不關注公眾號無法點餐
12月23日中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濟南經四路商圈的一家面館。剛走進店里,一名工作人員就讓記者掃碼點餐。記者詢問是否能人工點餐,工作人員稱可以人工點餐,不過需要在點完餐給他們轉賬支付。
隨后,記者又來到泉城路商圈。在寬厚里一家餐廳,服務員明確表示,店內沒有紙質菜單,需顧客掃描座位上的二維碼點餐。記者掃描后直接進入了該店店鋪同名公眾號的關注頁面,需點擊“關注”后才可進行下一步操作。
“我們會比較喜歡掃碼點餐,更自在一些,看到彈出關注公眾號的頁面也會感覺不舒服,但不關注就點不了餐,沒有辦法。”一名正在就餐的市民表示,他很支持掃碼點餐這種方式,但是希望不要以關注公眾號為條件,且關注公眾號后就等于向商家暴露了個人信息,之后還會收到各種廣告推送,讓人不堪其擾。
雖然一些餐飲店只提供掃碼點餐一種點餐方式,但仍有相當部分的餐飲店既有掃碼點餐,也向顧客提供現場菜單和人工點餐。“我們首先推薦顧客使用掃碼點餐,感覺大部分顧客也都更喜歡這種方式。”世茂廣場一家餐廳的服務員告訴記者,如果顧客不想用手機操作,或者一些年齡大的顧客不會操作的話,他們也會提供紙質菜單,并幫助顧客完成點餐。
記者走訪還發現,除了餐廳,很多茶飲店也都推出了掃碼點餐服務,大部分是以“免排隊”為由推薦顧客掃碼下單,也有的是打著優惠或限時免配送費的旗號誘使顧客掃碼點餐。不過,顧客在掃碼登錄小程序后,系統均會要求顧客授權微信昵稱和手機號等個人信息。
商家:
掃碼點餐省人工成本
關注公眾號可推送優惠
掃碼點餐對一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來說非常不友好,更重要的是,不少市民擔心掃碼點餐后個人信息被泄露。既然掃碼點餐引起這么多質疑,為什么商家還要強行推廣呢?
據濟南一家餐飲店的負責人張為(化名)介紹,他們店內既有掃碼點餐的方式,也可以人工點餐。當初之所以上線掃碼點餐,主要是想省人工費,因為如果店內全是人工點餐,無形中增加了很多人工成本。
事實上,張為一開始并不喜歡掃碼點餐的方式,因為顧客通過紙質菜單點餐可以隨意挑選菜品,沒有什么顧慮,而掃碼點餐一結束,系統就會計算出菜品總價,有些顧客一看總價超出了消費預期,就會再減去一些菜。
“這兩年餐飲業確實不好干,房租、人工成本都在漲,為了盡可能地省錢,我們也就上了掃碼點餐系統。”張為說,使用了掃碼點餐系統后他發現,掃碼點餐除了能為商家節省人工成本,對消費者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比如有些顧客喜歡慢慢研究菜單,如果服務員在邊上反而會讓顧客覺得不自在。
“一開始顧客掃碼后不關注公眾號也可以點餐,后來為什么讓他們關注呢?是為了讓顧客成為店里的粉絲,然后通過公眾號可以發布一些促銷活動。”張為說,如果通過門店的粉絲群發促銷活動肯定免費,但通過團購平臺和大V發布就要收費,相比之下,讓顧客關注門店公眾號直接推送促銷活動是最省事的。
那么,顧客在掃碼關注公眾號后,個人信息會不會泄露呢?張為告訴記者,他們讓顧客掃碼關注公眾號,是想增加粉絲,然后給顧客推送優惠活動信息,讓顧客再來消費,至于顧客的個人信息,他們既沒辦法獲取也看不到。如果顧客擔心個人信息泄露,完全可以在消費后取關公眾號或者解除授權。
“客觀來說,商家讓顧客關注公眾號,他也獲不了利。有些餐飲店只有掃碼點餐的方式,不提供紙質菜單和人工點餐,就是為了省錢。”張為表示。
調查:
商家摘取搜集個人信息
可能會與其他公司共享
從商家角度來說,掃碼點餐既可以節省人工成本,又能讓顧客成為粉絲以推送優惠活動信息。那么,掃碼關注商家公眾號點餐后,顧客的個人信息是否會泄露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以“掃碼點餐系統”為關鍵詞在網上搜索,發現有大量銷售掃碼點餐服務系統的供應商。在一家供應商的網站上,可以看到該品牌直接宣稱“強制關注公眾號才能點單,為公眾號強力引流”。而另一家供應商的網站上,號稱自家的小程序“不僅僅是收銀、點餐,更是入會的入口,留住80%的線下客流”,還能“與會員營銷完美結合,精準畫像,精準營銷”。
隨后,記者聯系了其中一家掃碼點餐系統的供應商。據一名銷售人員介紹,掃碼點餐分為小程序和公眾號兩種,目前公眾號點餐已經慢慢被淘汰了,目前他們公司主要在推小程序點餐,不需要關注掃碼就可以直接點餐,還可以自由添加會員儲值、發放優惠券等多種功能。“登錄小程序需要授權,基本上顧客掃碼后就會點擊允許授權,這樣就成為你的會員了,你會有顧客的聯系方式和姓名。”該工作人員稱。
在經四路商圈一家茶飲店內,記者掃描桌上二維碼登記該茶飲品牌的小程序后,在個人主頁里找到了隱私條款。可以看到,在“信息的摘取/搜集類型”一欄中,商家要求顧客在注冊電子賬戶時提供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個人信息。
隱私條款中稱,當顧客使用電子賬戶時,品牌方有可能自動接收并記錄顧客的瀏覽器和計算機上的信息,其中可能包括“cookie中的信息、軟件特征信息以及您訪問的網頁記錄、搜索服務時輸入的關鍵字等信息”。
那么,品牌方搜集這些信息做什么用呢?隱私條款中解釋,顧客接受服務的相關信息會保存在數據庫中,某些情況下品牌方會將這些信息進行綜合趨勢分析,或結合其他與品牌方的服務相關的合法使用,以供改善服務之用,例如評估服務設施、客戶偏好和廣告策劃等。
值得注意的是,隱私條款里還提到,品牌方還有可能會與其他關聯公司、合作伙伴或供應商共享、儲存或處理顧客的個人信息。
從上述某茶飲品牌的“隱私條款”中就可以看出,一旦消費者授權注冊了該品牌的電子賬戶,也就意味著簽下了一份不公平的協議,必須接受諸多不平等的條款,授權給商家的個人信息安全自然也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市民關于掃碼點餐后個人信息泄露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