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日,記者走訪了華南最大的稅務服務廳——廣州市越秀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這個寬度足以“跑一場50米賽跑”的稅務服務廳位于地鐵上蓋,除了服務越秀區納稅人,還方便前往辦稅的所有廣州市民。
在自助辦理區,納稅人正在設備上自主辦理相關業務。
“其實,至少有80%的納稅人在我們的‘云稅廳’辦理各種業務。”稅務所的工作人員介紹,實現所有業務線上辦理指日可待,但他們還是會提供線下面對面的服務,“我們的服務宗旨是為所有納稅人,當然也包括了有各種特殊需求的納稅人。”
至少80%辦稅業務在線上辦理
越秀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位于中山紀念堂對面的廣州交易廣場二樓,處于二號線地鐵上蓋,一出地鐵口上樓就可以直接到達。正值中午時分,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廳中等候的辦稅人員不多,有的正在各種自助機器上自行辦理業務,不遠處有值班人員在默默關注,一旦他們遇到問題,便立即快步過去協助處理。下午2時過后,人流逐漸增加,但大廳中各項業務安靜有序地運行。
納稅人在辦稅服務廳現場面對面辦理業務。
據了解,由于服務眾多黨政機關,同時承接大量社保業務,這個稅務所的服務廳有一個規模最大的社保服務中心。同時,它還是唯一一個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駐的稅務服務廳,雙方共同打造了一個“聯辦注銷專區”。
自2020年廣州實施稅收業務“全城通辦”后,這個稅務服務廳承接的業務量更是明顯增長——來自其他區的納稅人,發現到這里來辦理業務可能更方便。據越秀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副所長胡啟燚介紹,該稅務服務廳平均每天至少有600~700人次前來辦理業務。
不過,這僅僅只占總業務量的不到20%。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州市區辦稅業務中至少有80%在線上辦理。以越秀區稅務局為例,已參與越秀區政府“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及網格化管理體系,在全省(不含深圳)率先將掌上稅務局“粵稅通”與區縣級“數字政府”全面對接。從2020年7月開始,常見的個人社保服務事項,如靈活就業人員繳費登記、個人參保信息查詢、社保費繳費明細查詢等業務均可通過“越秀人家”板塊進入“粵稅通”掌上稅務局進行查詢辦理。
一副老花鏡為眾多長者解憂
作為接待人員,肖欣的口袋里總是揣著一副老花鏡。“這副老花鏡可有不少故事。”她調皮地告訴記者:“有一天,一位老爺爺匆忙來到,才知道辦理業務要預約,又忘記戴老花鏡,急得不行,因為他年過60歲,所以我幫他走了‘綠色通道’,還借給他老花鏡填表,他這才冷靜下來,把急事辦完。”
類似的故事經常在這個服務大廳中發生,大家已經習以為常。“加班加點也是個常事。”胡啟燚笑說。他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一位年齡頗長的納稅人曾在廣州開辦了個體工商戶,租了一個小店面經營,后來經營不善,就關門回了湛江老家,近十年后才發現自己并沒有辦理注銷,而要注銷需要完成長達十年的納稅義務。當他趕到稅務大廳辦理時,已快到下班時間,胡啟燚建議他留下材料,待工作人員幫他辦理后通知他前來簽名即可,他卻說當晚一定要開車回到湛江,于是幾個工作人員留下來幫他加急辦理,一直忙到晚上8時才辦理完。
辦稅服務廳里配備了輪椅。
“廣州稅務打造的是‘線上服務不打烊,線下服務無死角’的服務模式。”胡啟燚說,基層直接面對普通老百姓,要保證在每個環節都能提供最及時最到位的人工服務,特別是向有特殊需求的長者或對稅務知識不夠專業的民眾提供幫助。如有的長者不會用手機預約,也不會在線上辦理業務,來到現場的時間又通常比較晚;到了前臺,他們經常不知道怎么填表,前臺的工作人員要手把手地教他們。有時候,長者的社保出了問題,工作人員要聽他們訴說,幫助他一點點回憶、一步步梳理,找出缺失的步驟,引導他們補辦手續……
在他看來,“服務”是站在被服務者的角度出發,了解他們的需求,尋找更方便、更快捷、更人性化的解決方案。“按照以前的規定,資料不齊是不能受理業務的,現在,我們在慢慢探索‘容缺服務’,如果是一些非關鍵性的材料,盡量采取先辦后補的方式。”胡啟燚說。
從業十余年,作為一個“老稅務人”,胡啟燚一直在基層服務一線,感受到稅務系統對服務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一方面,我們要有執法的剛性,另一方面,需要服務的柔性。”對待納稅人,既無“人情可講”,不允許任何“松動”,但又需要稅務人與時俱進,提升專業水平,幫助納稅人尋找更準確、更匹配的法律條文實施:“希望通過更多的稅收宣傳,共同打造更好的廣州稅收營商環境。”
記者手記
“稅務人”“納稅人”相互理解 相互關懷
作為一名普通納稅人,筆者曾和大多數人一樣對稅務工作者感到陌生。跑線以來,在一次次走基層、跑現場的過程中,對稅務服務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很多受訪的納稅人也表示,一線的稅務工作人員“專業性很強”“態度很好”。
納稅人向工作人員咨詢移動端業務辦理問題。
事實上,不斷精細服務,已成廣州稅務重要目標。在整個政務環境的升級中,稅務系統是一個與時俱進者,也是一個在其中不斷探索獨具特色服務內容的表現優異者。此前,國家發改委公布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廣州“納稅”指標連續兩年入圍全國標桿城市。其中,廣州的二級指標“納稅次數”獲得滿分,為全國最佳實踐表現。從側面反映出整個城市管理體系、服務體系以及誠信體系不斷完善提升。
當城市政務生活變得更方便、更快捷、更輕松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這些變化,都建立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承擔了更多責任、付出更多勞動的基礎上。無論是“稅務人”,還是“納稅人”,相互理解,相互關懷,才能讓這座城市更有溫度。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琳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