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實地探訪“海洋石油943”鉆井平臺 揭秘“海上故事”

2021-12-26 10:49:25    來源:大洋網    

“海洋石油943”鉆井平臺上正在進行起鉆作業。

在南海東部海域離陸地約150公里處,有一座孤島般的“海上工地”——“海洋石油943”鉆井平臺。上百名工作人員聚集在平臺上,兩班倒24小時不停歇開展作業。他們通常一個班次得待上28天。

他們中有人“每天和月亮一起上班,迎著日出回去睡覺”。有人“只有倒班回陸地,走下直升機的那一刻,心中那根繃緊的弦才能放松下來”。還有人因為工作,缺席了父親癌癥檢查、妻子孕檢以及孩子入園入學,還有人因為忙碌沒趕上小孩出生、已經5年沒回老家過年……

近日,記者前往海上鉆井平臺實地探訪這群奮戰在藍色疆土上的海洋石油鉆井人,講述他們的“海上故事”。

和大多數人的日常工作不同,海洋石油鉆井人在遠離大陸的茫茫大海上工作,與陸地的交通方式是直升機。通常每次上平臺輪班就得待上28天,也就是說他們要克服近一個月“與世隔絕”的工作和生活。

在海上“和月亮一起上班”

魯毅(戴白色安全帽者)

魯毅和劉保波都是高級鉆井總監,是鉆井平臺現場安全及作業的第一負責人,需關注作業實施動態,對全平臺出現的任何情況,比如小到人員倒班,大到井下突發情況,要及時預判處理,保障現場作業順利高效實施。

“登上平臺那一刻便投入戰斗狀態,兩班倒保證鉆井作業24小時不間斷進行。所以海上作業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和休息日、更不分中秋春節之日,也沒有請假一說。”劉保波開門見山地道出了海上作業的特殊性。

對于魯毅而言,不僅要堅受住高強度的海上作業,還長期上夜班。“每天和月亮一起上班,迎著日出回去睡覺,這種長期的生活狀態還是比較艱難的。”他表示,但通過超十年的出海歷練,他適應了海上鉆井期間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也由此產生了對海洋石油行業的熱愛。

“我只有倒班回陸地,走下直升機的那一刻,心中那根繃緊的弦才能放松下來。”劉保波則感慨道。

干著最累最危險的活

在劉保波看來,海底深處鉆探石油的鉆井人承擔著最臟、最累、風險系數大的工作。“由于海底地層壓力預測難度大、井控風險高,加上海洋特殊的作業環境,就怕有什么突發情況。”劉保波說。

劉保波

想起2019年那次經歷,劉保波終生難忘。當時,他們正在南海東部海域組織進行一口水深超1200米的深水高溫高壓探井作業,這是其首次在南海東部深水區域鉆探高溫高壓“雙高”地層。

“該井從作業開始,全體140位參戰鉆井人員24小時處于‘黃色’預警狀態,但萬萬沒有想到,探井在海面到井底深度達4594米鉆遇比預計更高的地層壓力而發生井涌。”劉保波回憶道,現場第一時間發現后,他們迅速啟動井控應急工作。

幸運的是,經全體鉆井人員、連續超30個小時的緊張有序的壓井作業,最終化險為夷、成功恢復對該井的安全控制,確保了該井最終鉆達目標深度并獲取全油氣地質資料,拓展了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提升了深水油氣勘探的國際競爭力。

除了緊張的鉆井任務,每年的6月—10月是臺風期,還要跟前來“搗亂”的臺風打交道。臺風影響范圍大,而且中心風力常常達到12級以上,對海上作業人員有不小的安全威脅。

去年10月,劉保波在南海東部海域作業進行一口深水探井,該井鉆至5041米時,受到臺風“沙德爾”影響,現場風速超10級、浪高超7米,平臺升沉超3米。

“當時頂著狂風暴雨,在上下起伏、左右搖擺的鉆井平臺上24小時不停歇作業。”劉保波回憶道,雨衣當時已經沒什么用了,衣服濕透了換上干衣服繼續干,一個12小時的班次下來,大家都要換兩三身衣服。

