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科學論壇丨中科院南海所張長生:疫情讓我們從海洋微生物中找藥的夢想更迫切

2021-12-12 17:06:19    來源:大洋網    

12月11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張長生在大灣區科學論壇上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聚焦島礁可持續發展和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發展和建設。

將聚焦島礁可持續發展和海洋環境安全保障

粵港澳大灣區要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張長生表示:“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充分肯定了大灣區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讓我們大灣區的科技工作者非常激動和感慨。”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發展強區,也是科技和人才的龍頭帶動區。大灣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人才匯聚高地。論壇上,他從諾貝爾獎獲得者演講中深切感受到,隨著經濟發展、國力增強、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大灣區對國內和國際人才的吸引力正日益增強。未來科研院所在致力于為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發展做貢獻的同時,也將提升自己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的能力,特別是吸引國際人才的能力,為更有效促進大灣區的國際化、促進大灣區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60多年來,已發展中國科學院布署在我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機構。南海海洋研究所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秉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歷史使命,承接國家重大任務,在‘十三五’時期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在南海島礁生態建設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成果入選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志性進展,獲得中國科學院杰出成就獎,為研究所“十四五”跨越發展帶來重要的歷史機遇。“十四五期間,我們規劃將進一步拓展研究新空間,立足島礁,深耕南海,跨越深藍,聚焦島礁可持續發展和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發展和建設。”

張長生表示:“我本身從事海洋微生物研究。南海所有一支力量,一直致力于從海量的海洋微生物中發現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天然活性分子,為人類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特別是新冠疫情的出現,讓我們從海洋微生物中發現相關藥物的夢想更為迫切。”

冷泉裝置將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大科學裝置配置和科技布局

張長生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了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的相關情況。

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作為法人單位牽頭申報的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簡稱“冷泉裝置”)是國際上首套面向深海生態學,尤其是冷泉環境生態科學研究的大科學裝置,目前已正式進入“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冷泉裝置主要由原位長周期研究系統(海底實驗室)和模擬仿真實驗系統組成。冷泉裝置的建設將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大科學裝置配置和科技布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建設,服務海洋強國戰略。

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匯聚了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平臺,集聚了國內頂尖科技創新人才,包括國際人才。“正是這些平臺的支撐作用,和科研人員之間的相互合作,不斷推動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邁上更高的臺階。”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耿旭靜 董業衡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耿旭靜 董業衡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