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開展“兩網融合”網點建設,是廣州市城市管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番禺區,“兩網融合”網點建設工作正在壓茬推進。12月21日,據番禺區城管部門介紹,該區針對大型小區、老舊小區、農村打造不同“兩網融合+”網點建設模式,目前已建成網點28座,另有30座正在推進中。
大型小區:“兩網融合+廂房管理”成為小區“靚景”
大型小區面積大,管理難度也大。番禺區在大型社區結合“兩網融合”網點,打造廂房式驛站,有效改善垃圾分類投放環境,提高了居民主動分類的積極性。
鐘村街錦繡趣園小區打造了集“環衛驛站+資源回收站”多功能為一體的封閉式兩網融合廂房,廂房外觀主要以米白色為主色調,搭配綠色的邊框,并融入獨特的獅鄉文化設計。內設24小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口、垃圾桶分類存放區和消殺區域,解決了業主不同作息時間的垃圾投放問題;配備了風扇、桌子、椅子、儲物柜、排氣扇等生活配套設施,為環衛工人提供了舒適的休息環境;還設置了洗手臺,配備了洗手液,人性化的設計深受廣大居民的喜愛。據負責廂房保潔的汪志利介紹,“‘兩網融合”廂房的建成不僅方便了我和同事工作、休息,干凈整潔的投放環境,也引導居民養成了良好分類習慣,設計新穎、抬頭可見的垃圾分類宣傳,讓居民分類意識逐步提高,這一舉措讓更多小區居民樂于參與垃圾分類中來。”
居民黃阿姨說:“以前網點建設前,還擔心會影響自己的居住環境,現在發現廂房不僅僅便民,環境也很整潔,是小區的一個特色亮點,自己帶著孫子在樓下玩累了,也會去網點洗洗手,再回家,總之挺方便的,挺好的。”
“兩網融合”站點墻上懸掛著再生資源回收物品收購價目表,實行明碼標價,并配置電子秤,資源回收站為當地居民帶來便捷的再生資源回收服務。居民李阿姨說:“自從資源回收站開放后,原本堆放在家中的紙皮、塑料瓶、報紙等可回收物品有了好的去處,家中的廢舊物以前丟了覺得可惜,放著在家里得存到一定量后再送去廢品回收站賣錢,很占地方。現在能夠隨時到樓下的資源回收站兌換積分激勵,換取紙巾這些實用的禮品,覺得很方便。”
老舊小區:“兩網融合+公交式收運點”播放音樂提示丟垃圾
針對老舊無物管小區房屋密集、道路狹窄,缺少建設垃圾分類投放點的條件,番禺市橋街積極利用政府閑置公房、道路兩側閑置用地等,建設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環衛工具存放點、資源回收站、科普宣傳、環衛驛站“五位一體”的多功能“兩網融合”網點,其中石街社區以“兩網融合”網點為中心,通過公交式收運,打造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快速入網、即時回收的一體化垃圾分類收運體系。
據介紹,石街社區劃分為三個片區,分別設置了4-8個流動收運站點,合理設定收運線路,設置“公交站牌”標明垃圾收運線路、車輛到達時間、監督電話等信息,分早晚兩個時段(早6:30-8:30;晚18:30-20:30)派出小型垃圾車到達收運點,每個點停留10-20分鐘,通過音樂提示居民投放垃圾,幫助居民養成按時定點投放習慣。石街社區居民張先生說:“公交式的流動收運,讓居民不用繞遠路,在自家附近的站點就能的輕松完成每日生活垃圾的投放。”石街等社區居民逐漸養成了定時定點投放的習慣,垃圾落地少了,居民怨言少了,老舊散區也能享受到環境衛生明顯提升的紅利。
石街社區每臺收運車配備了GPS定位系統、分類垃圾桶,由2名收運人員現場監督、指引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對廚余垃圾實行破袋投放,有效減少垃圾混投混運現象。市橋街采取小收運+大收運模式,將生活垃圾及時轉運至社區生活垃圾中轉點,再由街道桶運車輛對接轉運。目前,該社區日均廚余垃圾收運量由剛實施時的不足50公斤提升至100公斤以上。
今年以來,市橋街已建成“兩網融合”網點5個,服務家庭2000多個,受惠群眾超過1萬人。
農村:“兩網融合+環衛驛站+垃圾分類宣教展廳”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是提升鄉村整體環境、加快推動農村現代化進程的助燃劑。番禺區加快農村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建設,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回收網點,探索適合農村垃圾分類減量的管理模式,以“兩網融合”網點建設打造特色鄉村垃圾分類模式。其中石碁鎮橋山村結合當地傳統醒獅文化特色,建成了集“再生資源回收站+環衛驛站+垃圾分類宣教展廳”多功能為一體的“兩網融合”網點。
該網點位于橋山村竹園北街垃圾分類2號誤時投放點旁,占地60平方米。西面是風景優美、充滿文化氣息的橋山村中心公園,東面是連片新栽種的園林綠化,北面是干凈整潔、設施齊全的公共廁所,同時配備了電視、空調、飲水機、排氣扇、藥箱等生活配套設施,可解決環衛工人飲水難、休息難、避雨難等問題,為環衛工人們提供舒適的休憩環境。村里站桶督導員曾汝桃表示,自從有了“兩網融合”網點,環衛工人們有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累了有椅子坐,渴了有溫水喝,身體不舒服還能及時吃上藥,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大大提升了工作熱情和對城市的歸屬感。
該網點還設有垃圾分類宣教展廳設置科普區和實踐體驗區,科普區內分模塊展示各類垃圾降解周期、垃圾處理流程、變廢為寶展示區、垃圾不分類的危害等垃圾分類知識,實踐體驗區展示孩子們利用可回收物制作的手工工藝品,配置電視展示屏,通過體感互動游戲讓參與者在玩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增強垃圾分類意識。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賈政 通訊員 成廣聚 梁靜儀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楊耀燁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