最興奮的時刻是作業有了油氣發現

干如此危險的工作,值得嗎?堅持了超10年的魯毅有著自己看法。“每當作業有了油氣發現,是我們最興奮的時刻,付出的努力終于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獲。”魯毅激動地說。

最讓他記憶猶新的是克服了地質構造復雜、地層可鉆性極差等困難,成功組織了惠州26-6區塊的第一口探井作業,該區塊的勘探成功,標志著我國在珠江口盆地再獲重大油氣發現,更是我國首次在南海東部海域古潛山新領域獲得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南海東部海域在潛山領域40余年無商業發現的歷史。

記者了解到,目前魯毅所在的探井項目組平均年齡32歲,屬于海油石油人中年輕的一代。團隊迎難而上,獲得了標桿團隊等一系列榮譽,“未來鉆井工作量將會持續攀升,挑戰會越來越多,我們有能力更有信心做好公司增儲上產的排頭兵。”他堅定地表示。

魯毅也坦言:“從事鉆井工作確實比較辛苦,但想起前輩們頂著嚴寒,用肩膀抬鉆桿、用身體攉泥漿、用汗水甚至是鮮血拼出了油氣資源,現在真沒什么好抱怨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必須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大部分時間是在海上度過的”

在劉保波、魯毅等海洋石油鉆井人心中,他們有兩個家,一個在海上,一個是自己的小家。

劉保波常說,他大部分時間是在海上鉆井平臺上度過的。從2009年大學畢業進入中海油出海工作至今,有一半以上的春節、中秋、國慶等節假日都是在海上度過的。而對于自己的小家,他實在虧欠太多。

作為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爸爸,劉保波總是在家人最需要的時候缺席,比如2019年父親癌癥住院檢查,妻子孕期檢查,兩個孩子的入園、入學、家長會,他基本都缺席了。好在劉保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石油能源建設對國家重大的意義,支撐著他堅守在海上鉆井作業現場一線至今。

而魯毅則告訴記者,自己已經5年沒能回老家過年了,連小孩出生也未能趕上陪在身邊,心里充滿了遺憾。“沒辦法,任務一出就是一個月,家里有點什么事一點也幫不上忙,全靠妻子在家里料理一切。”他無奈告訴記者。

“有時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真的很想念家人,但作為海洋石油鉆井人,責任還在前頭。”魯毅說。

廣州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消費快速增長

廣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廣州能源生產加快恢復,呈現供需兩旺的態勢。其中,原油加工量快速恢復。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油加工量625.06萬噸,同比增長6.8%,與2019年同期加工量基本持平。其中,汽油產量156.60萬噸,同比增長2.4%;煤油產量86.02萬噸,同比增長21.3%;柴油產量145.33萬噸,同比下降22.5%。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氣和電力等清潔能源消費快速增長。近年來,廣州不斷加快清潔能源推廣應用,逐步實現能源清潔化轉型,電力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能源品種消費中,天然氣(含液化天然氣)消費量16.7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4.6%,兩年平均增長42.8%;電力消費量188.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5%。

中海油華南銷售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彭紅斌:

不斷供不短供 彰顯央企責任擔當

特殊時刻,積極協調承運商增加柴油運力,確保柴油資源不斷供、不脫銷;用高品質的油品、清新的形象、有溫度的服務理念去打造少而精的加油站,走出具有中國海油特色的加油站之路;成為廣東地區第一家按國家環保要求全面完成加油站防滲改造的中央企業,用實際行動保護藍天碧海……這是中海油華南銷售公司積極作為,勇于擔當,敢闖敢干,始終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縮影。

