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將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納入項目驗收流程

2021-12-27 16:32:28    來源:南方+客戶端    

12月初,廣州市海綿辦在從化區組織召開為期兩天的海綿城市建設培訓大會,數名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分享真知灼見,逾28個省(直轄市)的2500人在線上線下聆聽,全社會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關注日益擴大。

海綿城市建設,是改善城市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涵養水資源、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的重要舉措。作為一座有2200多年歷史的水城,廣州市坐擁1368條河涌與330座湖泊。為了營造適老適幼的全人群特色水岸,近年來,廣州遵循“以水定城,順應自然”的原則,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今年6月,廣州成為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不久前,廣州印發《關于開展建設工程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的通知》,對標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開展建設工程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工作,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管控,保障海綿城市的建設效果。

與此前相比,《通知》成功將建設項目全流程管控全“環”閉合,它突破了傳統的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物理”驗收形式,更注重“化學”效果:過去只是驗收海綿設施“有沒有”,現在則需要評估海綿設施“行不行”。

項目驗收先“考試”

走進廣州越秀一處口袋公園里,灌木叢低矮,白色的小石子圍攏在植物旁,透水磚鋪成的小路穿行而過,居住在旁的老人正攜孫女飯后玩耍,一塊小牌子的標注,透露出這個口袋公園是雨水花園的巧思。

海綿城市的建設正在深入城市的每個角落。截至11月,廣州全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有337.19平方公里,占比25.5%(以2019年為水平年),提前完成今年預期25%的任務目標。

不久前,廣州印發《關于開展建設工程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報告納入建設項目驗收的必審材料。根據《通知》,建設工程項目完工后,建設單位需組織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并出具《廣州市建設工程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

評估報告需按照標準,從設計、施工、現場情況等方面進行評估,并明確是否滿足規劃條件載明的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及廣州市、區海綿城市規劃中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指標,滿足所有約束性指標要求即視作評估通過。

由于評估報告是竣工聯合驗收階段必審資料,這也意味著缺少報告或者評估不通過的項目將不能通過驗收,從而進一步確保建設項目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

目前,廣州住建、交通、園林、水務部門均已印發了加強海綿城市竣工驗收的通知,自今年11月19日之后驗收的建設工程項目,均需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

廣州市海綿辦介紹,海綿城市不是一個新的工程內容,而是在傳統建筑、道路、園林等工程建設時,轉變傳統規劃、設計、施工理念,注重設施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

治水先治源,海綿城市的建設也從源頭實現管控,通過大、中、小結合完善海綿體系,結合項目建設,利用綠色海綿設施實現雨水的減量、減速和減污,建設源頭小海綿。

由于廣州的土壤入滲能力有限,源頭的海綿設施往往以“滯、凈、蓄”設施為主,從降雨產匯流形成的源頭著手,建設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滲透性鋪裝、植草溝等典型設施,控制地表徑流,實現雨水徑流量及面源污染源頭減排的控制要求。

廣州市海綿辦強調,由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工法與傳統施工工法不同,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仍按慣性思維和做法,對下沉式綠地、滲透性鋪裝、植草溝等考慮不夠,導致綠色設施的功能與景觀融合不充分。

此前廣州的建設項目在驗收階段對海綿城市按照“承諾制”辦理,約束力度較弱。而隨著《通知》的印發,除了按規定實施豁免的建設工程以外,廣州所有載明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新、改、擴建工程項目想要順利通過驗收,就要答好“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這道考題。

全流程管理系統統籌

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驗收,再到后期運維,在廣州,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融入了所有新、改、擴建項目。近年來,廣州市對建設項目,一直采取全流程管控措施,對在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各環節夯實管控要求,以期達到建設效果。

此前,廣州先后印發了《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廣州市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管控指標分類指引(試行)》等70余項制度和技術文件,并修編了規范性文件《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逐步形成了以“四圖三表”“分類管控指引”等為核心要件的全流程管控體系。

今年3月,廣州印發了《城市開發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洪澇安全評估技術指引》,在城市更新項目的區域策劃階段落實洪澇防御設施規模、用地等要求,在國有土地出讓階段落實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剛性指標要求。

11月,廣州又印發了《開展建設工程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通知》,強調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的重要性,與3月的評估技術指引一前一后,閉環了廣州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進一步壓實項目海綿城市建設管控,保障海綿城市建設效果。

“海綿城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增加工程量,沒有海綿城市工程,只有落實海綿城市理念的工程。”廣州市海綿辦強調。

實際上,許多海綿城市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都持有這樣的共識:“要解決城市水系統的核心問題,必須要建立一個概念——我們追求的是系統的最優,而不是單元的最佳。”

融“海綿”概念于每個建設項目,置管控于項目建設全流程,廣州正在以系統統籌的方式來建設海綿城市,通過統籌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系統之間的關系,明確項目和設施的具體建設要求,加強建設效果的可達性,來為城市制定海綿城市建設的“系統化實施方案”。

如今,廣州已經形成: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開展“洪澇安全評估”、用地規劃階段明確地塊海綿城市建設管控指標、項目生成階段以“聯審決策”和“一書兩證”的核發壓實海綿城市建設管控指標、方案設計和施工圖審查環節明確施工圖海綿城市建設內容審查要點、竣工驗收階段嚴格驗收海綿城市建設內容、運行維護階段出臺運維技術指引加強檢查的全流程“閉環”管控,防止出現海綿設施“重建失管、只建不管”的現象。

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

“海綿城市要解決兩大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內澇的問題,二是城市水資源和水環境的問題。”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提到,今年城市“內澇”問題再次引發公眾關注。

當下,廣州正經歷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由追趕型補短板向引領型示范轉變的發展過程,海綿城市建設適應新時代城市轉型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近年來,廣州堅持污澇同治,系統性解決城市內澇等水安全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統計數據顯示,廣州2017年上報國家的城市內澇積水點23處已完成治理,城市建設區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

根據《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的年度建設任務,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區45%以上的面積(以2019年為水平年)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目前,廣州正在編制《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21-2035年)》。其中,全市11個行政區和廣州空港經濟區已分別針對部分重點片區(共涉及包括東濠涌流域等14個重點片區)編制海綿城市建設系統化方案,系統推進海綿城市達標建設。

“這是一項理念,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任南琪強調。

海綿城市建設要久久為功。接下來,廣州還將繼續系統統籌海綿城市建設實施,質量與進度二者同時發力,在建成區的海綿化改造以問題為導向,新建區的海綿城市建設以目標(指標)為導向,并將當前任務分解到年度計劃、落實到項目,保質保量按期完成,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的長遠目標,識別轄區內面臨的突出問題、通過持續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最終要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海綿城市建設“建”“管”并重。廣州既開展高質量的海綿城市建設,也落實長效管理機制,將通過引入市場化機制、建立價格調節機制等手段,營造全社會齊抓共管、共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氛圍,并大力發展海綿產業,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參與感,從而構建具有韌性的城市生態格局,并進一步提升人居品質,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

記者鄭慧梓 馮艷丹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