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509.5公斤!”日前,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洋田村,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雙季稻畝產3000斤高產攻關黃埔示范基地開展晚稻測產驗收。經過一上午忙碌的收割、脫穗、上秤,現場屏息等待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念出最后的測量結果。
據悉,此前7月份早稻平均畝產783.1公斤,雙季雜交稻畝產達到1509.5公斤。這意味著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20年提出雙季畝產3000斤攻關目標后,黃埔區成為了廣東省首個早稻和晚稻在同一田塊(面積30畝以上)突破雙季稻畝產3000斤的地區,科技農業邁上了新臺階。
早在2020年底,袁隆平提出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等雙季稻區實施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攻關研究與示范(簡稱“三千斤工程”)。廣州黃埔示范基地,是實現袁老“禾下夢”的寄托之地。作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2021年2月,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黃埔區農業農村局、黃埔文化集團合作建設的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承擔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雙季稻畝產3000斤攻關示范任務。
“在廣東實現高產是有困難的。”羅錫文說,這里高溫多雨、水稻病害多,并不具備讓水稻沖擊高產“最頂峰”的條件。今年上半年因為稻田缺水,導致示范基地的早稻晚了20多天,影響了晚稻的種植,否則測產結果可能會更好。即便面臨諸多困難,但是團隊堅持選擇這里,也是出于袁隆平生前的要求,目的是為了驗證在廣東氣候條件下是否也能突破3000斤。廣東一直是人多地少的缺糧大省,是全國最大的糧食主銷區,廣東省的糧食安全問題在全國糧食安全大局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因此,在廣東省實施以高產為主題的雙季畝產3000斤項目的研究與攻關示范顯得十分重要。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通訊員徐潔芹、范敏玲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