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來者不善”?個人防護“萬變不離其宗”

2021-12-16 12:25:44    來源:大洋網    

今年11月9日,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在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納被發現;短短兩周時間,該變異株即成為南非豪登省新冠感染病例的絕對優勢變異株,增長迅猛。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義為第五種VOC,取名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株。12月13日、14日,我國天津、廣州也相繼通報境外輸入奧密克戎陽性病例。

盡管從奧密克戎的“出廠數據”來看似乎“來著不善”,但由于被發現至今時間尚短,奧密克戎變異株是否比德爾塔變異株具備更強的傳播力和免疫逃逸風險,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但從個人防護層面上來說,“萬變不離其宗”,現有的兩大防護手段依然實用有效。

“來者不善”?

奧密克戎突變位點數量

明顯多于近兩年流行的所有變異株

“善變”本就是病毒的特性。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病毒的變異就在不斷發生,變異株包括從英國發現的阿爾法(Alpha),到南非發現的貝塔(Beta)、巴西發現的伽馬(Gamma),以及大家熟悉的德爾塔(Delta),以及剛剛在我國出現輸入病例的奧密克戎(Omicron)。

實際上,除了以上幾種之外,新冠病毒變異株還有不少。之所以這幾種令大家印象最深,是因為世界衛生組織根據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和傳播能力等因素,將它們列入了值得關注的行列,稱為“關注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簡稱VOC)。

在現有的VOC之中,奧密克戎被發現得最晚,但不可小覷。信息顯示,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突變位點數量明顯多于近兩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變異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刺突蛋白有32處突變,其刺突蛋白的突變數量是德爾塔變異株的兩倍,并且同時具有前4個VOC:Alpha(阿爾法)、Beta(貝塔)、Gamma(伽瑪)和Delta(德爾塔)刺突蛋白的重要氨基酸突變位點,包括增強細胞受體親和力和病毒復制能力的突變位點。

同時,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現K417N、E484A或N501Y突變,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強;而奧密克戎變異株同時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變;此外,奧密克戎變異株還存在其他多個可能降低部分單克隆抗體中和活性的突變。

據推測奧密克戎變異株出現的可能原因有三種情況:一是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在體內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進化累積了大量突變,通過偶然機會傳播;二是某種動物群體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動物群體傳播過程中發生適應性進化,突變速率高于人類,隨后溢出傳染到人類;三是該變異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組變異監測落后的國家或地區持續流行了很長時間,由于監測能力不足,其進化的中間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時發現。

奧密克戎是否比德爾塔傳播力更強?

還需進一步觀察

奧密克戎的生物學特性很自然地引起了人們對其傳播力和免疫逃逸風險的關注。

有科學家估計,奧密克戎在英國的Rt(有效再生數,指一個患者平均能夠感染的人數)約為6,感染者倍增時間為2.2天,在南非的Rt約為3~4;而德爾塔變異株的Rt約為0.9~1.1。另有研究指出,奧密克戎變異株對輝瑞、莫德納、阿斯利康疫苗誘導的中和抗體具有廣泛但不完全的逃逸,但同源或異源加強針接種、感染后全程接種可顯著提高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中和活性。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2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傳播力、致病性方面的變化,組織有關單位密切跟蹤奧密克戎變異株突變、傳染性、致病性以及對疫苗免疫效果影響等最新研究,進行分析研判。目前來看,奧密克戎變異株是否比德爾塔變異株具備更強的傳播力和免疫逃逸風險,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截至目前,絕大多數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感染者都只表現了輕微癥狀或無癥狀,重癥較少且沒有死亡病例,主要癥狀包括咳嗽、疲勞、鼻塞流涕、肌肉酸痛、頭痛等流感樣癥狀。已有證據提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可使得再感染風險增加,但部分康復者的血清仍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中和活性。

“萬變不離其宗”:

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

現有兩大防護手段依然實用有效

據了解,盡管突變位點多,但奧密克戎變異株不影響我國現有核酸檢測試劑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目前的PCR診斷技術仍可用于檢測該變異株,而且奧密克戎特異的突變位點使其可以更快地被檢測發現。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吳良有表示,我國監測體系具備及時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輸入病例的能力。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嚴密跟蹤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全球的流行趨勢,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策略,嚴格落實入境人員和貨物管理,嚴防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輸入和傳播,加大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研究,為我國精準化防控和疫苗研發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而在個人防護層面,同樣“萬變不離其宗”。在12月14日舉行的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周斌表示,由于奧密克戎變異株是否比德爾塔變異株具備更強的傳播力和免疫逃逸風險,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奧密克戎只是新冠病毒的一個變異株,仍然是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

張周斌強調,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防范,現有的兩大防護手段依然實用有效:一個是物理防護,也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聚集、保持社交距離,這些依然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最簡便易行且非常有效的手段,“大家一定要堅持,不要放松”。

另外一大防護手段就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無論是對構筑群體免疫屏障,還是提升個人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符合條件然而尚未開始接種、尚未完成全程接種或是尚未接種加強針的人群來說,盡快接種十分重要。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伍仞 通訊員穗疾控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