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2月25日,經過中鐵隧道局建設者4個月的艱苦奮戰,應用于我國最深海底隧道——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的“大灣區號”盾構機在廣州南沙成功始發,正式開啟水下115米穿越珠江入海口的施工挑戰。
深江鐵路是全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線路正線長116公里,途經深圳、廣州、東莞、中山、江門5個地市。由于線路需要跨過廣州、東莞之間的珠江入海口,地質十分復雜,設計方案幾經比選,最終由公鐵兩用大橋改為隧道下穿。
珠江口隧道是深江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全長13.69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中鐵隧道局承擔了9175米的施工任務,水下最大埋深115米,是我國水下隧道的最深紀錄,最大水壓1.06兆帕,相當于每平方厘米承擔10.6公斤的壓力,強度超過10個標準大氣壓,為世界之最。
珠江口隧道的超高水壓,在國內尚無同等條件的工程經驗、盾構設備和設計標準可供參考。盾構獨頭掘進最長達2930米,意味著盾構機必須在超高水壓的不良地質段進行磨損刀具的更換,風險和難度極大。
自2021年8月“大灣區號”盾構機在廣東佛山下線以來,中鐵隧道局建設團隊制定了詳細的拆解、轉運、拼裝方案,科學組織現場多工序施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實現了盾構始發。
中鐵隧道局黨委書記、董事長于保林介紹,改革開放之前,我國交通隧道總里程約1395公里,1978年10月成立鐵道部隧道工程局至今,企業已建成各類隧道3640座,折合單線總里程達到10000公里。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作為萬里新征程的起點,將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術提供獨特樣本和寶貴經驗,更承載著中國隧道向深地深海時代進軍的夢想。
據了解,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于2020年7月正式開工。深江鐵路建成后,將進一步打通沿海高鐵通道,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經濟圈,輻射帶動粵東粵西與珠三角區域協調發展。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黃慶 通訊員:余紀偉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