記者了解到,處在中海油產業鏈條末端的中海油華南銷售公司是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在華南地區負責石化產品銷售的區域總部企業,總部設立在廣州市,是一家直接面向市場、面向消費者、面向社會大眾的央企。市場區域涵蓋廣東、廣西、福建、云南、貴州、海南,目前公司在華南六省現有油庫29座,庫容超105萬方;擁有加油站650座,歷經六年的發展,已初步建成了具有中國海油特色的區域營銷網絡體系。

作為行業后來者,中海油華南銷售公司如何在市場上贏得客戶的認可?“中海油從來不會出現油品斷供問題,這讓我們引以為豪,也讓我們在業界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彭紅斌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9-10月份,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及國內成品油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柴油資源供應一度緊張, “但恰恰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做到,只要來我們加油站,就有油加!這種力保成品油穩定有序供應的舉動也獲得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彭紅斌還透露,雖然中海油加油站的數量比較少,但是他們在廣州、廣東地區的成品油投放量比例都比較高,例如廣州成品油投放量每年超過120萬噸。“目前我們主要從事的是化石能源的供應,但也在不斷探索新能源戰略的轉型,踐行中國海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積極打造綠色低碳企業。”彭紅斌告訴記者,他們正在打造油、氣、電、氫、非油品等5方面的綜合能源站建設,并與南方電網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把高能快充等方式引入至加油站中,努力打造綠色清潔能源,為實現集團公司“1534”戰略做出應有貢獻。

中海油華南銷售公司廣州片區銷售莫彬:

從小白到銷售能手

2017年,莫彬通過內部競聘,從一線加油站員工崗位來到中海油華南銷售公司廣州片區從事油品批發銷售的新崗位。今年1至11月,他累計成交訂單564筆,較去年同期增長226%,月均完成銷售量1.4萬噸。

在市場充分競爭的環境下,莫彬是如何從銷售小白躍升為銷售能手?事情要回到2019年的一天,一張貼在辦公室墻上的油庫分布圖進入莫彬的視線,其中南沙碧辟油庫讓他格外留意。滿懷好奇的他決定前往現場一探究竟。當莫彬看到眼前油罐車的車來車往時,趕緊向現場人員派發名片,同時收到了不少名片。就這樣,一群潛在客戶進入了他的視線范圍。此后,盡管輕質循環油客戶一直未有國標柴油的需求,但他還是堅持和客戶保持信息交流、登門拜訪。

堅持終于在2020年獲得了回報,國際原油暴跌,很多單一從事輕質循環油的客戶大傷元氣。再加上國家對走私油品嚴查的高壓態勢以及嚴格的環保法規實施,進一步規范、壓縮了輕質循環油的市場空間。

他抓住機遇,立即拜訪已建立關系的輕質循環油客戶,有意識的爭取當面促成第一單合作。隨后,從5月下旬到整個7月,莫彬的電話一直未消停過,19個工作日的連續成交。

基層加油站站長王培健:

讓加油站成為客戶滿意的溫馨驛站

(受訪者供圖)

夜幕降臨,一抹璀璨的“海油藍”在繁華的新港西路顯得格外醒目,隨著下班車流量增大,作為中海油華南銷售公司在廣州中心城區投運的第一座加油站——新港加油站也迎來了加油“晚高峰”。

“作為展現中國海油形象的重要窗口,我深感責任重大!”該站站長王培健說,改造后的新港加油站CI包裝采用了中國海油最新的“深海藍·智慧藍”3.0加油站形象設計,融入了無感支付、自助支付等智能化科技元素, 是華南銷售今年初在廣州中心城區投運的首座3.0新形象加油站。

記者了解到,加油站改造時,白天王培健在現場監督施工,晚上他守在施工現場,生怕丟了設備、材料。加油站改造了28天,他就在現場守了28天。家住番禺的他,整個改造期間沒有回過一次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才對外經營的新港加油站于今年9月獲得2021年“廣東省模范加油站”稱號。“是榮譽也是壓力,未來團隊將繼續努力,讓加油站成為環境優美、客戶滿意的溫馨驛站。”王培健表示。

統籌/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夏強、陳雅詩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露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波(除署名外)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