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蓋

2021-12-19 12:18:00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近年來,從化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部署要求,把污水治理作為主攻方向之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治理、全域覆蓋,結合村莊布局、人口規模和地形地貌特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蓋,全面建成1258個農村污水治理設施點,建成污水收集管網共1300公里(含明渠暗化管網),惠及農村人口超過50萬人,初步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收集全處理目標,并以全省第一名成績入選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推動流溪河山莊國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在Ⅱ類以上,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治理生活污水 鄉村“顏值”提升

翠竹山間環繞,小溪潺潺流淌,棟棟灰瓦白墻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庭院里,村民圍坐交談,偶爾喝一口熱茶,幸福感溢滿心間;棧道上,三五成群的游人沉醉于山水相融的恬靜風光,不時來個愜意的深呼吸。走進從化區溫泉鎮南平村,一幅秀美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南平村位于從化區東南部,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由8條自然村和12個經濟社組成,全村總人口約1100人。眼前這個顏值與氣質并重的“網紅”村,過去卻是一幅“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落后面貌。

“以前,村民家里的廚房污水、廁所污水、洗浴污水都是直接排,要么排在巷道上,要么排入水溝里。天氣熱時,又臟又臭,味道難聞,也容易滋生細菌蚊蟲,影響村民健康。”南平村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有效緩解農村生活污水亂排放問題,目前全村建成11個污水處理設施點,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100%,既有效解決了全村1200人生活污水處理問題,也為南平村打造特色小鎮、發展鄉村旅游創造了條件。

如今,臭味消失了,水質好起來了,南平村的顏值提升,不僅為村民帶來了高品質的生活,還有滿滿的自豪感和自信心。80多歲的村民林金碩說,自己在村里生活了幾十年,如今切實感受到這里“一天一個變化”。“過去污水、垃圾隨地可見,有很多蚊子、蒼蠅亂飛,如今村里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生活非常舒適!”

從化污水農污處理設施點

保護水資源 多措并舉打好污水治理攻堅戰

加強農村水生態管理離不開完善的體制機制支撐。當前,從化區嚴格壓實河湖管理責任,實行河道分級管理、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問責,建立完善河(湖)長考核、例會、監督等工作制度,深化河長制治水模式,建立無盲區的治水網格體系。2021年,30名區級河長累計巡河481次,各級河長使用“廣州河長App”巡河近2.1萬人次,順利發現并解決河湖問題539宗,河長領治進入常態化。開創了“黨旗引領+黨員帶頭+全民參與”的治水新模式,組織“黨旗紅流溪清、黨員治水在行動”等主題活動,推行包干巡查、實時管理、聯動處置等“一線工作法”,調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護河志愿服務活動,構筑堅強有力的“水上紅色堡壘”。

在治水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污染源是來自農業面源污染。從化區作為農業大區,積極實施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工程和開展養殖場治理工作,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通過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控制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保護和改善水源水質;大力推廣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新技術,實現農藥減量、農業減災。推廣配方施肥技術,減少盲目施肥造成的水環境影響。

堅持“建管結合” 推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從化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自2008年啟動,共有240個行政村(社區)納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任務。截至2019年初,從化區實現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蓋。2019~2021年,從化區根據省市的部署安排,積極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補缺和自然村全覆蓋工作,共建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點1258個,惠及人口超過50萬人,建成管網長度共1300公里(含明渠暗化管網)、檢查井13829個,初步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收集全處理目標。

“為做好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做到未雨綢繆,從化區專門成立了治水機構,提前做好前期工作,選擇適合農村污水處理的工藝,工程建設與自然景觀相結合,扎實推進農村污水的治理工作。”區水務局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大部分采用了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的“水解厭氧+人工濕地”的污水處理工藝,同時結合資源化利用方式,建成一定數量的純厭氧池處理工藝。同時,為使農污治理設施與村容村貌相匹配,從化區農污治理設施在設計上注重與農村自然景觀相融合,不少工程成為了村里的“小公園”,有效改善了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趙雪峰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